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有新十景

1、漯河小商桥

漯河的旅游景点有哪些免费的(漯河有哪些旅游景点值得游玩吗)(1)

小商桥位于临颍县黄帝庙乡小商桥南小商河(颍河故道)上。桥为敞肩单孔石拱桥,长20.87米,宽6.67米。大拱竞夸11.6米,矢高2.13米,矢跨比为1/5,拱券面厚0.65米,小拱净跨2.13米,矢高1.2米,两岸小拱脚间距20.2米,主拱和小拱均由20道拱石并列砌筑而成,主孔每块拱石间均由咬铁连接。券面石浮雕有天马,狮子,莲花和几何图案,拱之上端置有兽,伸出桥身。桥墩下部四角有高浮雕金刚力士像,双肩扛拱,双手上托,大小一尺左右,造型生动,风格古朴。据方志记载,小商桥始建于隋开皇四年(公元584年),但现桥主体结构属北宋建筑风格,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葺。最大的一次修筑是元大德年间(公元1297-1307年)小商桥是一座时代较早的古石桥,造型优美,结构严谨,做工精致,是研究建筑和交通史的重要资料。1986年小商桥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国家文物局拨专款进行了大修。

2、许慎文化园

漯河的旅游景点有哪些免费的(漯河有哪些旅游景点值得游玩吗)(2)

许慎文化园依托许慎墓规划建设而成,是集文物保护、许慎文化博览、汉字文化观光于一体的文化旅游景区。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许慎(约公元58年-约147年)字叔重,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训诂学家。他因编撰了《五经异义》、《孝经孔氏古文说》等被时人誉为“五经无双”;又因编撰了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被后世誉为“中华字圣”。许慎的学术成就不仅开创中国文字学的先河,对训诂学、经学、音韵学等学科都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以上学界对许慎皆怀有莫大的尊重和推崇,为了纪念这位为中华文化传承花费毕生精力的文化先贤,自1983年开始学界先后八次在漯河召开关于许慎的学术会议。很多学者致电、致信要求漯河政府修缮许慎墓园。许慎墓位于漯河市召陵区姬石镇许村庄(许慎曾经居住的村子,东汉时叫万岁里)东,东临京港澳高速,西毗沙河,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许慎文化园于2008年9月开园。

3、沙澧河风景区

漯河的旅游景点有哪些免费的(漯河有哪些旅游景点值得游玩吗)(3)

漯河市沙澧河风景区,位于漯河市境内,依托沙、澧两河而建,总面积622公顷(含水域)。沙河、澧河在市区交汇,横贯全城,两河清水,四岸翠绿,是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景区以典型的都市休闲游、水上观光、水上娱乐等旅游新业态为发展方向,不断加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开发都市休闲旅游项目、提升景区经营管理水平,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游客的一致好评。2010年6月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8月被授予河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2011年4月被评为河南省十佳城市滨河景观,目前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建设按照整体性、生态性、趣味性、亲水性原则,注重本土文化、历史故事的展现。沙澧河风景区从西到东横贯漯河市区,主要分为五个区段:107国道澧河桥到嵩山路澧河桥,该区段精心设计了五个景观节点,分别为水舞漯韵、秋虫伏梭、碧水沙洲、四面莺歌、空中花园;107国道沙河桥到嵩山路沙河桥,该区段有“西湾晨霞”和“芳风雅颂”

4、神州鸟园

漯河的旅游景点有哪些免费的(漯河有哪些旅游景点值得游玩吗)(4)

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最大的鸟文化主题乐园栖凤欢乐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神州鸟园以“颍川栖凤”为文化依托,以“凤凰五子”为主题形象,建成八大鸟主题园区、24个大型机械项目、豫中南最大室外儿童乐园——童话世界、动物城、三大主题场馆、三大主题街区、大型鸟艺表演场等景点。园内有160多种、8000余只珍稀鸟类,如丹顶鹤、朱鹮、白尾海雕、东方白鹳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梦幻奇趣鸟王国、大型益智科普基地、时尚嗨玩胜地为您开启浪漫欢乐之旅。八大主题鸟园:国内最大生态鸟王国、沙漠风情鸵鸟园、南美风情园——鹦鹉会所、鸟中大熊猫——朱鹮、喜鹊迎宾、远古鸟园、仙鹤园、孔雀部落;24个大型机械项目:河南唯一游龙戏凤、60米高飞龙在天、大漠飞鹰(大摆锤)、高空飞翔、香帅号(海盗船)、小鸟依人(超级秋千)、凤凰涅槃(勇敢者转盘)等大型游乐项目极致玩乐;童话世界:豫中南最大室外儿童乐园,大青虫过山车、救火勇士、海马精灵

