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位于中国大陆西南、长江上游地区,省会成都,简称“川”或“蜀”,面积48.6万平方公里,共辖1个副省级市、17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其中包括52个市辖区、17个县级市、110个县、4个自治县,全省常住人口8262万人(2016年末)。

四川人口排名前十名的县(四川一个县人口近60万)(1)

犍为县,隶属于四川省乐山市,位于四川省乐山市东南部,地处岷江江中下游,东北与荣县交界,东南与宜宾县为邻,西南与沐川县相交,西北与五通桥区、井研县毗连。

犍为县境,秦朝属蜀郡辖境,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开“西南夷”,置犍为郡,属犍为郡辖境。此后,历汉、三国、两晋,犍为郡先后治于鄨县(今贵州遵义)、南广县(今云南镇雄、威信)、僰道县(今四川宜宾)、武阳县(彭山县江口镇)。

南齐时,犍为郡治由武阳县迁僰道县,仍辖南安、冶官等县;永元二年(500年),废冶官县,县境仍属南安县辖境。公元501年,僰道为“夷戎”占据,犍为郡废;南梁大同十年(544年),平定“夷戎”后,于僰道城设戎州,县境属戎州辖境。北周保定三年(563年),在原南安县境设置沉犀郡,并立武阳县

隋朝开皇三年(583年),废北周所置沉犀郡,改武阳县为犍为县,属戎州;大业十一年(615年),分出北部县地设置玉津县,以江有璧玉津得名。

唐朝时,犍为县先后隶属于戎州、嘉州、犍为郡、嘉州。五代十国后蜀明德三年(936年),铁山僚族攻城,犍为县治由岷江东岸迁至西岸。

北宋初,犍为县仍隶于嘉州;乾德四年(966年),废玉津县为镇,并入犍为县;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犍为县治所移惩非镇(即今清溪镇)。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犍为县治所从惩非镇(即今清溪镇)迁回今址,至今再也未变动过。

此后,历宋、元、明、清,犍为县建制一直延续未变,先后隶属于嘉州、嘉定府、嘉定总管府、嘉定府路、嘉定府、嘉定州、嘉定府。

1950年起,犍为县先后隶属于川南行政公署乐山专区、四川省乐山专区、乐山地区;1985年5月,乐山市成立后,犍为县属乐山市管辖至今。

四川人口排名前十名的县(四川一个县人口近60万)(2)

犍为县总面积1375.4平方公里,辖12个镇、18个乡,截至2012年总人口58万人。

PS:犍为县的“犍”字,比较容易读错,正确读音为:qiá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