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至简点评)

几个最让人可惜的历史人物(看看这六位历史名人的应对方式)(1)

设计破坏敌人内部团结谓之离间。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的人际关系中,离间都经常被使用。因此,面对离间,采取何种方式应对值得我们留心。纵观中国古代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人们在应对离间的方式上虽然千差万别、各具特色,但总体说来无非是以下三种:

一、抗争

抗争是一种较为激烈的应对离间的方式,历史上,廉颇与李牧就曾采用这种方式应对离间。

几个最让人可惜的历史人物(看看这六位历史名人的应对方式)(2)

(图:廉颇)

公元前245年,赵国任命廉颇为代相国,率军征伐魏国,攻取繁阳。这时,赵孝成王赵丹去世,他的儿子赵偃继位,是为悼襄王。赵悼襄王受到离间,刚刚上台执政就令乐乘前去取代廉颇。廉颇因此大怒,攻击乐乘。乐乘因此逃离,廉颇也逃奔到魏国,郁郁不得志。

(图:李牧)

公元前229年,秦将王翦统军攻下井陉,杨端和率领河内驻军一同进攻赵国。赵国命大将李牧、司马尚领兵抵抗秦军。

秦国忌惮李牧的军事才能,派人用重金收买赵王的宠臣郭开,让他在赵王面前诋毁李牧和司马尚,说他们企图兴兵反叛赵国。赵王因此派赵葱及齐国的将领颜聚取代他们。李牧不接受命令,赵国人便将他抓住杀死,并撤换了司马尚。

廉颇和李牧都是战国时期赵国的著名大将,由于他们在受到离间时采取了较为激烈的应对方式,因此导致了不同程度的内杠,从而打击了赵国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加速了赵国的灭亡。

二、逃避

以逃避应对离间,是一种消极的应对方式。历史上,乐毅和范增都曾采取此种方式应对离间。

几个最让人可惜的历史人物(看看这六位历史名人的应对方式)(3)

(图:乐毅)

公元前279年,燕昭王去世,燕惠王即位。齐国的田单听说燕惠王在当太子时就与乐毅有矛盾,于是派人去燕国用间,散布说:“齐王已经死了,齐国仅有两座城未被攻克。乐毅与燕国新王有矛盾,害怕加祸不敢回国,他现在以攻打齐国为名,实际想率领军队在齐国称王。齐国人没有归附,所以他暂缓进攻即墨,等待时机举行大事。齐国人所怕的,是燕王派别的大将来,那样即墨就将城破受害了。”

燕惠王本来就疑心乐毅,又中了齐国的离间计,便派骑劫代替乐毅为大将,召他回国。乐毅知道燕王换将居心不良,于是投奔赵国。从此,燕军将士都愤愤不平,内部不和。

几个最让人可惜的历史人物(看看这六位历史名人的应对方式)(4)

(图:范增)

公元前204年,项羽的楚军在荥阳围攻刘邦,形势危急。刘邦向项羽请求议和,但范增却劝项羽火速攻打荥阳,刘邦为此忧心忡忡。

此时,项羽派使者前往刘邦处,陈平置备了丰盛的宴席,命人端去款待楚国的使者,但一见到楚使,便假装惊诧地说:“我还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呢,原来竟是项王的使者啊!”随即将酒菜又端了出去,改换粗劣的饭菜送给楚使食用。

楚使回国后把情况汇报给项羽,项羽因此猜疑范增。范增想要加紧攻下荥阳城,项羽不信任他,不肯听从他的意见。范增听闻项羽对他有怀疑,怒气冲冲地说:“天下事大体上已有定局了,您自己干吧,望能准许我辞职回家!”然后范增便踏上归途,后因背上毒疮发作,死在回彭城的路上。

面对离间,乐毅与范增都采取了逃避的应对方式,希望能以此摆脱因离间而给自己带来的伤害。的确,他们最终都没有像李牧那样因离间而身死,但他们采取置身事外、明哲保身的应对方式也并非上上之策。

三、破解

面对离间寻求破解之道是一种积极的应对方式。历史上,在采用积极方式破解离间上,做得较为出色有苏秦和陈平。

几个最让人可惜的历史人物(看看这六位历史名人的应对方式)(5)

(图:苏秦)

苏秦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他曾为燕国“弱齐”而前往齐国当卧底。不料,在燕国国内,有人却毁谤苏秦出卖国家、反复无常,将要作乱。

苏秦害怕燕易王听信小人的离间谗言,对燕易王说:“忠信之人一切为了自己,进取之人则是为别人;我弃家外游,就是要求得进取。”

接着,苏秦以曾参、伯夷、尾生为例,进一步说:“如果我像曾参一样孝顺,就不会离开父母在外面过上一夜,又怎能让我到燕国,侍奉处在危困中的国君您呢?如果我像伯夷一样廉洁,坚守正义而饿死在首阳山下,又怎能让我不远千里到齐国为燕国取回十座城池呢?如果我像尾生那样诚信,抱柱而死,又怎能让我不远千里退去齐国的军队呢?我正是因为所谓的忠诚信实而在国君您面前获罪的呀。”

燕易王反问道:“你自己不忠诚信实罢了,难道还有因为忠诚信实而获罪的吗?”

苏秦给燕易王举了个例子:古时候,有个人的妻子与人私通,打算毒杀这个人。他的侍妾知道了妻子的阴谋,就假装摔倒打翻了毒酒。这个人不明白个中原因,见侍妾打翻了酒杯,很生气,惩罚了侍妾。侍妾故意打翻毒酒,本来是为了保全丈夫和妻子,现在却要挨板子、受惩罚。

苏秦说完故事,哀叹说:“我现在的处境,就跟那个侍妾的遭遇相类似!”燕易王终于明白苏秦的苦心,愈发厚待于苏秦。

几个最让人可惜的历史人物(看看这六位历史名人的应对方式)(6)

(图:陈平)

陈平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之一,官至丞相,但他年轻时名声不太好,所以在刚刚从项羽阵营投靠到刘邦阵营时,周勃、灌婴等人对刘邦说:“陈平未必有什么真才实学。我们听说陈平在家时曾与他的嫂子私通;为魏王做事时因不能被容纳而投奔楚国;在楚依然得不到任用,就又逃奔来降汉。现在您却这么器重他,授给他很高的官职,命他来监督各部将领。我们获悉陈平接受将领们送的金钱,金钱给得多的人就能得到较好的对待,金钱赠得少的人就会遭到极差的待遇。如此看来,陈平是个反复无常的乱臣贼子,望大王您明察!”

刘邦随即召见陈平,责问他说:“你事奉魏王意不相投,去事奉楚王而又离开,如今又来与我共事,守信义的人难道都如此三心二意吗?”

陈平说:“我事奉魏王,魏王不能采纳我的主张,所以我才离开他去为项羽服务。项羽不能信任使用人才,他所任用宠爱的人,不是项姓本家,就是他老婆的兄弟,即便是有奇谋的人他也不用。我听说汉王能够用人,因此才来归附大王您。但我赤条条空手而来,不接受金钱就无法应付日常开销。倘若我的计策确有值得采纳的地方,便望大王您采用它;假如毫无价值不堪使用,那么金钱还都在这里,请让我封存好送到官府中,并请求辞去官职。”

刘邦于是向陈平道歉,重重地赏赐他,授任他为护军中尉,监督全军所有的将领。众将领们再也不敢说三道四了。

苏秦、陈平在面对离间时,所采用的应对方式,既不像廉颇、李牧那样激烈对抗,也不像乐毅、范增那样逃避,而是积极寻求破解之道,不愧为智谋之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