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15日,不管是因为美国人扔下的两颗原子弹还是苏联人发起的“八月风暴”,日本终于一改先前强硬态度,老老实实地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了。当月底,五星上将麦克阿瑟飞抵东京,开始了自己5年日本“太上皇”生涯。

二战日本失败的教训(日本人反思二战)(1)

鉴于太平洋战争的惨痛教训,美国人起初是要狠狠惩罚日本这个“野孩子”的,“日本今后的生活水平不能超过它侵略过的其它任何一个亚洲国家”一度成为管控标准。然而,不知双方达成了什么默契,在美国人运作下,战败的日本不仅未像德国一样惨遭肢解,应负战争“全责”的天皇也免予起诉。

其实在投降前,日本就在竭力争取与美英达成“有条件投降”,其中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保全天皇。为此,日本甚至乞求苏联出面调停,老谋深算的斯大林满口答应作中间人,一边敷衍日本人,一边紧锣密鼓向远东运兵。

日本不仅达成“有条件投降”,几年后爆发的朝鲜战争又令其起死回生,在美国的帮助下,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期。如此看来,与其说眷顾日本的是幸运之神,不如说是远隔重洋的美国。时至今日,美日这对盟友仍情同父子。

“老外交官”掌舵

1946年,由裕仁天皇钦点,年近古稀的吉田茂出任日本在二战后的第一任首相。此人作为一名职业外交官,曾出任过日本驻天津和奉天总领事,还有常驻欧美多个重要国家的经历,被吹嘘为当时“日本少有的、具有国际感觉的政治家”。

二战日本失败的教训(日本人反思二战)(2)

此后8年,吉田5次组阁,其政权持续时间之长在日本宪政史上屈指可数。裕仁天皇眼光还是很准的,吉田主政期间,一直唯美国主子马首是瞻,先后在麦克阿瑟指导下主持制定了日本战后第一部宪法、签订了“与日媾和”的旧金山条约和日美安保条约,可谓“政绩斐然”。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日本摇身一变成为战争后勤基地,各式武器装备订单雪花般飘来。虽然不能亲赴战场,日本人还是把自己的勤勉智慧和勇于拼搏用在了火红的“大生产”中。

短短十几年后,日本已跨入世界经济强国行列。1967年,日本出版了吉田茂的《激荡的百年史》,在这本畅销一时的书中,日本民族又被吹上了天:“从被迫签署城下之盟的封闭岛国到傲视群雄的世界列强,从遍地瓦砾民生凋敝到经济腾飞国富民强,没有人能否认日本民族的勤勉和智慧。但世界上勤勉智慧的民族也不仅日本一个,而只用短短一代人的时间从废墟中崛起为世界经济强国,这样的例子恐怕再难找到。”

“反思”二战

对于二战,吉田茂也从自己擅长的外交层面作出分析:虽然没有赢得太平洋战争,但整体看来,日本还是在国际政治的变幻莫测中巧妙把握住方向,而这正是日本民族特有的“卓越的机智”。

二战日本失败的教训(日本人反思二战)(3)

1951年,也许是为佐证自己的观点,时任首相兼外相吉田茂命令外务省实施一项调研计划,对日本在二战间的外交政策作出详尽总结。此项调研历时数月,最终形成一套秘密文件,直到半世纪后才陆续解密并公布。

从调研形成的文件中看,日本在二战期间的外交并非如吉田茂吹嘘的“卓越的机智”,不当的外交策略倒是一再出现,诸如轻率退出国联、幻想“四国同盟”、与苏联“媾和”、与美交涉失败和寄希望斯大林当“中间人”调停等等。这一连串的“失误”中,1941年的日本可谓昏招连出,而最为致命的就是那个令世人瞠目的《苏日中立条约》。

“心路”历程

1931年九一八时,虽然对日本独霸中国东北心存不满,美国也就不痛不痒地谴责几句,象征性地作出不承认伪满洲国的“正义之举”。后来,因同样被侵犯到利益,由英法主导的国联试图向日本施压。然而,自持有美国撑腰的日本根本不屑一顾,1933年2月24日,随着“日本的国民英雄”松冈洋右在国联会场一句撒由那拉,日本退出了国联。

事实证明,日本这一“壮举”不仅使自己陷入国际孤立,还成了与英美决裂的开端,实为愚蠢之举。这还没完,日本不愿看到的一幕出现了,第二年,一直对国联不感冒的苏联一改态度加入国联。同时,斯大林竭力与英美改善关系,又通过一系列条约在欧洲广结“盟友”,苏联的国际地位不断得到加强。

二战日本失败的教训(日本人反思二战)(4)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后,美国仍继续为日本输血,石油、钢铁等资源管饱管够。仅1937年一年,日本从美国进口石油2900万桶,占当年进口石油的82%之多。当时,美国32名议员联名指出:“我们说日本有德意两个盟国,事实上,我们才是日本最好的盟国。任何人心里都清楚,我们正在积极参与日本在华进行的战争。”

