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至今已历史悠久。“中秋”这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因我国古时的历法,农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称为“中秋”。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个月名为“仲秋”。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节才成了固定的节日;

中秋节的习俗是祭月、燃灯、赏月、追月、观潮、猜谜、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竖中秋、耍禄仔、扎灯笼、玩花灯、烧斗香、拜祖先、舞火龙、听香、烧塔、中秋宴俗、玩兔爷。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小学生(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1)

二、中秋节发展

魏晋时期

魏晋乐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写道:“ 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

唐朝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中秋节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就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

北宋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

明清

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盛行不衰。“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

新中国

2008年开始中国大陆将中秋节列为法定假期,如当天与周六周日重合,则在下周一补休一天。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小学生(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