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神话传说的历史背景

远古时期,人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天灾人祸,比如山崩地裂、洪水泛滥、生老病死、部落战争。那时候的人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还不多,生产力也不发达,人的寿命比较短。面对世界,有了思维的人类总要对种种现象做出解释,于是产生了神话传说。神话传说是中国古代人们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在劳动生活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是人类幼年时期通过幻想对天地宇宙、人类起源、自然万物、生命探索、部族战争、劳动生活的稚拙的解说。中国神话故事展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天地万物天真、朴素、真诚、美好的艺术想象,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中国神话传说大多保存在《山海经》、《楚辞》、《庄子》、《列子》、《淮南子》等古籍中。

远古神话记录(远古神话传说)(1)

二、神话传说的种类

关于神话传说,我们一般可以根据内容分为以下几种: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1. 世界是怎么来的——创世神话

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西方古人有上帝创世说,中国古人有盘古开天说。现代宇宙科学认为世界来自于140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盘古开天是最著名的中国创世神话。

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在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故天去地九萬裏,後乃有三皇。

首生盤古。垂死化身。氣成風雲。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嶽。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裏。肌肉為田土。發為星辰。皮膚為草木。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汗流為雨澤。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黎甿。——三國·吳國·徐整著《三五曆紀》、《五運歷年紀》

这段古代文字讲的是一开始天地像一个大鸡蛋,盘古生在其中。后来,大鸡蛋破裂了,蛋清变成天,蛋黄变成地。最后,盘古死了,他的身体化为日月风云山川草木等。

远古神话记录(远古神话传说)(2)

2. 人是怎麼來的——始祖神話

女娲造人:俗說開天闢地,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做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繩於泥中,舉以為人。故富貴者,黃土人;貧賤者,引繩人也。 ——東漢《風俗通》

我们现在把女娲尊称为娘娘,因为她可能是女性。女娲娘娘不仅补天,还要造人。女娲造人的神话传说不仅解释了人是怎么来的,也解释了人为什么有贫富差距,虽然这种解释有些可笑。富贵人是女娲娘娘精心捏造的;贫贱人是女娲娘娘累了,用泥绳甩出来的。

远古神话记录(远古神话传说)(3)

3. 洪水猛兽——洪水神话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水给人类带来恩惠,也带来灾难。所以,有个词叫“洪水猛兽”,把洪水和猛兽并列,看见其危害之大。西方有诺亚方舟的故事。中国有大禹治水的故事。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命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山海经-海内经》

远古神话记录(远古神话传说)(4)

4、不打不相识——战争神话

黄帝和炎帝是远古时期两个不同的部落,他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冲突,发生了战争,最后黄帝获胜,两个部落融合,炎黄子孙,华夏民族,就是这么来的。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於是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史记-五帝本纪》

这段文字还记录了黄帝杀蚩尤的故事。蚩尤应该是南方部落首领。司马迁写的史书去掉了很多神话色彩,因为史家认为这是不雅驯的。而在《山海经》中是这样记录黄帝杀蚩尤的:

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喷水,蚩尤请来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山海经•大荒北经》这段文字显然充满了许多神话色彩。

远古神话记录(远古神话传说)(5)

5. 我們的祖先多伟大——英雄神話

黄帝之后,神话进入了一个英雄时代。这个时候,人们的力量逐渐强大,他们把一些发明创造和丰功伟绩全部归于一个伟大的人物,这个人往往就是部落首领。也许部落首领确实很智慧强大,但众人的力量也是很重要的。为了凝聚本部落,他们需要一个崇拜偶像。就像现在的未成年人崇拜偶像一样。这种崇拜往往会把人神化,最后变成神话,他几乎是完美的,不允许有缺点。

最著名的英雄神话可能是后羿射日。据说弓箭是后羿发明的,他是一个神射手。他用手中的弓箭射死了很多害人的妖魔,最后还射落了九个太阳。射日不仅需要武功还需要胆识,因为这些太阳天帝的儿子。这样的神话故事不完全是编造的,它很可能有一些事实依据,只不过进行了夸大神化,就像平民老百姓(这些人往往文化程度不高)遇到自己难以想象和理解的事情所做的那样。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希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淮南子》

英雄神话还有很多,比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山海经》

夸父是渴死的,女娃是淹死的。他们生前死后都是坚持不懈的。这两则故事表现了人类顽强的生命力!

三、神话传说中的民族精神

神话传说不仅对世界作出了解释,而且隐含了当时人类的精神世界,它们对于后来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神话传说所体现出的民族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深重的忧患意识。远古人类生活条件艰苦,那时候的黄河流域生长着茂密的树林草丛,生活着各种长蛇猛兽,人们面对种种危险,不能不时刻警惕。《山海经》中记载的各种怪兽就是当时情景的曲折表现。

第二、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对平民老百姓的爱护尊重,是中国文化的一贯精神。古老的《易经》就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神话中的神或者神人都是护佑了人们才得到人们的崇拜。人类要生存,就要团结,就要厚生爱民。

第三、体现了先民的反抗精神。对命运的反抗,对幸福的追求,都表现在反抗自然反抗天帝上。比如著名的《刑天舞干戚》,刑天被天帝砍去头,埋葬在常羊山,但他依然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拿着盾和斧挥舞。这是一种敢于抗争和不屈服的精神。

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山海经·海外西经》

四、《山海经》

《山海经》是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书,也是一部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山海经》像很多古书一样,并非写于一时,也并非一人所写。一般认为,大约写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由西汉刘向、刘歆父子编校而成。《山海经》全书记载了约40个邦国,550座山,300条水道,100多位历史人物,400多个神怪,该书总体按照区域记录这些事物。

除了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从事创意产业的艺术家、设计师、动漫创作者、广告从业者、游戏开发者和爱好者、玄幻文学家等人士都能够从此书中获取无数灵感。

现代著名作家、学者、大学教师鲁迅少年时很喜欢读《山海经》。后来,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把《山海经》称作“古之巫书”。前面说过,巫师是当时最富有智慧神通的人,他们主持祭祀,负责沟通天人,对世界作出解释,使大家信服。这也是一种原始宗教,而巫师就像教主一样。巫师有时候就是部落首领,起码也是部落首领的高级顾问——那可能是后来有了分工之后的事情。那时候巫史不分,巫师同时也是史官。可见巫师的重要性,也可见《山海经》以及相关内容的重要性。

远古神话记录(远古神话传说)(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