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解读《道德经》10

道德经七十二章原理(道德经第十章载营魄抱一)(1)

向阳而生,坦坦荡荡

〈原文〉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①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②

涤除玄鉴,能无疵乎?③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④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⑤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长而不宰⑥,

是谓玄德⑦。

〈注释〉

①载营魄抱一:指身、心合一。载:承载。营:中医术语,营气,营养身体的物质,代指身体。魄:魂魄,代指心。抱一:结合在一起。乎:文言助词,表示疑问。

②专气致柔:专气:聚合精气。专:专一。气:精气。致:极,尽。婴儿:形容精气凝聚不散,纯真无杂念的状态。

③涤除:清洗。玄鉴:心镜,代指心。玄:深。鉴:镜子。疵:缺点,毛病。

无为:坚守“无”的根本本性、“无我”的本心做事,即无我无私的做事。无:无我。为:作为,做事。

④天门:指眼、耳、鼻、舌等人体感官。阖:关闭。雌:雌性。比喻柔和、宁静、慈爱的状态。

⑤明白:知识广博通晓事理。四达:通达四方。

无知:不炫耀知识才智,不骄傲自满。知:知道。

⑥长:助力万物成长。宰:主宰。

⑦玄德:指道展现出来的最深厚的品德。玄:深远。

〈译文〉

身、心合一,能够做到永不分离吗?

精气凝聚形体至柔,能够做到像婴儿般纯真无邪吗?

清洗心灵的污垢,能够做到不留瑕疵吗?

爱护百姓治理国家,能够做到无为吗?

天门开合,能够做到宁静柔和吗?

博学多才,通达四方,能够做到不炫耀聪明吗?

生育万物,畜养万物。

生养了万物却不占为私有,

利益了万物却不自恃功高,

助长了万物却不去主宰。

这就是道展现出来的最深厚的品德

〈解读〉

本章主要阐述了修心为道的具体门径、方法、标准以及所应达到的目标。文章用六个设问句,表达了修心为道的艰难,预示着人性的弱点坚固难破,需要有坚定的意志和韧劲。

修心为道,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注重心体的修为,修身正心,提升心灵品质。“载营魄抱一”,“专气致柔”,“涤除玄鉴”就是正心。二方面是注重行为的修练。为道不能离开真实的生活,要在生活中具体的事物上修练,事上练。“爱民治国”,“天门开阖”,“明白四达”就是在具体事上的行为修练。

修心为道的目标就是效法和践行道的玄德。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当人受到外界各种欲望的诱惑,七情六欲就会躁动,人心常常处在焦躁不安,杂念丛生,心猿意马,神不守舍的状态,心游离于形体之外,这就是自我意识中的那个小我、自私之心主宰着人的结果。修身首要是正心,让心由躁到静,由静入定,安于当下,保持身、心合一,时刻不分离的状态。

“能无离乎”?做到身、心合一,时刻不分离,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说来容易,可是要真正做到却是难之又难。难以抵挡的社会诱惑,加之急功近利的人性弱点,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坚毅的韧劲,才能够抵挡诱惑,克服弱点,最终战胜“自我”,回归清静本心,身安,心静,气定,身、心合一,永不分离。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身安,心神寂静之后,心体空明,精气凝聚,稳定不散,形体极度柔和松弛,神形像婴儿的状态,纯真,无邪,精气不散,用心专一,没有丝毫杂念。

“能如婴儿乎”?当心不寂静,情绪起伏时,精气就不能凝聚,人体聚合的精气就会消散,在身体内就不能与五脏六腑调和平衡,身体就不能平静柔和,而是气势逼人。外在的表现就是骄横,欺凌,逞强,傲慢自大,或者自卑。修心为道,就是要去除这种自我膨胀、好胜逞强的心态,使精气凝聚不耗散,保持心平气和,纯真无邪的婴儿状态。

“涤除玄鉴,能无疵乎”?涤除玄鉴,就是清洗心镜。人心就是一面镜子,用来照见外面的世界,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都来自心镜的照见。人的本心本来是洁净无瑕的,犹如平滑洁净的镜子,没有丝毫的杂质和污染,能够真实的照见客观世界的原貌,人因此能看到真实的世界。但是,随着滚滚尘世的污染,自我,私我,小我,分别心,偏执编见,自以为是等等,心镜成了哈哈镜,照见出来的客观世界则是被扭曲变形,事实颠倒。心镜被污染,自己很难察觉,所以通常将被自己扭曲变形的人和事,认定为真实的客观事实,由此产生了对世界的错误认知,形成了错误观念,执虚为实,人生处于“无明”状态。

“能无疵乎”?修心为道,就是要洗除心镜上的污染,也就是破除自我,彻底消除自我分别心,回归朴实纯真本心,做个真人,见到生命真相,拥有真实、完美的人生。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无我则无私,无私则无为。自我则自私,自私则有为。一个人在单位,团体,组织,国家,手中掌握着权力的时候,是谋求私利?还是利益他人?“后其身”,“外其身”,“善利万物而不争”,就是无为。做到无为就是遵循天道。“为‘无为’,则无不治”。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天门就是指人的眼,耳,鼻,舌等感官,这些都是人与外界连接沟通的桥梁纽带。在天门开阖之际,人会接收到来自外界的各种信息、知识和观念。那么,当各种诱惑到来时,能不能像雌性那样宁静毫不动心,使自己的清静本心不受污染?当与外界接触沟通时,能不能像雌性那样柔和,慈爱,谦卑处下善待这个万千世界?

以自我为中心,自我膨胀的人,面对社会上的人和事,易生骄慢心,轻视别人。这样就会惹人不满,蒙蔽自己的心志,伤害的是自己,带来的是灾祸。“轻视别人,会有无边无量的罪”。

修心为道,就能体悟到自己与万物都是一体的,都是“道”之子。万物平等齐一,众生平等,常怀感恩之心,保持清静本心,以平等、恭敬的心态面对社会,做到“温良恭俭让”,善待每一个人,就不会制造争斗,不会树立敌人。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明白四达”比喻博学多才,能力出众。心灵品质不高的人,易恃才傲物,居功自满,骄傲清高。不仅阻碍自己进步,自己的才能也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利益社会、福泽他人。

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一个自我的人,用私我,小我运作人生,其心胸就会很狭小,境界很低,眼界狭窄,志向眇小,容易自满,离道心很远。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就是“道”展现出来的玄德。玄德就是无为,是生命存在的意义和真正的价值所在。

修心为道,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灵品质和行为品德,去除内心的小我,破除自我,达到无我。无我的行为就是无为。坚守道心立身天地,无为,才能功德无量。

道德经七十二章原理(道德经第十章载营魄抱一)(2)

出污泥而不染

(注:本文为作者原创,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