送贺知章还乡(贺知章宝珠市饼)(1)

大家好,欢迎来到青牛踏莲。订阅关注,不会迷路。

说起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大家一定对他的《回乡偶书》不陌生。据某百科介绍,贺知章,字季真,杭州人,唐代诗人、书法家。天宝三年(744年),因病恍惚,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然而贺知章回乡,并非“因病恍惚”这么简单,这只是现代无神论框架下的托词。要知道,当时贺知章已经官拜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正授秘书监,如果只是生病,皇帝和太子都会让太医院全力救治的。其实贺知章一直信奉道法,辞官还乡是为了正式入道成为道士。

送贺知章还乡(贺知章宝珠市饼)(2)

据唐皇甫氏《原化记》载:贺知章,西京宣平坊有宅。对门有小板门,常见一老人乘驴出入其间。积五六年,视老人颜色衣服如故,亦不见家属。询问里巷,皆云是西市卖钱贯王老,更无他业。察其非凡也,常因暇日造之。老人迎接甚恭谨,唯有童子为所使耳。贺则问其业。老人随意回答。因与往来,渐加礼敬,言论渐密,遂云善黄白之术。贺素信重,愿接事之。后与夫人持一明珠,自云在乡日得此珠,保惜多时,特上老人,求说道法。老人即以明珠付童子,令市饼来。童子以珠易得三十余胡饼,遂延贺。贺私念宝珠特以轻用,意甚不快。老人曰:“夫道者可以心得,岂在力争;悭惜未止,术无由成。当须深山穷谷,勤求致之,非市朝所授也。”贺意颇悟,谢之而去。数日失老人所在。贺因求致仕,入道还乡。

送贺知章还乡(贺知章宝珠市饼)(3)

这段记载表明了贺知章回乡求道的来龙去脉。大意是这样的:贺知章在西京宣平坊有住宅。他家对门有一个小板门,经常看见一位老人骑着驴在那儿出入。过了五六年,那老人的脸色衣服跟原来一样,没有变化,也看不到他的家属。询问巷中的邻里,都说是西市卖穿钱绳索的王老。经观察,看出他是一个不平凡的人。

贺知章经常在空闲日子到王老那里去,老人迎接很恭敬谨慎。他只有一个使唤童子。贺知章问他的职业,老人很随便地回答。由于和他往来增多,言谈也逐渐多起来,说了他善于修道炼丹之术。贺知章平素尊信道教,所以愿意拜老人为师。

送贺知章还乡(贺知章宝珠市饼)(4)

后来贺知章和夫人拿一颗明珠,说是在家乡得到的,珍藏了多年,特地敬献给老人,请求老人讲授道法。老人接过之后就把明珠交给童子让他去买饼,童子用明珠换来三十多个烧饼,请贺知章吃。贺知章心想,宝珠是特意送给老人的,可老人却如此轻用,心里很不愉快。老人早已察觉,说:“道术可以心得,哪里是在于力争呢?悭惜之心不停止,道术没有理由成功。应当到深山穷谷中,勤奋地、专心致志地探索寻取它,不是市朝所能传授的。”贺知章听了颇有心得,领悟了老人的意思,拜别了老人。过了几天,老人不见了。贺知章于是辞官,还乡入道。

送贺知章还乡(贺知章宝珠市饼)(5)

历史记载,贺知章辞官回乡修道,唐玄宗还曾为他送行。在他还乡的时候,写了这首《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一个笑字,将贺知章得道后的心情,完全表露出来。他一边在感慨自己求道之心太晚(时年八十五岁),一边表达自己得道后的可喜。毕竟得道了,终是一个好兆头,朝闻道,夕死可矣。

送贺知章还乡(贺知章宝珠市饼)(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