出于牵制日本北进的目的,苏联开始给予中国援助。抗战初的两三年,美苏在中国战场展开了“幕后较量”。

  1. 1938年,苏联给中国提供1亿美元贷款用于购买苏联武器,而美国“不甘示弱”,在这一年给日本提供1.25亿美元借款和信贷用于购买美国的“战略物资”。
  2. 1939年,苏联又提供1.5亿美元贷款给中国,而就在这一年,日本从美国进口了81%的石油、92%的钢铁及超过90%的汽车和零件,总金额高达2.91亿美元。

日本人明白,美国人慷慨相助是有所图的。于是,1938年和1939年,日本相继在张鼓峰和诺门坎挑起冲突,经过一番比划,日本人算是清楚了,苏联不是好惹的。特别是在第二次诺门坎战役进入胶着战之际,“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日本人彻底泄气,“北进”的念头再也不强烈了。

放弃“北进”

进入1940年,希特勒在西欧的狂飙猛进给日本人打了一剂强心针,英法被打得狼狈不堪,此时无暇顾及东南亚。日本人认为,是时候一举扫清西方列强在亚洲的势力了。然而,天下人都知道,日本发动战争是谁在后面支撑的,日本人也意识到过度依赖美国迟早要出问题,于是开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二战日本失败的教训(日本人反思二战)(5)

1940年底,看到日本对东南亚蠢蠢欲动,美国人警惕了。喂饱你日本是让你“北进”跟苏联干,现在却要“南进”跟老大抢地盘,这下好了,老大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罗斯福决定对不听话的日本上点手段—石油禁运。

没办法,日本赶紧与美交涉,同时,为打消实施“南进”战略的后顾之忧,日本还一厢情愿要拉苏联进群,缔结德意日苏“四国同盟”。1940年底,日本极力撮合与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和苏联外长莫洛托夫举行会谈,最终在斯大林强硬态度下,谈判不欢而散,“四国同盟”成为泡影。

至关重要的1941年

不管是欧洲战场还是亚洲战场,1941年是对整个二战影响巨大的一年。这年4月,还是那个“日本的外交天才”松冈洋右,不顾德国人强烈反对来到了莫斯科,苏联方面高规格接待了这位日本朋友,斯大林与之相谈甚欢。

当月13日,《苏日中立条约》隆重出炉,当松岗与斯大林手挽手无比亲热的照片刊登出来时,包括同盟国和轴心国在内的整个世界都为之惊讶。之后,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告诫松岗:“要知道,俄国人是从不白给的。”希特勒也对此不无嘲讽道:我曾那么明确地告诉松岗,与苏联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真不知日本人是怎么想的。”

二战日本失败的教训(日本人反思二战)(6)

天真的日本人认为一纸条约就解除了“南进”后顾之忧,殊不知,在老谋深算的斯大林面前,松岗着实嫩了点。苏联之所以愿意与日本签订中立条约,除了免遭两线作战外,一个重要目的是“放手让日本与美英干起来”。

1941年7月,与美国艰难交涉的同时,日军“悍然”开进法属中南半岛,对美英在东南亚的势力范围虎视眈眈。此时美英才意识到养虎为患了,然而为时已晚。美国一面加大对日制裁,一面态度强硬要求日本“从中国全面撤军”。

日本是不可能接受全面撤军条件的,这一点,包括罗斯福在内的所有美国人都清楚,包括天皇在内的所有日本人也清楚。那怎么办?日本只有狗急跳墙,孤注一掷了。按说到了这步田地,日本向老大服个软不就行了,但这次日本人毅然说不。

吉田茂调研计划形成的“文件”指出:当时日本在从中国撤军这一问题上表现得非常强硬,不做一点妥协……导致日美交涉失败……现在看来,那时应忍痛做些让步……对日本是有利的……

二战日本失败的教训(日本人反思二战)(7)

在决定对美开战的御前会议上,主战派也承认:日本在战争初期能够取胜,但最终缺乏使敌屈服的手段。对美国有深入了解的山本五十六也不赞成,直到最后一刻,他仍在等待日美交涉成功的消息。

不管珍珠港事件是不是美国人的苦肉计,美国在此期间的一系列举动确实有点异常,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美国人这次是下定决心要收拾自己豢养多年的这头猛兽了,“卓越机智”的日本人自食其果,等待它的将是美国人和苏联人毁灭性的联合打击

幻想苏联“调停”

在太平洋上与美国人厮杀了几年,到了1945年,日本已是强弩之末。当年7月28日,美中英发表了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彼时的日本还寄最后的希望于斯大林,等着苏联出面“调停”,进而在谈判桌上争取到“有条件投降”。

日本人没想到,不出十天,美国的两颗原子弹和苏联的“八月风暴”接踵而至。

“调研文件”对此作了检讨“……日本如在波兹坦公告前向美英投降,苏联分享战果的事情就不会发生……日本应直接向美英无条件投降并迅速付诸行动,幻想苏联调停实为最愚蠢的想法……不直接与美英进行和平交涉,却要求苏联这样的国家斡旋和平,这一点尤其应予以批判。

二战日本失败的教训(日本人反思二战)(8)

不管日本人如何“反思”和“检讨”,二战形成的世界格局已然摆在面前。不过,吉田茂“调研文件”所总结的经验教训仍有价值,那就是日本要与美国保持良好的关系。事实上日本人也做到了,时至今日,美日情同父子的亲密关系堪称世界一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