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影译制经典老电影(上影厂的经典影片)(1)

上影译制经典老电影(上影厂的经典影片)(2)

1949年之前,中国电影的主要产地主要集中在上海,这里拥有最丰富的电影生产经验、人力资源和物质实力,当时一系列有影响力的电影制作机构都建在上海。1949年上海解放之后,党和政府重新规划组建了上海电影制片厂(后简称“上影厂”),使上影厂成为以拍摄故事片为主,兼顾译制外国影片和拍摄少量美术片、纪录片的大型国营电影厂,并在1996年以上影厂为主体成立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后简称“上影”),以发展影视内容产业为立身之本,以“华语电影”为品牌理念,追求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上影厂自成立至今,制作出品了诸多优秀影视作品,本文分类选取了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呈现给大家,并讲述其背后的拍摄故事。

编辑:WJ

奖项无数,书写上影神话

《梁山伯与祝英台》

上映时间:1954年

导 演:桑弧、黄沙

编 剧:徐进、桑弧

主要演员:袁雪芬、范瑞娟

上影译制经典老电影(上影厂的经典影片)(3)

▲ 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海报

上影译制经典老电影(上影厂的经典影片)(4)

▲ 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剧照

本片改编自经典古代民间爱情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拍摄的第一部国产彩色戏曲艺术片,近乎完美地用电影这一现代视听媒介再现了中国传统的戏曲舞台表演艺术。本片获得第八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音乐片奖;第九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映出奖;1949—1955年中国文化部优秀舞台艺术片一等奖。1955年5月9日,《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上放映,并于27日在巴黎明星电影院公映,成为第一部在法国公映的新中国影片。

《鸡毛信》

上映时间:1954年

导 演:石挥

编 剧:张骏祥

主要演员:蔡元元、舒适、李保罗、马立、程之

上影译制经典老电影(上影厂的经典影片)(5)

▲ 电影《鸡毛信》海报

《鸡毛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反映中国少年儿童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对敌斗争的儿童影片,也是中国第一部获国际大奖的儿童影片,影片主要讲述了儿童团长海娃奉命给八路军送鸡毛信的路上所发生的故事。

11

上影译制经典老电影(上影厂的经典影片)(6)

▲ 电影《鸡毛信》剧照

电影《鸡毛信》被人们认为“在中国的儿童片中第一次塑造了革命小英雄的形象”,电影也是当时阳刚坚毅的革命银幕浪潮中的一汪活泼的清流。石挥以独特的审美情趣赋予了电影独特趣味,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同。“《鸡毛信》里的海娃所做的、所想的和他所说的一切,基本上是合乎儿童的思想感情的,是能表达出儿童的心理特点的。”《鸡毛信》在1955年第九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优胜奖,也获得了1957年文化部优秀影片的三等奖,片中的主角小海娃这一形象则成了全国少年儿童中脍炙人口的小英雄。

《城南旧事》

上映时间:1983年

导 演:吴贻弓

编 剧:伊明

主要演员:沈洁、郑振瑶、张闽、张丰毅

上影译制经典老电影(上影厂的经典影片)(7)

▲ 电影《城南旧事》海报

《城南旧事》改编自林海音1960年出版的同名中篇小说,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时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影片获得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鹰奖,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最佳音乐等多项大奖。

上影译制经典老电影(上影厂的经典影片)(8)

▲ 电影《城南旧事》剧照

《城南旧事》为中国的散文电影提供了一个范本,影片注重意象的唯美风格也代表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批导演的创作倾向。导演吴贻弓没有刻意去追求所谓的“戏剧性”效果,而是把力量放在影片的那个无言的结尾。其实影片只表达了两个字“离别”:一个个人物在生活的历程中偶然相遇了,熟识了,但最后都一一离去了。

歌颂人民英雄

《渡江侦察记》

上映时间:1954年

导 演:汤晓丹

编 剧:沈默君

主要演员:孙道临、李玲君

上影译制经典老电影(上影厂的经典影片)(9)

▲ 电影《渡江侦察记》海报

上影译制经典老电影(上影厂的经典影片)(10)