5、开源金凤凰鸟文化乐园

漯河的旅游景点有哪些免费的(漯河有哪些旅游景点值得游玩吗)(5)

开源旅游景区位于河南省漯河市南郊,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在漯河市自然资源匮乏、无山水资源的情况下,村办企业开源集团敢为人先、锐意创新、高端规划、差异竞争,以休闲旅游为特色,借助文化创意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将倾力打造梦幻般的休闲乐园——开源旅游景区,景区主要景点有:全国最大鸟类文化主题乐园——金凤凰鸟文化乐园;全国旅游特色产品博物馆小镇、中原民俗文化展示目的地——河上街古镇;有集梦幻、探险、游乐、益智为一体的儿童乐园——精灵王国;鸟主题博物馆——金凤凰自然博物馆、受降纪念广场等景点。 景区紧邻京港澳高速、宁洛高速、107国道,交通便捷、四通八达;景区内豫中南游客服务中心、大型停车场、星级酒店、仿古体验客栈、旅游购物步行街区、电玩娱乐中心、特色餐饮街区等设施配套完善,服务体系完整,空间布局合理,为游客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务。春节河上街庙会、金秋菊花展、鸟文化艺术节等活动

6、南街村观光园

漯河的旅游景点有哪些免费的(漯河有哪些旅游景点值得游玩吗)(6)

南街村景区是国家旅游局首批命名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4A级景区,河南省著名红色旅游景点之一,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南街村旅游以发展模式、教育理念、发展方针、分配办法、生活方式及创建共产主义小社区伟大实践为特色,全面展示南街村独特的红色人文景观。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经过二十年的不懈奋斗,成为享誉国内外的全国文明村、中国十大名村、第一雷锋村等。十多年来,南街村以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和辉煌的成就,吸引了众多游人前来参观。近年来,南街村形成了以文化园区、工业园区、高新农业园区、村民住宅游览区、文化教育游览区、广场文化展示区、珍奇植物园区和革命传统教育区八大观光内容的大型红色旅游景区。南街村景区是国家旅游局首批命名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4A级景区,河南省著名红色旅游景点之一,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南街村旅游以发展模式、教育理念、发展方针、分配办法、生活方式及创建共产主义小社区伟大实践为特色

7、陈星聚纪念馆 AAA

漯河的旅游景点有哪些免费的(漯河有哪些旅游景点值得游玩吗)(7)

陈星聚墓园位于临颍县台陈镇台陈村,建成于1889年。由于当时清政府追封他三品道台“御赐祭葬如例”的安葬待遇,墓园修建时间长达4年,墓前有华表、碑碣,墓道两侧矗立着姿态各异的石人、石狮、石马、石羊、石猴等,整个墓园古柏森森,庄严肃穆。2004年11月临颍县人民政府把陈星聚墓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3月原省委书记徐光春批示:把陈星聚墓园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促进祖国统一的平台、弘扬中原文化的载体、推动旅游发展的景观。2008年6月陈星聚墓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动工兴建陈星聚纪念馆。陈星聚纪念馆规划占地面积17360平方米,南北长248米,东西宽70米,修建了享堂、石牌坊、正门、掖门、生平陈列室、石桥及停车场、围墙等配套项目。一期工程共投资1500万元,建设工期历时9个月,于2009年3月竣工。工程恢复了原有的石像,并对石牌坊、石彩桥、掖门、前门等进行了扩建。

8、化身台兴国寺 AA

漯河的旅游景点有哪些免费的(漯河有哪些旅游景点值得游玩吗)(8)

