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亚洲象北移南归途中,离群独象牵动人心。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昆明指挥中心助理员张斯捷,也是野生亚洲象搜寻监测分队B组组长,他和他的队友们监测到大象离群,也经历了小象落水的险情。在云南昆明,张斯捷向新黄河记者讲述了这趟大象旅程中诸多“热点”背后发生的种种。其实这一路上,不仅大象需要化解“险情”,张斯捷和他的队友们同样如此。从镜头里看到的大象憨态可掬,但真正与它在野外面对面相遇时,却全然不是这种感觉。

小象有着天赋异禀(追象人张斯捷三头小象性格各异)(1)

与大象“面对面”遭遇

新黄河:监测过程中,是怎么发现有独象离群的?有过与大象“面对面”的遭遇吗?

张斯捷:当时正好经过一夜暴雨,我们跟踪象群的时候,发现少了一只,一只独象出现了离群的征兆。我们第一时间就到周边山脉寻找这头独象,万万没想到,它突然从路边的树林里窜出来,距离我们可能就只有10米。我们和它就这样在一条盘山公路上面对面,互相凝望着对方。

小象有着天赋异禀(追象人张斯捷三头小象性格各异)(2)

那一刻,我们感觉整个空气都是凝固的,所有的队员都僵立在原地,只听得见自己的心跳声。因为距离比较近,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大象的各个细节,皮肤的褶皱,眼睛的睫毛,还有我们能从它的眼睛中看到对我们的观察,那是一种灵动有智慧的眼神。这个过程大概持续了20秒,那一瞬间就像过了一个世纪一样。

还有一次是象群在一个村落附近。当天晚上连续下雨,导致无人机无法升空作业,为了不丢失象群的位置,我们的队员只能携带夜视装备采取徒步的方式跟踪象群。那天晚上雨比较大,视线特别差,大象行进的声音很小,这个其实跟大象的身体结构有关,大象看着体型很大,但是象足有很多结缔组织,就像垫子一样使它走在地上几乎没有声音。

当我们因为找不到大象非常焦虑的时候,突然就听到了密林里发出了大象的声音,就像我们人类“哼哼”一样。这个声音其实不是很大,但是落到我们耳朵里像平地惊雷。我们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一下子就屏住了呼吸,这个声音就像它跟我们打了个警告,或者打了个招呼:不要再靠近了,不然我们可对你们不客气了。当时我们就一步一步慢慢往后退,队员身上都被大雨打湿了,但是我们依然觉得自己出了一身冷汗。

这两个故事让我们对野生动物更有敬畏之心。它们与我们其实是对等的,大象表现出来的智慧其实是超乎我们所预知的。

小象有着天赋异禀(追象人张斯捷三头小象性格各异)(3)

尽量不要跟野生象近距离接触

新黄河:与大象相遇时,担心受到它的攻击吗?面对大象该如何保护自己?日常是否会有一些相关的野生动物知识培训?

张斯捷:一开始是担心受到大象攻击的。因为它当时看着我们,它也很警戒。它从林子里钻出来,一下子看到我们几个人的存在也很突然。双方面对面,“敌不动我不动”的状态。

没有做快跑的准备,因为象的短距离的冲刺就跟博尔特一样的,很快,它的最高移动速度好像可以达到每小时将近三十还是四十公里。在五十米之内,人被大象锁定之后是跑不掉的。这时候我们需要表现出的是尽量不要发出声音,不要做出大的动作,要让它觉得我们是没有威胁的。

当时肯定有骤然紧张的心情,从镜头里面看到大象,跟实地与它面对面,那是两种不同的感觉。大象站在面前是一个三米多的存在,我们能感觉到人在它面前的那种渺小。执行任务期间,或多或少是会跟野生动物有近距离接触的,目前会有专家对我们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我们必须得去了解它的习性。第一是保护我们自身的安全,第二是对野生动物自身的行为不会去做过多的干扰,不要对它们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比如大象,它觉得你对它有威胁,它可能会攻击你,把鼻子翘起来,耳朵竖起来,这是很明显的攻击状态。

