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一个值得国人铭记的日子这个沉重的纪念日,提醒我们勿忘国耻、奋发图强然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个纪念日,也提醒我们应该多去了解日本这个一衣带水的邻邦,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九一八当天的日本?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九一八当天的日本(九一八日本的大小之辨)

九一八当天的日本

九一八,一个值得国人铭记的日子。这个沉重的纪念日,提醒我们勿忘国耻、奋发图强。然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个纪念日,也提醒我们应该多去了解日本这个一衣带水的邻邦。

日本这个国家,本身有些悲催。无论世界看日本,中国看日本,还是日本人看自身,往往都会陷入“大小之辨”。

在某个角度,日本可以算大国。日本GDP世界第三,曾经一度豪到要“买下美国”,虽然现在与老大老二的差距在扩大;日本人口1.2亿世界排名11,虽然近年来增长乏力;日本陆地面积比英国、德国这些欧洲强国大,算上海域面积还能排进世界前十。虽然经历了失落的三十年,日本依然在多个工业和科技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工业体系完整度57%,制造业占GDP总量约20%,在现在备受关注的芯片产业链上,日本的芯片材料也具有不可替代性。

但是,大和小从来是相对的。日本正好和世界上最大的几个国家为邻——中国、俄罗斯和隔着太平洋的美国,妥妥的死亡三角呀。日本夹在这几个大国的地缘政治范围之内,不得不接受“小国”地位。美国是目前唯一的超级大国,俄罗斯是战斗民族,中国呢,联合国将现代工业体系可分为39个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目前只有中国拥有大、中、小全部门类,工业产值位居世界第一。日本不甘心啊,什么时候再来一把大陆漂移,换到哪儿地缘环境可能都比现在好,说不定还能再少些自然灾害、多点资源。

世界和中国对日本的印象也是矛盾的。中国历史上曾在蔑视小日本和惧怕大日本之间摆动,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但在欧美为核心的富国俱乐部里始终有些边缘化,每年的七国集团峰会都是这种不适感的展示。日本人自己也非常矛盾,大国的雄心和小国的现实,让他们自明治维新以来,就一次次地试图以小博大。于是有了历史上的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侵华战争和有点迫不得已的太平洋战争,日本还真是勇敢挑战三大邻国的小强啊。时至今日,日本在制裁俄罗斯上很来劲,应该比欧洲更期待俄罗斯二次解体。

我们都希望战后的日本能真诚面对历史,像德国那样诚心正意悔过,然而日本没有。这固然有天皇犹在、战后美国对日政策改变等原因,但顺着前面的思路,可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与德国可以通过经济崛起重新获得欧洲大陆的主导权不同,日本在东亚的大国梦想遥遥无期,那就拧巴着呗,反正没戏,而我只要不认错我就没错。

英国民众排队瞻仰女王灵柩

站在中国的角度,多么希望日本学英国。日本和英国都是岛国,都在各自区域内率先完成了工业化,利用海上优势在全球开拓殖民地。但是,当工业化浪潮最终扩散到广袤的大陆国家,岛国的劣势就开始显现——国土不够大、物资有限、战略纵深不足。同样是具有大国雄心的岛国,英国人及时调整心态,表现出精明的“现实感”,承认美国的领导地位,利用“同文同种”的优势,和美国建立起牢固的盎撒同盟,这对一个曾经的世界老大多么的不容易,日本还没当过世界老大呢。

伊丽莎白二世去世,拜登总统的哀悼声明简洁地指出,女王“深化了英美同盟的基础”,让美英的关系“变得特别”。女王以其温柔而坚定的风格、保守又自由的价值观带领英国人适应了大英帝国的衰落和世界中心的转移,和平地跨过了修昔底德陷阱,还维持住了英联邦,有利于美国,也有利于英国,有利于世界。女王因此身后得享尊荣,赢得普世尊重,包括英国的“敌人”和曾经的殖民地。喜欢排队的英国人这次排了平均十个小时的大长队去威斯敏斯特教堂瞻仰女王的灵柩,贝爷、贝姨什么的,概莫能外地平等排队。

日本的地理位置、人口结构和资源规模决定了在目前的经济和科技背景下,它的发展上限是一个中等强国,并且是直接影响力局限在东北亚一隅的中等国家。如果日本能超越对“大”的执念,以英国人的灵活清醒来重新定位中日关系,则善莫大焉,话说日本在人种、历史文化、文字语言上也和中国有深刻的联系。

九一八,回看历史,更要展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