这座台子上的是一座寺院,名叫兴国寺.它始建隋代,毁于兵火,明嘉靖年重建,寺内有600年龄白果树一株,高4丈余,4人合抱。如今,古老的化身台兴国寺是漯河市唯一对外开放的佛教活动场所。化身台兴国寺简介化身台位于郾城西11公里龙城镇李湾村北约1公里处。台高8.3米,东四宽180米,南北长130米,面积约23400平方米。属龙山文化遗址。古碑记载:化身台,但云其夫行於外,其妻朝暮登台望之,心志挛凝,久而立化为石,因以名——化身台。化身台八方位正,五行气和,四野拱而平,若立若陵,不圆不方,磊磊然。而钟灵不异于灵鹫峰也。台顶古刹兴国寺之初建,不知何代,明永乐初僧人得台槽刻其文曰:“大唐开元元年兴国寺造”。即物索证,则全唐以来之盛时也。化身台创基渊深。历代而下,田革糜常,几度兴衰。僧人重建卓锡于此。明正德玖元(公元1506年)更新。嘉靖二十六年,当地居民积资复修,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再次重修

9、郾城文庙大成殿

漯河的旅游景点有哪些免费的(漯河有哪些旅游景点值得游玩吗)(9)

郾城文庙大成殿:郾城文庙位于老郾城城区黄河西路(现在郾城文化旅游局后院),古代时专供儒生聚学授书的地方。始称儒宫,为唐代元和年间溵州刺史高承兴建。元至正后相继扩建。明洪武三年改称孔庙。永乐年间又恢复原称。明清时代又修建了16间,高宗乾隆十七年(1752年)创建景文书院于文庙西侧,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古建筑群,曾经为郾城古八景之首,有魁星门、泮水池、 廊房、启圣祠、明伦堂、大成殿等。现在的文庙大成殿是一处带有元代建筑风格的明代早期建筑,据《郾城县志》记载:文庙大成殿系文庙的宫殿式主体建筑,在文庙北段中轴线上。目前仅存一座主殿-大成殿,为纯木结构,坐北向南,为单檐歇山式构造,灰色和绿色琉璃瓦顶。其中升昂、斗拱等都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特点,绿色琉璃瓦覆盖殿顶,殿内立二人合抱顶梁柱,原柱上饰蟠龙形象,工艺精美,生动逼真,堪称古代艺术杰作。殿高11米,长20.4米,宽12.6米,约260平方米,进深三间。

10、郾城九女冢

漯河的旅游景点有哪些免费的(漯河有哪些旅游景点值得游玩吗)(10)

壮观九女冢:九女冢,俗称九女城。位于郾城县城西北35里新店镇台王村。九座墓冢大小无异,分东西两排,东排五、西排四。南北长195米,东西80米,占地三亩余。长期以来,对墓冢年代、墓主姓名及其死因众说纷纭。其主要有四说:其一,金代九女避乱,遇贼不肯受辱同死其处,遂为九女冢;其二,九女与近族兄弟争其父遗产继承权,被县官错判含冤九泉。其三,九女因避风雨,不幸遇难身亡;其四,九天玄女葬此。四说殊异,无证可考。这里选传说一二,供读者品味。据传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都咸阳。他即位后传下圣旨,要在普天底下挑选美女供其享乐。他派使臣在中国东部挑选了九个美女,在送往咸阳的路上经过这里。这九个良家女想到家中父母兄妹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想到将要遭遇的蹂躏和不幸,悲伤交加,痛不欲生。他们共同发誓:宁死不入宫。于是碰头而亡,都死在这里了。后人为了纪念九女的贞烈,修建了九女冢。

漯河还有老八景:

