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收益是什么意思(专栏权利和义务)(1)

佛教说:“欲知过去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来果,今生作者是。”如此因果循环,辗转相续

◎ 学诚(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北京龙泉寺方丈)

普通人往往不知道佛教的因果到底讲些什么,其实老生常谈的“权利和义务”问题就是一对因果的命题。佛教中 “权利和义务”通常用“福报和善行”来表述。比如居士在提供寺庙中获得免费食宿的权利(福报),但你必须承担爱惜常住的义务(善行);然后,你通过承担义务(善行),慢慢又获得随法师修学佛法的权利(福报);然后通过修学佛法,你又需要进一步护持三宝,持守五戒、菩萨戒的义务(善行)。如此因果循环,辗转相续不断。

又如:我们寺庙是在老道场上恢复兴建的道场,各项硬件条件和一些祖庭老庙差距很大。最初来寺院的僧人都是住在简陋的房中,一边履行教化义工的善行,一边带着义工们一砖一瓦地扩建寺院。义工们一边跟着法师盖房子,一边跟着法师修学佛法。慢慢地,法师们就有了新佛堂,有了新寝室;居士们也有了更宽敞的学习场所,寺里有更多地方容纳更多的居士来亲近三宝;慢慢地,一些居士通过服劳和承事三宝,走上了出家做法师的道路。这就是今生做善行,今世感福报的因果实例。而那一些大庙里有很好的居住和生活条件,以及稳定的居士团体,那这些道场就需要有法师能说法度生,放焰口度死。这就是福报还需要善行来支撑。

这里有两个佛教小故事:其一是说过去一位祖师年轻时去江西的一个大庙,临去前,梦见该寺韦陀护法给他托梦说:“你因为过去世在本寺有挑过一担土的善行,所以和本寺有一碗粥的因缘。”祖师很疑惑,到了寺庙后,果然药石(晚饭)给了一碗粥,然后吃完后就因为同来僧众吵架的因缘被知客师统统迁单(不让居住),所以他果真只吃到一碗粥。二十年后, 祖师已名闻天下,当地政府官员发文想请他做这个大庙的住持。他答应了,心里还疑惑韦陀护法的梦兆。结果,还没走到大庙,他就在路上往生了。那么有的人可能会说,既然因果都有定数,那还努力什么?

所以另一个故事是:有个祖师住在一个大庙里,很会说法,却没有居士来听他讲法。于是他天天买来食物喂山中的鸟雀,发愿将来这些鸟雀都来听他讲法,结果多年之后,这些鸟雀果然投胎做人来听他讲法了。

佛教的因果实际涉及到“三世”,也就是“过去——现在——未来”:今生的权利实际是过去生积累的福报,而这个福报事实上就是以你过去所尽的义务(善行)为因的,你现在所履行的义务(善行)是为了你当下享受权利或者期望在以后乃至后世兑现的权利(福报)。所以,佛教说:“欲知过去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来果,今生作者是。”过去的善行引发现在的福报,现在的福报要以现在的善行来继续支撑,从而引发未来的福报。

过去世的善行其实并不总是过去的某个和尚或居士做的,而恰恰是过去世的自己的善行,成就今世良好的居住生活条件和稳定团体。现在世的善行也不是为现在的居士做的,而是为未来的和尚和下世的自己去积累福报。

关于这一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了凡四训》,看看他是怎么改变自己当生的命运的。


原载于《中华儿女(海外版)》2017年11月号(下),总第620期。本刊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