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爱人想吃面圪坨。于是随心所欲地做了起来。

做饭的时候,如同其他上年纪的人一样,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过去的二三事。

荞麦,属耐寒耐旱作物。产量不高,属于给点阳光就灿烂那种。绝不同小麦,播种,施肥,浇水,土壤,抢收没有一量量能让人省心,如同三世单传一样得精心侍弄着,一不小心就会“头疼脑热"。而荞麦就象过去只想要个小子用于传种接代的一家人,又要生了,却养下了第六个女子一样,送人没人要,一尿盆子扣死又舍不得,只能自己喂养起来,但这种娃娃却从小耐克打,见风就长,有点吃喝就行。

低脂荞面饸饹(荞面捏成圪坨坨)(1)

先说播种,象咱们北方地区,把其他该种的种完了,看老天心情一好,王母娘娘尿下点尿来,土壤墒情稍好,扣上几犁青田,把荞麦种子一撒,不过分强调稠密,就等收割了,其间几乎不闻不问,哪有什么锄镂追肥,等把其他作物收割完毕,才顾上收割它,这时可能已经被冻成头倒腰断。

荞麦长到一定阶段其实很漂亮,红杆,绿叶,白花,黑籽(初期是红籽)水灵灵,嫩艳艳的,人们却很少在荞麦地里照像,确实委屈了荞麦的美,也可能人们把荞麦这种美当成了山野中的村姑给忽视了。看到这时的荞麦,不由想起在批判封资修年时,人们为了讽刺知识分子的变质而编造的一个故事:

故事说,一个被推荐上大学的大学生,秋收农忙时因学校搞开门办学,他回到家乡。适逢他父亲在荞麦地边看庄稼的长势,该生立即用学习几天的“标准话”问到:“老头儿,老头儿,红籽儿绿叶儿,这是什么玩意儿"?话音刚落,这老头手提木棒,劈头打来,边打边骂:“我操你祖宗,刚脱了几天农皮,连你大也认不得了?还给爷咬筋了,看爷收拾不死你"。

没想到两棒下去,那大学生连连求饶:“大大,再也不敢了,”见求饶无效连高喊:“救命呀,荞麦地老子打小子了,快打死呀”!

这个故事在当时听来还真是有笑点,也能看出当时还有封闭落后的思想存在,从民间百姓看来是忘本的表现,现在看来父亲的做法则是用棍棒教育他如何"不忘初心"。

荞面在过去农村婚丧嫁娶,生辰满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是上百号人的事宴,一定要事前请几个人为二厨房做营生。主要是炸糕、和粉汤或上面,其中荞面饸饹是必备的面食。在一个头号盆里,倒入一些荞面粉,加入凉水和起,略省一会儿即可用饸络床子压制。和上百号人吃的面,和面是个力气活,只见和面的人满脸是汗,不是用东家给发的搭在肩上的毛巾擦擦汗水,不过不保也有可能将汗水滴入面盆的。说来奇怪,这种饭还特别好吃!即使是大号的碗,每人也能拧它两三碗,直吃的水洗汗流,展油活水,然后顺手将嘴一擦说:"今儿这饸饹不懒”。

低脂荞面饸饹(荞面捏成圪坨坨)(2)

当然,家里来了客人,也会用荞面招待。常吃的是荞面圪坨,和好面搓成细条,用一只手的大拇指或食指将面条在另一只手的手掌上轻抛,便成了卷回且中空的小卷。形如放大的老鼠屎或是红枣仁一般,捏圪坨也能看出这个人是否灵巧来。还有手艺好的,直接用刀在案板上拨成面条,粗细均匀,吃起来别风味,但这要有这方面的“本事”才行。

荞面很是吃皮耐后,和起来觉得软了抓进几把面,有点硬了,添点水,几下就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远远不同于白面那么矫情。吃荞面最好是羊肉做的躁子,肉要切的碎些,连汤带肉钻入圪垞里面,吃起来味道极美。

荞面还可做成碗托,做法较为简单,吃起来很有味道,成了晋陕蒙的特色小吃,一斤面可以做十四五个碗托,一个卖3块,有不少人因此而过上了好日子!

荞面和地域文化密不可分,比如准格尔漫翰调中,如果是女歌手给一个着上去不错的成年男来宾献歌时,一定会有这样一句:

荞面捏成圪坨坨

你妈是我好婆婆

其实也体现了当地女性对美好婚姻生活的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