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局是开局的延续,也是象棋最附魅力的地方,因为如果说开局有棋谱可循,残局有定式可遵的话,中局是完完全全的“表演” ,每个人的战斗风格,对棋的理解,会在中局中反应的淋漓尽致。开局篇中说过,我认为大多数人的中局功力是在实战中锻炼出来的,既然本文定位为给初学者作理论指导,那么<中局篇>有什么意义?我想基于两点,一是中局是开局的延续,因此,布局是否成功,我方局面的弱点,对方的弱点,双方争夺的要点,于布局的审局同出一辄。其二是中局是残局的延续,不管你愿不愿意,无法入局终究要为残局作准备。ok, 说了这么多,言归正传。

1、审局要点

还是以中炮过河车急进中兵对屏风马平炮兑车为例。

象棋中局怎么提高水平(提高象棋中局的方法)(1)

假设一方(中炮方) 走出了出人意料的着发,在黑未平炮兑车前车二平三(压马) ,这也是很多没看过棋书的人很容易走出的着法,那么作为熟读棋谱的你,下一步作什么来惩罚对方的无理着法呢?炮8退1应该是第一想法,多走一步的优势将在以后显现,然而不是那么简单(虽然本例炮8退1是正确的) ,不是多走一步就可以获得优势,对比常见的局面,红方少走了一步兵七进一。开局篇中讲过,本变例中红主攻中路,黑主攻红三路,红方的兵七进一为七路马或七路炮创造条件,现在少了一步兵,红方因此少了七路马助攻,或者弃兵的手段,黑方足可满意。对於主攻红三路的黑方,暂时看不出有大的影响,经过以上分析,黑方才能毅然走出炮8退1。有点复杂是吧,我不知大师们是怎么样下的,是不是每一步都作详细的局面分析,我在天天象棋经常下10分钟快棋,时间不允许每一步考虑时间过长,但如果对手下出了类似着法,我们是一定要先分析清楚的。

2、弃子争先

弃子争先是中局常用的手段,初学者对於弃子争先的时机往往把握不好,有了机会不知道该不该做,这个,我也不知道,需要根据局面而定。。。。。。哎哟,说实话还有人砸我。这里我只能凭经验给出一个模糊的标准,一般来说对於初学者,弃一兵抢三先是合算的,弃马抢三先并有兵过河控制住敌方一马也是合算的。最后,有些大人常常说,车换马炮不吃亏,实际上,一般是吃亏的。。。。。。,因为单车方遇到对方兑车,兑则形成有车对无车,局面不利,不兑则被抢占好位和先手,并且总体来说,双车一般来说对局面的控制要比单车强一些。

3、中局向残局的转换

中局分不出胜负,就应该准备进入残局了,这个时候的行子要点与开局或中局伊始原则开始不同了。以下是几个非必须但很重要的要点

(1) 卸中炮

大多数情况下,残局不会那么快结束战斗,中炮阻碍了双相的联系。卸中炮联相有助于谋卒和保卒。这里也蕴含着另一个不单列的原则,就是尽力破相,士,开局屏风马左炮封车对中炮,马方平炮兑车时往往有机会破相,但势单力薄难以成事,故不主动打相。到了向残局转化的阶段,能破就破吧,相士往往是守和或者取胜的关键条件,单车难胜士相全。炮士必胜双士等等。

(2) 通马路

开局炮一般比马重要,一旦进入残局,由於子力稀少,炮架减少,马的别腿限制也减少了,因此马成为谋卒,控局的重要力量。在这一阶段马的位置往往影响到棋局的最终结果。

最后,建议大家学一下杨官磷特大的棋,这里不是说的是杨特大的精妙的残局,而是杨特大在中局向残局转换时的技巧,那不仅仅是谋兵而已。。。。。。

局面进入僵持,双方都走闲着和等着,这个时候杨特大往往能走出一些控制棋,既控制局面又加强谋兵,我对杨特大的总能找出这种应手佩服的五体投地,都知道杨特大的残局功力深,但为什么杨特大总能以多兵进入残局,我想这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

以下15条是我们象棋实战对弈当中经常出现的【中局失误】,是指弈者在复杂多变的中局战斗中由于种重原因而走错误着法,中局失误会因形势不同造成程度不一的危害,严重的可能直接影响结果。

1 随手走棋。随手走棋是初学者最普遍的现象,意即没有经过认真思考而只凭感觉,经验或自己的意原行棋。 随手走棋可说是棋家大忌,初学者应对此引起高度的重视,尽快克服这种毛病,古人云:“不思而应,取败之道”,是很有道理的。要克服随手走棋,首先应改掉快走和连走的习惯,尽量多思;其次要多从全局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避免盲点;再次则应该随时发现对方的企图,既要知己知彼。随手棋的减少,将会大大的提高作战能力。

2 不记得失。在象棋实战中,每一阶段,每一回合都存在的目的得失,目的得失的比较是衡量每个战术计划和每一着棋的标准。因此,在实战中必须考虑子力的位置,线路控制,阵形和先后手等有关利益得失的问题,切不可盲目行棋。

3不察敌意。对方走棋后,在不分析对方企图的情况下,单纯根据自己的意愿或设想行棋,难免中敌之“阴谋”。中局变化复杂,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战术组合的机会,如能在实战中把对方走子的企图进行充分的了解并进行有效的防范,必然会减少犯错误的可能。

4子入险地。象棋中的子力是决定双方局势优劣的物质力量,对弈时尤其要注意车,马炮的安危,避免被对方围歼。

5贪吃失势。吃子是惬意的,初学者更喜欢吃子,但吃子的后果却有好坏之分。对于能吃掉的子,必须谨慎认真地分析一下:吃有利还是不吃有利;对方是不得已还是设有圈套。

6急吃死子。棋谚云:“死子不及吃”,意思是说没必要急于吃掉没变化的死子,而应该先看一看有无别的变化或应急走的着发,要不然很容易误事。

7求胜心切。在局面已获稳定的胜势后,不要急躁,要尽可能的减少对方反击的机会,以确保胜势不动摇。“胜棋不怕慢”,就是在胜势下不要怕慢,要稳胜,以免反盘。

8临杀过急。当苦心争的一定的优势,呈现入杀获胜的机会时,更应谨慎行事,以免功亏一篑,应胜反败。

9功而忘守。大多数初学者在对弈时喜欢攻击,而不太注意防守,往往因为功守失衡而误矢好局。

10孤军深入。象棋的子力,大多在联合作战是才能充分发挥子力的效用。如果不协调运子,形成单个子力孤军深入,就很可能成为对方追功的目标,并因此而失先失势。

11胡乱弃子。大子是战斗的力量。在需要弃子作战时必须要谨慎,要有成算。

12错失良机。在实战中,应不察,着法平庸而错过好机会的情况是时有发生。临场是只能认真观察才能对局势有深刻的理解和不遗漏巧着,才不会错失良机。

13不求效率。凡走子不关痛痒,对大局影响甚小地棋,叫低效率棋。低效率棋既意味着无作为,无作为有往往象征着失败。

14自乱阵形。象棋的子里配置是很将究棋形的,棋形好战斗力就强。大多数初学者因贪吃兵而自乱阵形,给对方可乘之机。

15因小失大。在实战中,大多数初学者因贪小利而影响全局,谓之因小失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