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0日,哈内蒙古赤峰市的刘某在翻修老宅的时候,从地里面挖出一坨东西。起初,他以为这是老祖宗埋在地底下的一袋宝贝,可是怎么也没找到袋子的扎口,于是便用刀子切开,没想到里面是白色的肉状物。经过判定,这竟然是传说中的“太岁”。该太岁重达22公斤,外皮淡黄比较坚硬,里面肉质白皙,有丝状纹理,富有弹性,属太岁中最名贵的白太岁。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有人发现野生纯天然的太岁了,就连某宝上都有出售,价格从十块钱到十万块钱不等。据说这东西只要泡在水里就能长大。拿那水来喝还能强身健体。那么这个太岁究竟是什么东西呢?这还得从岁星纪年法说起。

《左传》和《国语》分别有“岁在星纪”“岁在析木”等记载。其中的“岁”即岁星,指的是木星;“星纪”和“析木”分别对应了天干中的“寅”“丑”。中国人很早以前就计算出木星大概是每12年运行一周天的,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广泛的依此来纪年了。这种历法把黄道附近一周天由西向东分为十二星次,岁星每年行一星次,十二星次的名称分别为: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岁星纪年法直到东汉建武三十年左右才被废除,改为干支纪年)。然而,木星的公转周期并不恰好是12年整,而是11.86年。这意味着,依岁星纪年随着时间的延长必定会积累到很大的误差。所以,古代天文学家们就虚构了一颗恰好以12年为周期运行的行星,那便是太岁星。由于太岁星的运行周期和生肖的轮回周期相合,因此也有了“本命年犯太岁”的说法。

木星古时被称为“岁星”,太岁则是古人虚构的理想化的木星

后来,太岁被道教人格化成为一个神明,即太岁星君。在元代和明代时,太岁已经成为国家级重要祭祀之一,《文献通考》(元马端临撰)记载:“元每有作祭太岁,月将、日值于太史院。”同时,自秦汉以来,人们便认为太岁星所在的方位为凶,不宜兴建土木。《月令广义•岁令》(明冯应京撰):“太岁者,主宰一岁之尊神。太岁所在之方不宜兴工动土,否则必有灾祸。”中国的俗语里面有“太岁头上动土”的说法,用来比喻胆大包天。这个典故来源于唐代的一本奇书《酉阳杂俎》。书里面记载:曾经有个叫王丰的人,“于太岁头上掘坑,见一肉块,大如牛,蠕蠕而动,遂填,其肉随填而长。丰惧,弃之。经宿,长塞于庭。丰兄弟奴婢数日内悉暴卒,唯一女存焉。” 这里说的太岁就是本文开头讲到的那种藏在土里面肉坨坨的不明生物了。据说它是跟着天上的太岁星运动的,时时保证在太岁的正下方。如果该说法成立的话,那么普天下的太岁不就全都聚集在一起了,但到目前为止还没听说谁一口气挖出一堆太岁的,可见地里的太岁跟着天上的太岁星移动的传说丝毫经不起推敲。《广异记》(唐戴孚 撰):“□州有人。亦掘得太岁,大如方,状类赤菌,有数千眼,其家不识。移至大路,遍问识者,有胡僧惊曰:‘此太岁也,宜速埋之。’其人遽送旧处。经一年,人死略尽。”

驴腿炖什么补脑(吃它一块肉可以长生不老)(1)

日本江户时代的妖怪画师鸟山石燕笔下的野篦坊,就是中国传说中的太岁

从上面三本书的记载可以看出无论在太岁底下还是在太岁头上动土都不是什么好事。可是古代还真有几个不信邪的家伙在,故意挑战太岁的权威,这些事情也被记载在《广异记》里。“晁良贞能判知名,性刚鸷,不惧鬼。每年,恒掘太岁地竖屋。后忽得一肉,大于食魁,良贞鞭之数百,送通衢。其夜,使人阴影听之。三更后,车骑众来至肉所,问太岁:‘兄何故受此屈辱,不仇报之?’太岁云:‘彼正荣盛,如之奈何!’明失所在。” 晁良贞这位仁兄天生胆子大,不怕鬼怪,每年故意挑可能有太岁的地方建房子(不仅胆子大,还有钱任性),真的挖出了太岁,还暴打了一顿。太岁爷也不是不想报仇,无奈人家阳气正旺,整不过他,另外有的人就没那么好命了。“上元末,复有李氏家不信太岁,掘之,得一块肉。相传云:‘得太岁者,鞭之数百,当免祸害。’(这里传的可能就是晁良贞的故事吧)李氏鞭九十余,忽然腾上,因失所在。李氏家有七十二口,死亡略尽,惟小蒯公尚存。李氏兄弟恐其家灭尽,夜中,令奴悉作鬼装束,劫小蒯,便藏之。唯此子得存,其后袭封蒯公。”

驴腿炖什么补脑(吃它一块肉可以长生不老)(2)

太岁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民间也产生了另外一种说法,即吃了太岁一块肉就可以不老不死。同时,被吃过的太岁还会再长出新的肉。这种妖怪还传播到了日本,日本人管它叫野篦坊。野篦坊的外形就是一大坨肉,长着短短的四肢和两只眼睛。“神祖居骏河时,某朝,庭现一物,形如小儿,或称肉人者,有手无指,以无指之手示上而立。见者惊,惧为变化之物,欲收之而不得。庭中骚然,侍御禀其事,问如何,命逐出人不见之处。旋逐城外小山。一人闻此,曰:‘殊为可惜,因左右不学,君失得仙药。此为白泽图中名封之物。食此,神力武勇。’”( 出自《一宵话》)

传说是通过口耳相传的,这就容易发生错误,然后再以讹传讹,在本源之外横生了很多枝节,甚至演变出完全相反的说法。“太岁”原本是一种令人忌惮之物,后来却成了滋补身体的灵药(甚至是长生药)呢?原因不外乎就是“太岁”二字容易误解成“寿命极长”的意思,加上太岁本身可以生生不息。现在再网络上搜索“太岁”,还会看到有帖子煞有介事的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之为‘肉芝’,并称其为‘本经上品’”、“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令山东方士徐福到蓬莱三山寻求的长生不老仙药就是‘太岁’”。这些说法都是凭空杜撰或穿凿附会的:《本草纲目》中根本没有相关记载;而徐福所寻找的不死药是否就是太岁亦无法断言,因为传说中的不死药种类毕竟不少。其实研究早就表明太岁是一种菌类,这也是为什么它被吃了过后还会再生长的原因。至于,吃太岁和喝太岁水有养生功效,目前也未见科学研究成果支撑,消费者只能凭借自己的理性去判断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