第一景:龙塔古篆

在郾城区第一实验中学院内的苍松翠柏之中,有一座身形似古塔,底部由八根透雕蟠龙石柱支撑,且有古朴篆书刻于其上的柱状文物,这就是有名的郾城八大景之一的龙塔古篆。因其建于唐代佛教名刹彼岸寺内,且为记载彼岸寺兴衰始末及佛家传经之事,故史称“彼岸寺经幢”。又因其幢基为石刻八角形香水海池,且拥幢于其上,所以又叫“香水海石幢”。 经幢是古代宗教石刻的一种,创始于唐,用途主要是“借表麾群生,制魔众,而于佛前建之”。可以镇魔驱邪、护佑太平。郾城龙塔古篆既彼岸寺经幢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通体高12.18米,由底盘,基座,篆文碑,造像碑,幢顶等部分构造而成。2006年被确定为“国家级保护文物”。 底盘为直径5米的八角形香水海池,内刻海浪蛟龙,海岩浮雕有亭台楼阁,禅堂佛殿,高山流水,苍松翠柏,仪仗出行,车銮户舆,西天取经故事,讲经说法活动……。基座取须弥山之意,分上下两层。下层是一八面体浮雕巨石,雕刻天龙八部形象,上层是八根透雕蟠龙石柱支撑的正方形浮雕巨石,雕刻四大天王神像。浮雕形象逼真,呼之欲出。 篆文碑为主体部分,高2.9米,重九吨余,为一方体抹棱大青石,上镌:重修郾城县彼岸寺铭。为八分古篆书写。其书法镌刻浑圆,皆为世间绝品。碑上为庑殿式护碑石盖,雕有仿屋檐形石椽,石瓦和麒麟,云中仙子等。 造像碑与碑座,通高近5米。碑座高1.45米,为双层,上层雕刻莲花台座,下层为伎乐仙人,或吹竽、或吹箫、或吹螺、或击鼓、或吹笛、或击筑、或舞蹈,打鼓者为双首共命鸟。造像碑高3.09米,为八棱体,每面雕57尊罗汉和3尊佛像,共计456尊罗汉和24尊佛像。 幢顶为七伎密岩式八脊挑角飞檐,檐下雕仿木斗拱,顶端置宝瓶。龙塔古篆是我国现存古代典型多层石刻建筑,连接处均为榫枘衔接,浮雕造形,图案设计独具匠心,石篆书写,镌刻刀法堪称绝品,整体布局、建筑结构风格奇异,实属一座大型石刻工艺珍品,至今前来参观者络绎不绝。 雕刻多取自佛教经典故事,营造一种佛家讲经中的祥和气氛。其中双首共命鸟更有特别的寓意,这个鸟有两个脑袋,一个勤快,一个懒惰,一个吃饱另一个也不饿,这主要是宣传一种和谐。 按照现有的龙塔古篆碑刻记载,彼岸寺和历代名人有着不解的缘分,唐代的韩愈、杜甫、刘长卿、公孙大娘,宋代的苏辙、苏轼,元代的元好问等文人墨客均在彼岸寺留下足迹。直至新中国成立前,还常有京、省及外地名人官吏来此拓片。明朝文人谢公翼在《八景新题·龙塔古篆》曰:石坛孤影映山门,古篆蜿蜒亦尚存,松雪中郎何可问,笔锋总已重乾坤。 清朝顺治进士,郾城知县荆其敦也题诗曰:谁勒方幢石佛前,纵横玉盘峰山颠,风霜蚀尽龙蛇迹,不使人知魏晋年。(王学儒)隐水指沙河,原名为溵水,发源于石人山。相传在上古时期,帝尧经过访贤,要把治理天下的重任交给德高望重的巢父,巢父崇尚自然无为,不贪求名利富贵,坚持自食其力,生活简朴,无求于世。他得知帝尧要来,不肯受任,便躲走隐居在颍水之阳,溵水沿岸,耕田而食,垂钓度日,非常快活,终身不贪求帝位。因“隐”与“溵”谐音,又加大家崇拜巢父,所以这里的人们便把“溵水”变成“隐水”。隐水自西抵郾,绕县东南,经螺弯(今漯河市西)汇澧河奔腾东去。 “隐水风帆”一景处在郾城古城南城楼之南沿河一带。古时候,从现在的小南街往南是一条宽阔的道路,一直到沙河渡口,渡口西侧有一块巨大青石,石面光洁如玉,清亮如镜。这里为水上航运的重要码头,许多船只常聚泊在这里进行交易。每天早晨,旭日东升,红霞映照,碧水金波,白帆点点;傍晚,夕阳余晖撒满河面,暮归渔船,笑语欢歌,市人登城凝望,常留连忘返,陶醉其中。更为奇特的是:在阳光的照射下,河面之美景尽映于青石石面之上,美妙如画,游人闻之蜂拥而至,争相观赏,“隐水风帆”因此得名,并声名远播。 明代诗人谢公翼曾题诗曰:城头烟色映青山,城底清流复几弯,何处客舟楼外过,东风吹送一帆间。

