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学习的这首《缁衣》,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全诗三小节其实都讲述了同一件事:赠衣,个人理解为妻子对丈夫的细致与周到的体贴。

原文解析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这里的“缁衣”指的是古代用黑色帛做的朝服,女子亲手为丈夫缝制了黑色的朝服,称赞丈夫穿上之后是汝河的合身,如果破旧了,女子就要再给丈夫改制新的。我们也仿佛可以听到女子对丈夫的殷勤嘱托:等你到官署忙完公事回来,我就给你试穿做好的新衣。这里的“粲”有人理解为“餐”的通假字,个人觉得不是通假字,是美好鲜明的意思,这里用来形容新衣鲜明的样子,也可以从中感受到女子对于自己所做新衣的自豪之情。

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第二节和第一节比起来,只改变了两个字,第一节的“宜”字变成了“好”字,进一步称赞了朝服的美好。“为”变成了“造”,不变的是改制朝服时候的关怀和体贴。一个普普通通的赠衣行为,却将妻子对丈夫的深情含蓄地表现出来。“赠衣周寒温”,这种简单的嘘寒问暖反而更能打动人心。

缁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这里的“席”字指的是宽大舒适,第一节的“宜”说的是合身得体,是旁观者的角度,第二节的“好”字是指衣服本身的品质,而第三节的“席”字则是进一步从穿着者的感受来说,层层递进,由外自内地称赞了“缁衣”。诗中的三个动词:“改为”、“改造”、“改作”,实际上也都是一个意思,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表达,则更突出了妻子对丈夫的关怀备至。

诗经郑风缁衣背景图(诗经075之郑风缁衣)(1)

另一种解读

关于这首诗,也有其他解读,比如毛诗序中所说的“美武公也。父子并为周司徒,善于其职,国人宜之。故美其德,以明有国善善之功焉”,认为这首《缁衣》是赞美君主的好贤之德,讲述的是君臣之谊,孔子就曾说过“好贤如《缁衣》”,唐朝诗人陆贽也曾在自己的诗中写过“式慰《甘棠》之思,且继《缁衣》之美”这样的句子,用缁衣来表现爱贤惜才,北宋诗人韩维也曾在诗中写过“惟有好贤心,未愧缁衣诗。”

诗经郑风缁衣背景图(诗经075之郑风缁衣)(2)

缁衣的其他意思

其实看到缁衣这两个字,我首先想到的是《红楼梦》中的那句“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这里的缁衣指的是僧尼的服装,后来也被用来代指僧尼,唐朝诗人韦应物就曾在自己的诗中写过“悟言缁衣子,萧洒中林行”这样的诗句。“缁衣”两个字后来也被用来代指佛教,北宋诗人苏轼就曾在写给朋友的书信中说到自己“百念已忘,缁衣之心,尚馀此耳”。

诗经郑风缁衣背景图(诗经075之郑风缁衣)(3)

关于这首《缁衣》,你是怎么理解的呢?欢迎一起交流。喜欢请点个赞呗,你的关注,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