尽量不要跟野生象有近距离接触,万一突发情况下真跟大象近距离接触了,一定要表现出你对这个象群是没有任何攻击的,你对它是和善的,不要转身就跑,这种情况下大象可能会追你,因为它觉得你这个行动太大了,对它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所以你要静默,这是最重要的。

小象有着天赋异禀(追象人张斯捷三头小象性格各异)(4)

从象群身上感受到跟人类一样的情感

新黄河:这趟旅程中,小象落水牵动了很多网友的心。当时的具体情况是什么样的?

张斯捷:小象落水发生在7月10日。象群刚刚经历了一个较长距离的迁徙,它们白天就地进食活动。两头公象、一头幼象来到水池边,它们可能错误估计了池塘的深度,就掉了进去。我记得是从3点14分落水,一直大概持续到7点左右,我们监测到,它们的体力其实在慢慢消耗,尤其是那头小象可能已经出现了体力不支的情况,就在我们焦急万分,准备采取应急救援的时候,奇迹发生了,这两头公象用它们的鼻子、额头,所有能用到的一切部位,想方设法把小象拱出池塘。

我们感到非常震撼,从象群身上感受到跟我们人类一样的情感。对我们热爱生命、尊重自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段故事是象群在迁徙过程中经历的最大险情之一,也是让我们印象最为深刻的故事。

新黄河:这次监测经历也对自己有一些改变吗?

张斯捷:我们监测象群这一路过来,从开始对它们是新奇的心理,到后来看得久了,就像看自己小孩一样。每天看着它慢慢成长,就像看着自己的小孩成长一样,有快乐,也会有担忧,也渐渐地把动物当人看待,有一种平等的视角。

虽然我们这支应急队伍已经撤出了,但我们跟西双版纳、普洱这些专家都建立了一个群,他们时不时地都会分享一些象群的动态。我们平时看到电视新闻里,或者开车听到广播里不时传来的象群报道,都会让我们对过往的经历有种回忆,然后会心一笑。

小象有着天赋异禀(追象人张斯捷三头小象性格各异)(5)

给一头温柔的小象取名娜美

新黄河:对这十几头大象都非常熟悉了吗,能认出它们来吗?

张斯捷:这十几头象,不敢说都认识,但百分之八十都能记得住,像三头小象、带头母象,或者有特殊性格的几头象,这些其实我们都能分辨得出来。我们也给它们取过名字,比如说象群里有头母象,又白又大,所以我们叫它大白。三头小象各有性格,其中两头小象比较喜欢打闹,但有一头小象像女孩子性格,比较喜欢在两头成年象之间依偎着。我们年轻的90后队员喜欢动漫,就给它取了一个动漫角色的名字娜美。

新黄河:在监测过程中,发现大象最喜欢吃什么?

张斯捷:我们一开始以为大象生活在热带、亚热带,会喜欢吃菠萝。当它过一些大河的时候,我们指挥部把整个玉溪市的菠萝全收购了,大概投了四五吨,但是后来发现,大象其实对菠萝不是太感兴趣。整个监测过程中发现它最喜欢吃甘蔗、玉米棒这种类型的,其他的像棕榈树叶也是它比较喜欢的。

新黄河:除了监测大象,平时也会有其他野生动物的监测任务吗?

张斯捷:我们这支队伍除了监测象群,也会根据任务监测绿孔雀、金丝猴。我们云南现在大概有300多头大象,其实这些大象在它们的栖息地是一个常态监控。我们人类是不会去干扰它们的,但是如果这些象群进入到我们的紧急线,比如它们进入村寨了,我们就会有专门的队员进行检测、预警。(新黄河记者发自昆明)

(来源:新黄河记者:江丹)

编辑:韩璐莹 校对:杨荷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