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君博古斋中去,书傅閒时细讨论。”

中国爱求古,寻古,更爱博古。古人们对于古器的痴迷,从秦砖汉瓦到宋瓷元玉,莫不如是。

博古怎么看待自己(到底什么是博古)(1)

比如宋朝时就出现了空前的藏古繁盛景象,从皇家到文人都以收藏“古器古画、金石砖瓦”为热。

最著名的大收藏家“宋徽宗”,还特意下诏让官方编纂了三十卷的《宣和博古图》。

博古怎么看待自己(到底什么是博古)(2)

宋 钱选《鉴古图》

博古怎么看待自己(到底什么是博古)(3)

宋 刘松年《博古图》

无论官员还是隐士,聚会雅集之时,陈列古董以供清玩是必不可少的。但当时宋人还比较随意,将古物直接放于桌上甚至地上便可以品赏,很是随性自得。

博古怎么看待自己(到底什么是博古)(4)

明代《重修宣和博古图》插图

博古怎么看待自己(到底什么是博古)(5)

明 黄花梨雕花万历柜 黄胄旧藏 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版图137

但到了晚明,好博古者亦是众多。收藏热再次袭来,已经习惯了高型家具的明人便创造出了亮格柜,在更方便的高度上来保持长久地陈列古物。

博古怎么看待自己(到底什么是博古)(6)

而至清代,继承了康雍对文人文化的吸收,以“书生”自居的乾隆同样受到了“玩好之物,以古为贵”的影响;在这一时期里,宫廷里也出现了一大批仿古摹古之器,以及更为多样化的“承物”之器,小如百宝箱,大如博古架,都蔚为可观。

这一股好古之风从上刮到下,也让士绅文人们“凡有余者,皆设博古”。

时至今日,陈列古器珍赏的博古架,依旧常摆设于书香门第或官宦人家中作为彰显博学多识与家族底蕴的宅第装饰。

研习君为你推荐

清乾隆 紫檀镶湘妃竹

百宝嵌博古架

重料精工

博古怎么看待自己(到底什么是博古)(7)

博古架中,尤其喜欢使用的题材便是竹子。或以竹制,或仿竹形,博古的“贵”与文人的“清”结合,方得“清贵”二字。

此件博古柜便是一例极佳的范本。

博古怎么看待自己(到底什么是博古)(8)

博古怎么看待自己(到底什么是博古)(9)

整件博古架,便是别出心裁的以紫檀木与湘妃竹结合所制。

湘妃竹又名“泪竹”或“斑竹”,是产于湘闽等地的竹子名品。因产量稀少,湘妃竹很早就被用于制作各类文房器具,素来为文人所喜,是文人们于清玩而观,博古自喜时的绝妙之伴。

紫檀的沉穆华贵与湘妃竹的黄润清雅,在选材上的结合碰撞,正是恰到好处的把握住了这个显贵与风雅的方寸。

博古怎么看待自己(到底什么是博古)(10)

博古怎么看待自己(到底什么是博古)(11)

此器以紫檀木做边框骨架,架格的底板背板和部分雕花皆由紫檀木制,支撑起博古架的整体造型,嵌有湘妃竹拐子纹做边栏、格栏,颜色对比和谐;每一处的细节都处理的精益求精。

博古怎么看待自己(到底什么是博古)(12)

博古怎么看待自己(到底什么是博古)(13)

值得细细品味的是,栏杆与花牙处的处理。底部栏杆以短材横直攒接,小巧空灵,似回纹又似极简的拐子龙;而上部花牙义不同材质,用娴熟的镂雕手法雕刻出蜿蜒曲折的花枝。

不同亮格之间,所雕折枝梅花纹、松树纹、葫芦纹,也不尽相同。每一格可欣赏之处皆属各异,正合博古贵分隔空间方便置物之意。

博古怎么看待自己(到底什么是博古)(14)

博古怎么看待自己(到底什么是博古)(15)

而在往往不引人注意的架柜顶部,以及内部的背板与边框部位,匠人更是精中求细。

边框、顶板、屉面、柜面等全都以细小竹材铺陈装饰锦地纹,外部看面则以竹刻展现菱形锦地纹,内部的背板以湘妃竹攒接出变体的万字锦地纹,上下一体,风格和谐统一。用迹似泪珠、形如烟霞的湘妃竹,造成这样锦簇繁花,富丽堂皇的装饰效果,可谓毫不惜工惜时。

博古怎么看待自己(到底什么是博古)(16)

博古怎么看待自己(到底什么是博古)(17)

下有两屉一柜,柜门边框以湘妃竹圆材镶嵌锦地纹屉面,正中装花型钮以方便抽拉。

柜面百宝嵌梅树山石图,枝杈劲遒,梅开数朵,白花绿枝青石黄树,劲风拂面,意趣盎然。

博古怎么看待自己(到底什么是博古)(18)

博古怎么看待自己(到底什么是博古)(19)

匠人们将绘画上的技法与百宝嵌工艺结合在一起,以珍贵的螺钿、青金石、玛瑙等材料精心地按形料理,每一处细节都需要匠人手工打磨、雕刻,再一片一片镶嵌于木板之上,方能嵌出入工笔画般的山石花卉鸟图景。

百宝嵌的运用,也给博古柜增添了整体的层次质感,镶嵌细块之间衔接精微,尤其是还在竹刻锦地纹上完成,更添工艺难度。

博古怎么看待自己(到底什么是博古)(20)

博古怎么看待自己(到底什么是博古)(21)

此架选料考究精当,结构合理稳固,纹饰造型精美华贵,制作精细,细枝末节处处彰显匠心独运。在雕饰上繁而不乱、贵而不杂,气象堂皇,彰昭显贵之家的磅礴气度,是一件博古架之中的难得珍品,具有相当高的收藏价值与艺术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