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是一种地方性较强的语言,它是一个地区人民常用的、最通俗的口头语, 它丰富了词汇,增添了语言的内容,对说话、写文章都起了一定的作用。广元地 区常用的方言有(括号内为现代语言,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相对集中):

四川广元话日常方言大全(四川广元市方言汇集)(1)

老汉(父亲) 祖祖(曾祖父/母) 舅老倌(孩子的舅舅) 老挑/挑担子(连襟)

重孙(曾孙) 旋后(妯娌) 耙耳朵(怕老婆的人) 扯筋客(不讲理的人))

屋头(妻子) 瓜娃子(很傻的人) 方老壳(不善变通的人) 一根筋(执着的人)

蚊虫(蚊子) 木叶(树叶) 地牯牛(蚁狮) 土狗子(蝼蛄)

猴子(螳螂) 蚊子(苍蝇) 白夹子(一种鱼) 桃花子(一种鱼)

急可罗(鲫鱼) 团鱼(甲鱼) 蛇尾子(泥鳅) 巴滩儿(吸鳅)

毛狗子(狐狸) 花猫子(黄鼠狼) 老鸹(乌鸦) 丫敲子(喜鹊)

麻拐儿(麻雀) 拐拐(小鸡) 切马子(青蛙) 范勺儿(蝌蚪)

曲蟮(蚯蚓) 长虫(蛇类) 夜表叔(蝙蝠)

耗子(老鼠) 车把子(蜘蛛) 蝉子(蜻蜓) 丁猫儿(金龟子)

簸箕虫(蟑螂) 潮虫(蛔虫) 四脚蛇(蜥蜴) 便于饭(平常饭菜)

波罗儿(小的球状物) 一坨泥(一块泥) /干饭 搅和(猪吃的一种拌料) 洋马儿(自行车)

洋火(火柴) 开(黄)腔(说外行话) 打摆子(冷的发抖) 扯把子(说谎)

整冤枉(恶作剧) 装疯迷窍(假装痴傻) 打平伙(AA 制吃饭)

扯横筋(不讲道理) 打牙祭(吃肉) 办生期(办生日宴) 摆龙门阵(讲故事)

抽底火(拆台) 日诀人(骂人) 拿问(道谢) 上茅室(上厕所)

要解手(去大小便) 挖疙瘩(挖树桩连根) 发火(生气) 毛起(发怒)

耍水(做假) 放水(让人做假) 扯猪草(收集猪吃的植物) 冲壳子(闲谈)

说理性(找文化人评理) 恼火(难办) 拖沓(缓慢) 一抹多(很多)

吊儿郎当(不严肃) 比球蛋(不要紧) 蛋球痛(不怎样) 不落教(不安分)

相因(便宜) 巴适(舒服) 洋盘(洋气) 勤苦(勤劳辛苦)

邦硬(很硬) 水的很(假的很) 崴起的(卧着的)

肥噜噜的(很肥的样子) 喔嚯(象声词,惊讶、可惜而带有幸灾乐祸的意思)

四川广元话日常方言大全(四川广元市方言汇集)(2)

广元市万氏联谊暨文化研讨会编辑整理

2022年1月30日

附:

公元前 至公元后两百年左右,万姓先祖原居陕西扶风郡,堂号“扶风堂”,因为战乱,举 族南迁安吉、宁国郡,建立南方万氏;列祖列宗再从安吉、宁国等地迁入福建、江 西、湖北等地。。明代我万氏先祖世居陕西蒲城,万历末五世祖入川居广邑撑腰堡。 明末清初,李自成、张献忠等军阀与明军和清军混战,川人死亡十之八九,康熙三 十三年(1694 年),其他万氏先祖如万善、万一贯、万世远、万道等响应朝廷《招 民填川》诏书,经过湖广麻城县孝感乡入川,迄今三百余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