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违停贴条20分钟(违停贴条一罚就是200元)(1)

省政协委员刘哲

□统筹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邵可强 执行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高鹏 文 白周峰 摄影

委员声音

在先后四年向省两会递交治理交通“乱贴条”的提案后,参加今年省两会,河南省政协委员刘哲有了更进一步的想法:希望相关部门公开郑州市因机动车违停而处罚的总量及罚款用途。其实,不只是刘哲,包括很多曾因违停受到过处罚的车主们也想知道:这些罚款都去了哪儿?又用在了哪儿?

省政协委员:连续四年关注“贴条乱象”

对于违停“贴条”、处罚等民生问题,省政协委员刘哲一直很关注。提及最多的,就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第九十三条规定。

“对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机动车停放、临时停车规定的,可以指出违法行为,并予以口头警告,令其立即驶离。机动车驾驶人不在现场或者虽在现场但拒绝立即驶离,妨碍其他车辆、行人通行的,处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刘哲说,而在现实中,郑州市乃至全省的执法人员不顾“妨碍其他车辆、行人通行的”处罚要件,不分时间地点对大量无位可停、并不影响通行的市民车辆进行强制贴条,并且“一罚就是200元”。

从2018年参加省两会以来,刘哲先后4次递交治理交通“乱贴条”的提案,大河报·豫视频也持续关注我省车辆违停“乱贴条”“顶格处罚”等民生问题,受到亿万网友市民的关注。

现状:郑州市的“违停”罚款情况怎样,一直未知

近年来,由于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违停”处罚问题被全社会广泛关注,“乱贴条”也受到各界质疑。

刘哲认为,实事求是地看,相关规划建设和执法部门工作上有改进的地方,比如郑州等地市推出的“首违警告(代替罚款)”、郑州高新区推出的“提醒挪车”服务等,不是“一贴了事”而是把畅通交通秩序放在了首位,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他坦言,应当看到,在“违停”治理中郑州市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尽管在停车场建设、路边泊位挖潜等方面郑州市做了大量工作,值得肯定,但随着机动车拥有量激增,车辆数量和泊位比值仍然悬殊,“停车难”仍然存在。在这种情况下,郑州市的“违停”处罚改革仍然不能适应现实情况,大量不影响交通、不符合道交法规定处罚要件的市民车辆仍然罚单“吃足吃够”。

去年,全国范围内一些交通摄像头“天价”罚款被披露,引起了上级管理和监督部门的重视,问题得以缓解。

“但郑州市的违停罚款情况到底怎样,一直是个未知数。”刘哲说,如果上述信息能够及时准确披露,数量上到不到“天价”摄像头那样的“警戒线”,是要不要把“违停”处罚改革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的重要依据。

背景:公安部发文明确不得“一律顶格处罚”

违停处罚,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

2021年12月22日,公安部下发《公安部关于贯彻实施行政处罚法的通知》明确,执法中,各级公安机关要根据违法行为人的具体情况、违法行为的情节和危害后果的轻重以及法定的从轻、减轻、从重处罚情形,依法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理决定,不得“一刀切处罚”或者“一律顶格处罚”。

对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或者当事人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观过错的,不予行政处罚;对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对当事人依法不予处罚的,采取签订承诺书等方式教育、引导、督促其自觉守法。

去年,河南省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在答复刘哲的提案中称,《河南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已实施多年,道路交通方面的情况出现了不少新的变化,根据现实情况对相关法规适时做出修改,是必要的。下一步,将与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尽快就提案中提出的有关法规修订工作深入调研论证,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为将来修订条例做好基础性工作。

建议:公开有关“违停”处罚车次、罚款总量等重要信息

刘哲说,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有关部门在年初需要公布上年交通“违停”处罚车次、罚款总量等重要信息;公布罚款去向及最终用途。

同时,上级纪委、财务、审计、管理等部门要切实发挥监督指导作用,督促有关执法部门及时准确提供“违停”处罚信息,并对其进行财务追踪和审计检查。

在他看来,公开违停罚款去向,关系到真正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建设法治政府。该《条例》明确规定,要“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第一章第六条指出“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第三章第十九条指出“对涉及公众利益调整、需要公众广泛知晓或者需要公众参与决策的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应当主动公开”。

“这关系到无数群众利益,被社会严重关切的违停处罚信息,应当在政府信息公开范畴之内。”刘哲说。

刘哲建议,应加快研究修订“省条例”,探索实行处罚分级制。总结复制推广郑州市高新区的“提醒挪车”服务经验。在信息化发达的今天,利用通讯平台、工具提醒机动车驾驶人及时挪车,高效便捷,成本低。

他认为,尤其是在现行经济形势下,很多群众面临就业、收入等压力,稳定经济发展需要引进大量客商的时期,这类改革措施应当大力推行,助推营商环境优化,让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来自善政治理的温暖和关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