▲ 电影《渡江侦察记》剧照

《渡江侦察记》改编自“先遣渡江连”的事迹。编剧沈默君为创作《渡江侦察记》,在史实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创作,比如塑造出了吴老贵这一老班长形象。沈默君搜集创作素材时,发现侦察连的干部都在二十岁上下。他担心如果按真实情况去描写,观众不会相信如此年轻的毛头小伙子能智斗经过专门训练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所以,考虑到观众的欣赏水平和接受心理,他塑造了年龄较大的“老班长”吴老贵这一人物。

《铁道游击队》

上映时间:1956年

导 演:赵明

编 剧:刘知侠

主要演员:曹会渠、秦怡、冯喆

上影译制经典老电影(上影厂的经典影片)(11)

▲ 电影《铁道游击队》海报

上影译制经典老电影(上影厂的经典影片)(12)

▲ 电影《铁道游击队》剧照

《铁道游击队》是一部具有传奇色彩的影片,取材于抗战时期鲁南铁路沿线发生的真人真事。虽然这是一部战争题材的影片,但影片始终隐藏着一个成长的主题。刘洪与芳林嫂的爱情故事,也以极其简约的镜头予以体现,给抗战英雄添上了一抹少见的温情的柔光。作为我国早期的爱国主义影片,这部电影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

《啊!摇篮》

上映时间:1979年

导 演:谢晋

编 剧:徐庆东、刘青

主要演员:祝希娟、张勇手

上影译制经典老电影(上影厂的经典影片)(13)

▲ 电影《啊!摇篮》海报

上影译制经典老电影(上影厂的经典影片)(14)

▲电影《啊!摇篮》剧照

《啊!摇篮》的剧本原名为《马背摇篮》,取材于延安保育院发生的真实事件。剧本创作花了五年时间,修改七稿,最终剧情重点改为歌颂老一辈革命者在战争岁月里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谢晋在读这一版剧本时,被其中的感情戏所吸引,引发了他的创作冲动,主动接受了该片的导演任务。影片不描写大战役,而是通过各方面反映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表现革命队伍中人与人的感情关系。所以这部影片重大艺术成就,就在于它敢于写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实感,充满了人情味,歌颂了无产阶级的人性美,称得上是一部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精品。

新时代下的中国人

《庐山恋》

上映时间:1980年

导 演:黄祖模

编 剧:毕必成

主要演员:张瑜、郭凯敏

上影译制经典老电影(上影厂的经典影片)(15)

▲ 电影《庐山恋》海报

上影译制经典老电影(上影厂的经典影片)(16)

▲ 电影《庐山恋》剧照

《庐山恋》讲述了一位侨居美国的前国民党将军的女儿周筠回到祖国庐山游览观光,与中共高干子弟耿华巧遇,两人一见钟情并坠入爱河的故事。《庐山恋》在中国电影史上的价值远远超过了电影本身。这是中国第一部吻戏,也正是这一吻让《庐山恋》能在多年后依然被人记住,女主角张瑜更为中国电影史贡献了第一次泳装秀。而庐山下的电影院,每天只放映《庐山恋》,到1999年已经放映了六千三百余场,因此创造了“世界上在同一影院连续放映时间最长的电影”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这部影片获奖无数,共获得第四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奖、最佳女演员奖,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并在2018年被评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十大优秀爱情电影。

《三峡好人》

上映时间:2006年

导 演:贾樟柯

编 剧:贾樟柯

主要演员:赵涛、韩三明

上影译制经典老电影(上影厂的经典影片)(17)

▲ 电影《三峡好人》海报

上影译制经典老电影(上影厂的经典影片)(18)

▲ 电影《三峡好人》海报

《三峡好人》是一部剧情电影。主人公没有向观众刻意说教,而是通过镜头语言展现内心,以三峡工程为奠基对底层小人物的聚焦,形成了《三峡好人》厚重的基色。贾樟柯用“好人”作引,所呈现的移民搬迁,生活艰辛,城市的凋敝,所构筑的原生态情感,是如此的感动又让人为之哀愁,在纷乱的搬迁背景中,逐渐带出现代文明洗礼下中国底层生态与他们各自笃定执著的情感与价值观念。这部作品的经典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它所承载的是一个时代最为真实的中国。

上影译制经典老电影(上影厂的经典影片)(19)

上影译制经典老电影(上影厂的经典影片)(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