第二景 ,隐水风帆

隐水指沙河,原名为溵水,发源于石人山。相传在上古时期,帝尧经过访贤,要把治理天下的重任交给德高望重的巢父,巢父崇尚自然无为,不贪求名利富贵,坚持自食其力,生活简朴,无求于世。他得知帝尧要来,不肯受任,便躲走隐居在颍水之阳,溵水沿岸,耕田而食,垂钓度日,非常快活,终身不贪求帝位。因“隐”与“溵”谐音,又加大家崇拜巢父,所以这里的人们便把“溵水”变成“隐水”。隐水自西抵郾,绕县东南,经螺弯(今漯河市西)汇澧河奔腾东去。 “隐水风帆”一景处在郾城古城南城楼之南沿河一带。古时候,从现在的小南街往南是一条宽阔的道路,一直到沙河渡口,渡口西侧有一块巨大青石,石面光洁如玉,清亮如镜。这里为水上航运的重要码头,许多船只常聚泊在这里进行交易。每天早晨,旭日东升,红霞映照,碧水金波,白帆点点;傍晚,夕阳余晖撒满河面,暮归渔船,笑语欢歌,市人登城凝望,常留连忘返,陶醉其中。更为奇特的是:在阳光的照射下,河面之美景尽映于青石石面之上,美妙如画,游人闻之蜂拥而至,争相观赏,“隐水风帆”因此得名,并声名远播。 明代诗人谢公翼曾题诗曰:城头烟色映青山,城底清流复几弯,何处客舟楼外过,东风吹送一帆间。

第三,崇岗饮社

崇岗饮社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种叫“饮社”,另一种叫“吟社”。 “饮社”。据史料记载,崇岗(今郾城西北25公里裴城镇境内的宋岗),北门外一座古庙叫商高宗庙,是为纪念商高宗灭蝗而建。传说商高宗武丁是盘庚之弟小乙之子,即盘庚之侄,他年幼时,小乙曾让他到民间生活了一段时间,深知民众生活的艰难困苦。他即位以后,兢兢业业、不敢荒宁,励精图治。到了商朝中叶,河南中部发生蝗虫灾害,商高宗武丁便率文武百官、兵丁百姓扑打蝗虫,使农业获得收成,避免了一场饥荒,农民深受感动,为纪念皇恩浩荡,自愿捐钱,在崇岗北门外建筑此庙。在高宗庙西,有一个二百亩大的湖泊,形状像一个远远的脸盆,故名“盆湖”。湖岸杨柳环绕,湖边芦苇丛生,湖中水草片片,草下鱼虾肥胖,水中莲花摇曳,泥中莲藕横生。农闲之时,便有许多农夫在湖里驾小舟、荡木筏,撒网捕鱼,拉捞水草,他们哼着小曲,喊着号子,有渔歌互答、莺曲对唱之妙。这种怡然自得的乐趣被天上的仙子发现了,后来每到夜深人静之时,农夫不在湖中作业,天宫里那些飘渺仙子或乘风、或骑鹤、或骑牛、或坐驴,下临盆湖,乘兴游玩。神仙乘坐画舫,摆下酒宴,上对一轮明月,下临一湖清水,调好琴瑟,倾满玉液,一边弹唱,一边饮酒。此时此刻,杯盘撞击之声不断,丝竹歌吟之声不绝,此美妙仙境偶被一夜行人发现,以后便广为传诵。 明代文人谢公翼曾题诗曰:由来饮社久消沉,庙祀高岗自古今,试看扑蝗一片石,令人犹识帝王心。 “崇岗饮社”也因此而得名。商高宗庙正殿的北山墙上有壁画画着这一景物,更使“饮社”一景趋于逼真。 “吟社”。据商高宗庙庙碑记载,商高宗庙始建于西汉武帝元光二年,重修于明代万历年间,最后一次重修在清朝康熙年间。高宗庙里数十株松柏树,高三丈余,腰围合抱,树龄五百岁之多。庙内青石碑近百通,高的丈余,矮的七八尺,高碑乌龟相驮,低碑石座固定,仅正殿的抢厦里就有矮碑六排三十通。传说在石碑上摩擦馒头,小孩吃了成人,可勉灾不死。所以,每当三月三、六月六庙会之际,或春节、元宵节期间,四乡八邻的香客,赶庙会的人们便带着小孩来到庙中摩馒头,久而久之,殿内石碑被摩得光亮,可以当镜,碑上的字迹也就辨认不清了。庙内碣高碑多,号为碑林,声名远播。庙堂东依起伏小丘,西临盆湖,周围数条逶迤小渠,丘青水秀,别具特色。尤其阳春、仲秋之时,百花争艳,风和日丽,千鸟竟唱,更加诱人。每当此时,富豪乡绅,纨绔之弟,文人雅士,墨客骚人,常常来此踏青游玩,观赏庙景,结社吟诗,故有“吟社”之名。 清代诗人杨祥云为之题诗曰:驱蝗德意足千秋,社鼓年年祀子悠,但欲斯民沾雨露,不辞万乘广巡游。

