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老k问了大家几个问题。

“大家有没有去卡拉ok厅唱过歌?”

“有!”

“你是否羡慕王菲随随便便唱一首歌就有几百万收入?为什么她唱歌有钱赚,你唱歌反而还要付费?”

“因为对方是职业歌手,我只是业余爱好而已。”

“你有没有去体育馆打过羽毛球之类的?”

“有!”

“为什么林丹打羽毛球有钱收,你去打羽毛球反而要付费?”

“因为对方是职业选手,我只是业余爱好而已。”

“你觉得这样开心吗?合理吗?”

“很开心很合理。”

赚点钱不容易怕贼惦记(玩儿同样一件事)(1)

我细细琢磨了老k的这番问话,或者说,它像一根被点燃的引线,直接爆燃了我内心深处的羞愧。

用玩票的心态,业余的技能妄想获得超过专业的收成,真的是没有半点道理。

一直以来,都是东鳞西爪般折腾,貌似不曾轻闲过,忙碌中,知识结构也没有一点清晰的脉络。碎片化的时间,加上碎片化的知识,繁杂的通识给自己一个错觉:知道得挺多的。孰不知,这恰恰就是一个致命伤。

反观那些专业选手,哪一个不是历经数年专注于某个细分领域,并且精心雕琢其中细节部分而臻于至善。

赚点钱不容易怕贼惦记(玩儿同样一件事)(2)

区别在哪?一个业余爱好者与专业选手的比较,就像两张看似一模一样的照片,远远地粗略地看差别并不大,但是如果放大之后呢,那些像素低得多的照片根本上就没法看了。

在现实中或许偶尔会有乱拳打死老师傅的事件出现,但如果依此就给出一个普遍的规律就注定会闹笑话。

那回归到自己,这些年何曾在某一个细分领域中,下过苦功夫和狠功夫就严格地要求自己,刻意的精进呢?

也正因为如此满足于一时所谓的收获,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与态度,没有相应的意识,自然也不会有对应的行为。这世间一定是先有想法,然后才会有对应的做法。才会有对结果的较真。

赚点钱不容易怕贼惦记(玩儿同样一件事)(3)

我一向认为心之所向法有千种。把毛病恰恰也是在这里,不能够做到知行合一,道理知道千千万,可是不能够做到其中一二,知道的再多还不一样归零吗?也恰恰是可以殊途同归,但很少人会在一条道路走到罗马,百里半九十,自以为聪明地改弦易辄,还不忘耻笑那些顽固分子,认为他们有些蠢。结果,笑人者终于被人笑,成为真正的笑柄,笑不再停。

就像有人说,这世间只有偏执狂才能够成功。其根本的意思不正是要求有那么一点死磕的精神,在整体框架里,不懈雕琢自己的专业细节,力求完美。

正是如此一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专一赛道苦心修炼,技艺纯熟,至于神乎其神,才最终让天赋得以兑现。

赚点钱不容易怕贼惦记(玩儿同样一件事)(4)

这里,至少有两个点必不可少,一个是足够长的时间,到底要多长?或者视个人天赋而定,长短不一,但绝对不会短,二是够专注,从一而终,至于巅峰,而后触类旁通,如有神助。把握不住、把握不好这两点,顶多只是一个兴趣爱好者,唬弄外行可以,一遇到行家里手,一开口就露馅了。

职业or业余?那是一道界限分明的分水岭。站在山顶的人,山脚下的人真的不明白,那真不是想不想的问题,没到同样的位置,不是一类人,还真玩不到一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