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面留香湖南日报小记者、常德市桃源县文昌中学1807班 伍子璇,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面香味来赵陵路?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面香味来赵陵路(小巷面留香)

面香味来赵陵路

小巷面留香

湖南日报小记者、常德市桃源县文昌中学1807班 伍子璇

指导老师:饶朝红

小巷的深处有一家面馆,没有招牌。面馆的主人是一位老人。老人一头白发,精瘦精瘦的。每当清晨,小巷的人尚未苏醒,面馆的门就开了。那面香从小门中涌出来,漫到每街的窗台上,飘进各家各户的房间里。于是,人们从睡梦中被清香拖拽起来,走进小店,端坐于桌前,等待着那一碗属于自己的面。这时,我才领悟到:此店如若有了招牌,便俗了。

小面馆人少时,便由老人的儿子招呼着,人多时,就由老人亲自上手。每当上班族和学生党因赶时间,着急离开时,老人便忙向人拱拱手,道个歉。准备起身离去的人们定会就此留步,爽快地答应多等一会儿。

我自然属于被特殊照顾的学生党,所以坐下来不久,便可获得一碗清香的面条。我吃完后,向老爷爷道声谢后开心离开。每当有人夸赞时,老人脸上总是带着温和的笑容,然后告诉大家,面条是手工制作的,鱼是在乡下买来的,就连水都是从自家院子的井里挑来的……有人听了便打趣道:“老人家,你的秘诀都透露了,不怕被抢了生意?”老人却说:“哪是什么秘诀哟,谁都知道,又有谁像我坚持了十几年呢?”

老人的儿子也是厨师,我发现熟客点单时总会添一句“老爷子的面”或“小伙子的面”。至于我,当然偏爱老人下的面条了。有人说,小伙子的面吃起来热辣,就像酒;而老人的面清淡,像茶,但是回味留香。我想老人的智慧,或许就深藏在这碗做了大半辈子的汤面里。

好景不长,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小巷面临拆迁,面馆也得搬到了另一条小巷。

后来我又去吃了一次面,可老人已经不在了。煮面的小伙子有几分老人的影子,至于在客人间熟稔地打招呼的,却是已经成熟的中年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