第四,老桧烟笼

在古郾城东南30里处有一条小河,名叫回曲河。小河南岸有一个村庄,叫桧树王村。据《郾城县志》记载,自唐代以来,村子附近靠河岸的地方就生长着一棵桧树,高数丈,有三人合抱那么粗,其叶如碧海,树如苍龙,树阴过亩。因其树大叶茂,晴天能遮阳,雨天能避雨,所以这棵树下便成了当地人纳凉避雨的好去处。特别是夏季,村上的老少爷儿们便把这里当成吃饭场儿,大家经常端着饭碗聚集在树下,一边纳凉避暑,一边谈天说地,论古道今,其乐融融。 传说树上住有仙人,因此,对这棵桧树谁也不敢亵渎和毁坏。尤其每到阳春三月和仲秋时节,村庄里飘出的炊烟像浮云一样常在巨大的树冠上缭绕,桧树的枝条在笼罩着的烟云里随风飘动,像一条条龙蛇在游动,远远望去,有一种云缠雾绕的朦胧之美,更有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老桧烟笼”这一景便由此而来。清代诗人杨祥云曾写诗赞道:贞干凌霄几百春,森森古树抱龙鳞。樵夫不敢操斧问,烟霭云深如有神。 明代文人谢公翼也题诗赞美曰:虬干凌霄绝世姿,千秋雨露共相宜,村中尽日惟樵牧,不及秦皇汉武时

第五,周坡,

据历史传说原为周朝嫡亲姬延的封地。姬延是东周最后一个帝王,死后谥号为赧王,因此他封地内的一个坡就叫赧王坡,即周坡。 赧王在位五十八年(公元前314--公元前256年),正是诸侯割据,战乱纷起,周朝逐渐衰退的时期。公元前278年,秦在攻楚同时,又向三晋(韩、赵、魏,即今西平棠溪及郾城一带)出击,眼看下一步就要收拾周朝。公元前256年,姬延任命西周公为大将,率领五千军队伐秦,并约六国诸侯到伊阙(今河南省洛阳市南)会合,一起出击。结果,由于四国的兵马未到,士气涣散,西周公只好带着自己的人马无功而回。此后,秦军攻下韩国的阳城、负黍后,直扑东周王城。姬延在西周公劝说下,被迫率领臣下和宗室,去秦军军营投降,秦昭襄王受降,封他为周公。地点在原郾城县南部,现在属西平县,那是一个方圆500余亩的低洼积水坡地。这时,实际上周朝已经名存实亡,姬延死后谥号为赧王。 姬延是一个无所作为的君王,每天饮酒作乐,非饮即睡,不理朝政,弄得百姓苦不堪言,纷纷逃亡他乡,致使八百年周朝江山毁于一旦,断送在姬延手里。老百姓怒恨他,又根据赧、懒两个字的读音相近,便把他称为周懒王,又将周坡称为懒王坡,当地群众的习惯又把懒王坡念成了老王坡,一直流传至今。据说老王坡十里之内没有村庄,每到雨后,放眼望去,一片汪洋,水波浩渺,烟雾缭绕。从远处观望,朦胧中隐隐现出一座城市,城头旌旗猎猎,店铺林立,有蓬莱仙境之美。可是当人走近时,一切都又消失得无影无踪,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海市蜃楼”景象。清朝顺治年间,郾城知县荆其敦有诗赞曰:海市相遇蜃楼远,蓬莱未到见神仙,至今传说楼台景,犹见周坡遍市环。

