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如果你的一辈子只能读一本书,那么这本书,必定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咫尺方寸间,这部书已然超越了历史、社会、宗教、民族等各个领域的范畴,它揭示了作为"人"这个物种永恒的宿命。

无论多么荒诞不经的、或者扬名立万的人生,终究会归于一个绝望的终点,这是这本书带给我们永远无法抹去的压抑。

《百年孤独》在文坛的地位已经无需赘言,自上世纪60年代出版以来,已被翻译为四十多种语言,全球销量近亿,在不同的国家都引发了阅读狂潮。

《纽约时报》的专栏曾经这样评价该书是《创世记》第一部跨越国家和民族的著作。马尔克斯也凭借此书一举封神,拿下了文坛桂冠的诺贝尔文学奖。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读完这一部著作。

谈谈百年孤独这本书(一部值得全人类阅读的经典)(1)

《百年孤独》

有人说,它的文字晦涩难懂,诘倨骜牙

正如充满神秘和智慧的吉卜赛人——梅尔基亚德斯在羊皮卷上写下的梵文宿命一样,我们初读这部书的时候,就好比不懂梵文的人,拿着这张羊皮纸的预言。最为人所诟病的,是书中一长串的人名,很多中文读者被折磨得头昏脑涨。

《百年孤独》是由西班牙语写成,西班牙语中的人名,名字一般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自己的名字,大多来源于《圣经》里的典籍;

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是姓,一般采用"父姓"加"母姓"的结构;但在一些上流社会,在姓名后还以"de"来冠以夫姓。

种种复杂,加之中文翻译及其冗长的等原因,使得名字在小说中成为阻碍我们阅读的第一大难题。

例如原文中有介绍家族人物的一段话:"第二代布恩迪亚是阿尔卡蒂奥、奥雷里亚诺;第三代的布恩迪亚是阿尔卡蒂奥、奥雷里亚诺;第四代布恩迪亚是蕾梅黛丝、阿尔卡蒂奥第二和奥雷里亚诺第二……"

谈谈百年孤独这本书(一部值得全人类阅读的经典)(2)

《百年孤独》诞生地

短短一段话中,名字就占了很大比例,由于文化的原因,一些名字往往循环、重复使用,或者在相同的名字后面加上"第二"、"第三"来加以区分,光是阅读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因为难以理解这些姓名的含义,所以读起来都非常拗口,也难于记忆,更别说理清复杂的人物关系了。这些都与中国传统的语境大相径庭,着实给中国的读者带来阅读上的压力。

此外,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在理解原著上"处处掣肘"。西方人对于叙事的模式、行为的结构、情感的表达,甚至意识形态、价值观等方面的差距,让我们无法逾越文化上的鸿沟,很多地方难以理解。

加之翻译遣词造句上的问题,很多人对这本巨著因此浅尝辄止,内心自然或者不自然的,产生一些排斥之情。

谈谈百年孤独这本书(一部值得全人类阅读的经典)(3)

马尔克斯

有人说,它的情节离奇古怪,荒诞不经

马尔克斯是一位富于想象力的作家,被称为是"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这本书亦真亦幻,充满了离奇色彩。

很多情节似乎缺乏逻辑:比如,小说中提及"只要看见有人吃石灰的话,就能活下去",或者"只要与情妇通奸,那么家里的牲畜就能大量繁殖",这些毫无逻辑的判断句,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读者即使纠结于其中的逻辑也毫无用处,因为马尔克斯从不花费任何一点笔墨去解释那些怪诞现象发生的原由,你所能做的只是去接受一个个已经设定好的荒诞,尽量去理解那个世界无限的可能。

神怪元素在小说里并不鲜见。作者描绘了很多的"幽灵"的形象:他们有着自己的性格、思想和感情,在村庄之间穿行,相互交谈耳语,与真正的人类相杂而居……这就创造了一个湖光山色与冥界世界混合的、光怪陆离的世界。

谈谈百年孤独这本书(一部值得全人类阅读的经典)(4)

《百年孤独》抽象画作

例如,当地的神父可以在喝了一杯巧克力后离地飞起、人鬼可以自由进行交谈、冷水可以自己沸腾、人可以乘着飞毯绕村庄飞行、有的人会凭空消失……这些怪力乱神是马尔克斯打造的宇宙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不管你喜欢或者不喜欢,他们就在那里。

宗教元素也是小说的一个特点。小说里以"殖民宗教"与"原始宗教"的碰撞为背景展开叙事,也是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后,西方宗教传入印第安人部落后真实的历史写照。

文中塑造了尼康诺·莱茵纳神父,以天主教引进者的身份出现,是马孔多镇第一位外来神父,象征着基督教对新大陆的征服。

尼康诺·莱茵纳神父认为马孔多镇居民无所顾忌的生活是一种极大的"罪孽",希望通过自己的传经授教,让人们意识到这一点,并通过向上帝祈祷来完成救赎。倘若没有相关的宗教知识或者历史背景,要完全理解这些人物形象及其行为也是相当困难。

