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古文学习左传烛之武退秦师)(1)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古文学习左传烛之武退秦师)(2)

要我说吧,读书日不应该仅仅是指4月23日这天,其实每一天都应该是“读书日”。时光缓缓流淌,书香处处飘溢。大家好,我是错夏,读点书,弹点琴,练点字,写点诗,填点词,在平淡的日子里寻找点生活的诗。

今天分享的是《古文观止》中收录的《左传》文章,即《烛之武退秦师》,故事发生的背景是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一年里郑国遇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机,因为它被秦、晋合围了,理由是它“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古文学习左传烛之武退秦师)(3)

说到这篇文章,相信很多人不陌生,因为在高中也有学到过,这也是《左传》中的名篇。从文章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虚心认错又能以理服人的君主也就是郑文公的形象,他说“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虽然作者对他的刻画不多,却也能给人留下印象。当然了,你可能说要不是国家遭遇到如此危机,烛之武也不会被想起,更不会从君主口中听到这样的话,可不管怎样,他能做出这样的表态还是可圈可点的。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古文学习左传烛之武退秦师)(4)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古文学习左传烛之武退秦师)(5)

接着再说晋文公和秦穆公,二者皆不愧是一代枭雄,很有谋略,很有作为。比如经过烛之武的一番说辞之后,秦穆公能马上权衡利弊,不仅退兵,还与郑国结盟,可见其深思熟虑、行事果断。再就是晋文公,秦国出尔反尔以致合围不成,当部下建议攻击秦军时,他当机立断表示不可以:一来我是得到了秦穆公的帮助才得以卷土重来,那么反过来去伤害他的话就是不仁不义了,再者秦晋之好还尚存,如果失去了盟国秦国则是不明智的,还有就是用冲突代替和睦是不武的。作为诸侯国之主,他们都没有轻举妄动,而是都能权衡利害关系,做出理智的选择。

当然了,文章的主人公是烛之武,虽然有怨气,但是他能顾全大局,,没有因为不被早点任用而甩手不干。他不辱使命,足智多谋,从对方角度看问题,说的都是为秦国着想的话,让秦穆公认清“亡郑以陪邻”的害处,可谓是“曲线救国”。依照烛之武的说辞,他首先从地理位置分析“灭郑”对秦无裨益而对晋有裨益,所谓“越国以鄙远”,难也;其次,他揪出晋文公不守信用的事迹,即所谓的“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直言晋国的贪得无厌,秦国应该注意。三言两语,转眼的功夫,危机就解除了。所以说,语言艺术的魅力和作用是极大的,三言两语可招致祸患,也可以带来安宁,就看具体怎么去操作了!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古文学习左传烛之武退秦师)(6)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古文学习左传烛之武退秦师)(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