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方言所说的话(徐州方言故事19)(1)

还木(没)到二月二,三丫的娘就开始断着(追着)她唠叨:“三丫,二月二清起来(早晨)恁(你)可白(别)梳头吭(哇)……” 三丫拥为(因为)喝面条汤叫烫的胡眼子(喉咙眼)火喽扑出地(火辣辣),喷(正)疼地木有地夫(没地方)发火来,一听她娘又嘈嘈唠唠(瞎叨叨),就嗷哧(猛一叫唤)一声跟个活狼样:“恁(你)望恁都嘟噜多些年了,俺属龙,那天梳头好掉头夫(头发)变成秃光蛋(秃头),管了包(好了吧)?就你讲究多!”

徐州方言所说的话(徐州方言故事19)(2)

喷(正)蹲搁(在)锅屋里头准备喝面条的三丫娘气毁(坏)了,扯着嗓子朝三丫爹显(喊):“老货!恁(你)听听恁这小熊妮子,不知好人逮(不知好歹),好心瞩待(嘱咐)她,恁望她烦的,真是好心落了个驴肝肺!”

搁咱徐州,不光有二月二女的不兴梳头的说法,还有老些讲究都怪喜昏(喜人)人,最叫小孩们恣儿地呸腚打嘎嘎(高兴至极)的就数炒糖豆了。俗话说,“二月二,炒糖豆”。不诳恁,早年间那会儿白管(别管)穷富,到了二月二那天,须社(宿舍)门口、当院子里头,任哪来(到处)都是锅呛子(锅灶)支着、风箱呼哒着、狼烟咕咚地炒糖豆。

徐州方言所说的话(徐州方言故事19)(3)

恁听吧,那铁锅铲子拜(把)铁锅抢(磨)的跟火车轱辘轧铁道的囔,吱哇乱叫,瘆人着乎来。铁锅里头噼里啪啦地响着黄豆炸开的声音,散发着阵阵香气。有的小孩喜欢拜(把)家里炸好的糖豆,装搁挎包(口袋)里头,一把一把地望(往)嘴里头按(二声,塞的意思),嚼地咯嘣咯嘣响,急地那些站搁跟前看炒糖豆的小孩们巴眼漏猴(直勾勾)地秋着人家的嘴,馋地直淌口喽水(口水),喉眼子一动一动地偷偷咽吐(四声)门(吐沫)。

徐州方言所说的话(徐州方言故事19)(4)

二月二,除了炒糖豆,咱徐州还兴炸炒米花。恁望望吧,一大早起来,巷口里的小孩就开始叽歪显叫(咋呼)起来。那天,也不知道哪来的弄末多(那么多)炸米花的老头,推土车子的、拉平车的,呼呼叫(一阵风)跟赶集的来,都跑城里来了。哪一个炸米花机跟跟儿(跟前)的溜地上(空地上)都排了一大溜茶缸子、小筐头啥的,里头装着大米、棒子(玉米)、黄豆等等,木来得及搁(放)粮食滴还得意(有意)先章(用)半块烂砖头子占位。

徐州方言所说的话(徐州方言故事19)(5)

再望(看)那炸炒米花的老头更是一锅接着一锅“嘭、嘭”地放着炮,忙得连放屁的空都木有。到了学校里头,同学们都是东一堆西一伙地站搁那来,互相嚼着对方的东西,比谁的糖豆和炒米花好剋(好吃),谝着(显摆)谁家炒了多些糖豆、炸了多些(多少)米花。

“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要剃头”的规矩搁咱徐州最讲究。大正月里,天寒地冻,人都冻得缩头憋脑的。大人就千瞩待万瞩待(千嘱咐万嘱咐):冷的和丝(哆嗦)的,可白剃头吭(啊),等码过年(过了年)天气暖烘(和)了再剃!到了“二月二”,天气暖和了,就情剪头了。

徐州方言所说的话(徐州方言故事19)(6)

特别在农村,过了“二月二”,闲了一冬天的农民们得赶紧地拜(把)头剃喽,准备农忙。民间传说里头讲,说是二月二理发还能带来一年的好运,不知真的假的。恁还白(别)不信,搁(在)城里,二月二这天光是属龙的小孩就拜(别)剃头铺给包圆了。老年人说是“剃龙头”。有的家长纯粹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什么“小贝头”、“明星头”、“个性头”,花里胡哨的头走到哪来,都叫人喜得咯咯(哈哈)的。有名气的剃头铺更是生意火爆。有的理发店还排了老长的队,大人都得靠边站,光等着剃龙头的小孩就很了(多了去了)。

徐州方言所说的话(徐州方言故事19)(7)

再看那剃头老板吧,一个个都累得汗呼呼叫(一个劲)地淌,两条腿直打摽(哆嗦),就连将将(刚刚)能拿动剃头推子的小学员都忙得和撒(不亦乐乎)的。要不人家剃头匠最盼着天天都是“二月二”,这一天的剃头老板都恣的合嚎(欢喜的乱叫),搁(在)那来唱泱泱(自在)腔:白天剃头站得腿抽筋,晚黑来(晚上)数钱累得手抽筋。

【 声明:原创作品,剽窃必究,一追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