谈谈百年孤独这本书(一部值得全人类阅读的经典)(5)

《百年孤独》

有人说,它的思想阴暗绝望,让人窒息

这是一部充满孤独和绝望的书。例如,这本书整体就是基于一个"吉普赛人的羊皮卷上记录的梵文"来完成全书最基本的构架,这些梵文就像谶语一样,预言了加勒比海沿岸一个叫做马孔多的小镇上,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最终命运。

这种设定无疑是超现实的,正如《水浒传》里洪太尉伏魔殿里揭开的封印,或者《红楼梦》里癞头和尚的疯癫诗,暗含了"宿命论"的思想。

羊皮纸上预言已经决定了这个家族的命运,这个家族终将已"死亡"告别世界,在近乎被判"死刑"的前提下,家族里的人,都用着不同的态度,来应对共同的命运。

谈谈百年孤独这本书(一部值得全人类阅读的经典)(6)

《百年孤独》

其中就有富于勇气开拓者,如第一代马孔多镇的建立者和开拓者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他是西班牙人的后裔,来到远离海岸的印第安人村庄,在早期刚上岸时积极探索,进行科学研究、制造新式武器。

但最后他却依然没有能改变命运,正如羊皮纸书中所预言的那样,精神失常后被吊在了树上, 最终死在了那里。

也有久经沙场权势者。家族的第二代老二奥雷里亚诺参加了内战,当上上校。他一生遭遇无数暗杀、埋伏、行刑甚至自杀,都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奥雷里亚诺虽然战场、情场都是无限风光,但年老归家后郁郁寡欢,每日炼金子做成小金鱼,与他父亲一样与世隔绝、孤独终老。

同时也有沉沦女色纵欲者。阿尔卡蒂奥第二和奥雷里亚诺第二是家族第四代的孪生兄弟,其中弟弟奥雷里亚诺第二通过养殖牲畜迅速积累了财富,于是他终日纵情酒色,背着妻子与情妇佩特拉在家中厮混。

谈谈百年孤独这本书(一部值得全人类阅读的经典)(7)

《百年孤独》

奇怪的是,每当他与情妇在一起,家畜就迅速地繁殖,一旦回到妻子身边,家业就一落千丈。奥雷里亚诺第二最后饱受病痛折磨,与哥哥一同死去。

最后出场的是默默无闻的沉思者。家族第六代唯一的男性是私生子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他出生后一直在孤独中长大,唯一的爱好就是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琢磨各种各样神秘的古典书籍。

甚至他还有了通灵的能力,能与死去的吉普赛人对话,并向鬼魂学习了梵文。他爱上了姨妈阿玛兰妲·乌尔苏拉,并和她在一起,但他毫不忌讳,并认为这就是爱情和幸福。

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的儿子、家族第七代继承人,却是一个长着猪尾巴的婴儿,一出生就被一群蚂蚁吃掉时,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破译了羊皮纸上的梵文:"这个家族中的第一个人,将会被绑在树上;而最后一个人,将会被被蚂蚁吃掉。"

谈谈百年孤独这本书(一部值得全人类阅读的经典)(8)

《百年孤独》

所有的一切都已经被预先书写,不管你是奋起反抗、绝望挣扎,抑或碌碌无为、沉默思考,都摆脱不了命运的樊笼。"孤独"是这个家族固有的属性,悲观与绝望是最后的篇章。

其实,整个美洲大陆、整个人类社会,又何尝不是这样?从人类诞生的那一日起,我们就注定走向孤独。

对于这部"难以理解"的巨著,要真正吃透,必然要去恶补我们的历史文化知识,去理解那个时代美洲的独有历史;

但另一方面,必须牢记"境清物老自可爱,何必诡怪穷根源"的原理,大可不必去细究字词章句,去寻找他的逻辑构架。

正确的做法是,从一个更加宏观的宇宙去玩味、去思考。

马尔克斯并非只是想讲美洲大陆上七代人的命运,而是想去描绘整个人类的内心的挣扎,只要达到了这样的高度,"悲其所悲"之感才会油然而生,也会发自内心的意识到:"孤独",是我们人类能产生共情的一种悲剧情愫。

《百年孤独》,值得每个人去读一读,每个人都会有迷茫孤独的时刻。读完后,相信能平静地去对待“孤独”。

一遍读不懂这本书,没关系,再读一遍,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三毛曾说过:我的看法是除了中国的《红楼梦》之外,在西方作品里,《百年孤独》是这百年来极有趣的一本书,它可以让每个人阅读、了解和欣赏,读他这本书,如入幻境,痴迷忘返。

余华更是说到:这本书我读了3遍,是一本天才之作。

与孩子一起阅读这本名著,提升自己,送人也很合适。

55元就可以把这本50周年纪念版的百年孤独带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