第六、邓湖莲歌

这一景在原郾城县西南15公里之邓襄乡,即现在召陵区邓襄镇。据《福严寺碑记》载:春秋时期,邓侯封王邓襄,筑寨而居,名曰邓襄寨。寨的东北隅有一天然湖泊,称为邓湖。湖中有一高台,台上有一座精美的建筑,是邓侯游玩之所。湖内云影波光,莲荷摇弋,每逢盛夏,满湖的荷花被风一吹,互相碰撞,发出响声,如金钟玉佩,悦耳动听,“邓湖莲歌”便由此而来。杨祥元有诗赞曰:石乱云深不记年,谁将精舍建台巅。邓侯歌舞无从问,湖内香分茂叔莲。(注:茂叔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字,他写的散文《爱莲说》千古传颂,后人称高雅的莲花为茂叔莲

第七、裴城夜雨

这一景在郾城区裴城镇西南之裴城村。这个村在唐朝以前叫回曲镇,因为村的西头临回曲河而得名。回曲镇为啥改名为裴城呢?因为大名鼎鼎的唐朝宰相裴度在这里住过,他的最大功绩就是平吴元济之乱,使唐代藩镇割据的局面宣告结束,维护了唐朝中央政权的统一。裴度在郾城住了四个月,备受郾城老百姓的爱戴,并为他建庙立祠。至今,裴城村裴晋公祠(现在的裴城小学)还有两通高大的石碑,碑文上记载着裴度在郾城的事迹。清代诗人郭子嶙《过回曲河有感》诗曰:“裴相屯兵回曲河,衔枚雪夜斗池鹅,论功可贺羊开府,铭功堪同汉伏波。”又据传,裴城西门外有一片树林,每到夜晚,树林中雾霭朦胧,小雨霏霏,白鹭栖息,幽深莫测,树林上空雁叫鹤鸣,如诗似画,即便是清风朗月亦是如此。白天,树林中却云收雨住,静谧异常,“裴城夜雨”这一景便由此而来。杨祥元有诗赞曰:“赤诚义胆壮风云,将士同心建大勋。自从驻师郾城后,老少喜说裴将军。”诗人谢公翼亦有诗赞曰:秋雨疏林暗古城,草堂留客对棋枰。一行雁度长空里,疑是当年入蔡声。

八、召陵雪霁

在现召陵区召陵镇召陵村。召陵,历史悠久,春秋时代齐桓公率领八国诸侯与楚国抗衡,在此会盟,东汉时期这里是汝南郡召陵县,文宗字祖许慎就出生在这里。相传,每当夏秋之际,五更微明之时,远处可看到召陵岗上空雪花飞舞,大地一片洁白,房屋树木如银妆素裹,街道村落如粉汝玉砌,一派北国风光,见者莫不称奇。但在走近看时,一切又化为乌有,这便是“召陵雪霁”的来历。由此,召陵又名雪城。另据《郾城县志》记载:南宋高宗时,抗金名将岳飞驻兵郾城,黎明时分,有一哨兵起来解手,远远看见召陵岗一片雪白,不禁惊叫起来,众将士被他的叫声惊醒,也都起来观看,人人称奇。岳飞仔细察看一番后,向大家解释说:这是大气与太阳光的一种反射。雪霁的意思是雪后转晴,太阳一出,雪的幻景就不存在了,众将士才恍然大悟。杨祥元有诗赞曰:彤云散尽晓天晴,白雪皎如牛耳盟。假使苞茅不问楚,而今谁识召陵城。(注:牛耳盟,又叫执牛耳,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每人尝一点牲血,主盟的人亲手割牛耳取血,故用执牛耳指盟主。后来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包茅,是成束的青茅草,古代祭祀的时候,用于过滤酒渣。)

王季立诗中所说的隐阳(即郾城)八景,地方志称之为前八景;明末至清朝再至民国,郾城还有一个八景,人们叫它后八景。前八景知道的人少,后八景知道的人多。郾城的后八景是,龙塔古篆、氵隐水风帆、崇岗饮社、老桧烟笼、周坡晓市、邓湖莲歌、裴城夜雨、召陵雪霁。除龙塔古篆(即明朝时期的“僧幢古碣”)保留外,其余都是新增加的

漯河的旅游景点有哪些免费的(漯河有哪些旅游景点值得游玩吗)(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