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王红利

书写扶贫的答卷(鹿村扶贫卷的答卷人)(1)

孙香平与贫困户一起过生日。

“大娘,我先走了,有问题再给我打电话!”8月5日上午,在尉氏县蔡庄镇鹿村,记者见到扶贫干部孙香平时,她正从贫困户冯春枝的家里出来,一脚的泥,一脸的汗。“香平又来了!”看到她的村民纷纷跟她打招呼,有的还会在记者面前竖起拇指赞上一句:“香平那闺女不错!”

自2017年到鹿村开展扶贫工作以来,孙香平便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这里的乡亲们也成为她的“家人”。“值!非常值!眼见他们的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心里真的像吃了蜜!”看到眼前这些可爱的乡亲们,41岁的孙香平脸上满是笑意,“在扶贫路上,我们扶贫干部就是‘答卷人’,只有努力、投入,才能对得起百姓的信任!”

书写扶贫的答卷(鹿村扶贫卷的答卷人)(2)

“跑断腿”的“贴心人”

在鹿村老百姓的眼里,孙香平出现最多的两个地方就是:村党群服务中心和贫困户的家里。

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孙香平认真地整理扶贫材料。村里16户贫困户家,孙香平每周至少走上一趟。如果有的贫困户家里遇到需要协调的事情,去的趟数就不计其数了,乡亲们说她“跑断腿”了。

贫困户周永超患有心脏病,妻子患有高血压,两个孩子都在上研究生,生活压力很大。孙香平一趟又一趟地到他的家里,帮助他申请了扶贫到户资金,并为夫妻俩办理了慢性病就医卡。在一次偶然的聊天中,孙香平了解到周永超孩子的心理压力有些大,便多次与孩子交流,帮助孩子打开心结,并利用政策把孩子的治疗费用报销。孙香平的真诚相助,使她成为周永超夫妻俩真正的“贴心人”。

让孙香平“跑断腿”的,还有贫困户王巧兰。因为丈夫偏瘫在床,上初中的孩子患有疾病,为了补贴家用,王巧兰做起了玉石加工。了解情况后,孙香平除了为她的孩子争取各项补贴,还将她的情况在朋友圈发出,与爱心人士牵线,为她争取到了每月500元的资助。

书写扶贫的答卷(鹿村扶贫卷的答卷人)(3)

“对症下药”的“麻利人”

“扶贫要先扶心。”扶贫路上,孙香平发现,贫困户中的老人,更需要亲情的温暖。于是,孙香平“对症下药”,将温暖送到贫困户的心坎儿上,想方设法点亮他们的心灯,让他们的心底敞亮起来。

冯春枝的女儿30年前因为一场大病导致胸部以下失去知觉,生活不能自理。这位坚强的妈妈用自己的羸弱的身躯,30年如一日地照顾着女儿,将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孙香平被老人的母爱感动,在一次目睹老人不舍得买菜、在菜市场捡菜叶的情形后,就经常自掏腰包买一些时令蔬菜和吃食送到冯大娘的家里,陪伴老人聊天、做饭。久而久之,两人处成了不是母女却胜似母女的亲人。老人76岁生日,当孙香平提着蛋糕、菜、调料和生日礼物来祝福时,老人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幸福笑容。她感动地对孙香平说:“闺女,俺70多岁了,第一次这样过生日,俺很开心!”

让孙香平时常牵挂的,还有75岁的周群来。周群来的儿子、儿媳因为车祸身亡,两个孙子一个在外务工、一个在开封上学,独留老人在家。孙香平冬天怕他冻着、夏天怕他热着,又怕他生活不便利,心里便时常挂念着他,隔三差五地去看望他。老人想孙子,又怕自己打电话打扰孙子。孙香平就在去老人家里的时候,利用自己有手机微信的便利,帮助老人与两个孙子视频聊天,并时常把两个孙子在微信上对老人的问候告诉老人,老人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

书写扶贫的答卷(鹿村扶贫卷的答卷人)(4)

“亏欠家人”的“半边天”

提到乡亲们,孙香平问心无愧;而提到家和孩子,孙香平更多的是愧疚。

孙香平的家在县城,离鹿村近20公里。“我每天天不亮就出发去村里,那时,孩子还没醒。晚上回到家,早则八九点,晚则都到一两点了,孩子又睡了。有时,孩子连着一个星期都见不着我。”提起12岁的儿子,孙香平的眼圈红了。

因为丈夫在市里上班,不能每天回去。孩子放学后,就自己在家里做作业,饿了自己煎个鸡蛋、下碗面条。有一次,孩子问刚刚回家的孙香平:“妈妈,你能回来和我一块儿吃饭吗?”一句话,让孙香平瞬间泪流。

令孙香平欣慰的是丈夫和孩子对自己工作的支持。2017年刚开始从事扶贫工作时,因为压力大,孙香平跟丈夫说话都带着火,有时还会挑丈夫的理儿。但丈夫理解他,从来没有因为这些与孙香平红过脸,总是等孙香平情绪稳定下来,与她谈心,开导她,并帮助她分析解决难题。儿子从来没有对妈妈抱怨过,总是很懂事地按照妈妈的交代,完成自己的作业。

在孙香平的努力下,鹿村今年预脱贫11户,乡亲们的日子也越来越好。

“闺女,天热,注意防暑!”“五一快乐!”“春节快乐!”……孙香平打开自己的手机,将老百姓和贫困户发给她的慰问信息一一翻出来看,脸上满是骄傲和满足,“群众是阅卷人,我要更加努力,给乡亲们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她说。

以上图片均为王红利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