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异兽录战狮的五个异兽(解密山海经丛林歌神)(1)

各位小可爱大家好,我是希夷,一个沉迷于神话传说不能自拔的大叔。在我们的世界里,八九十年代有“四大天王”,大伙儿最公认的歌神,是张学友大哥和陈医生Eason在怪兽的丛林世界,也有属于自己的“歌神”,它就是《山海经》所记载的上古神兽鹿蜀。

文/希夷

符号帝国原创首发

(一)

如果要开办一场“丛林好声音”,大叔敢打包票,冠军的宝座一定属于南山的神兽鹿蜀。《山海经·南山经》记载,招摇山往东一百八十公里处,有一座山,叫杻阳山。这座山有很多宝藏,山南多赤金,山北有很多白金。然而在视钱财为粪土的古代小怪兽眼里,最引人注明的当然是它们的丛林歌神——鹿蜀

山海经异兽录战狮的五个异兽(解密山海经丛林歌神)(2)

图片来源:@大力扇包子

鹿蜀的样子像马,脑袋是白色的,身上有老虎一样的斑纹,尾巴上的毛发是红色的。它的声音就像歌谣一样动听,而且如果你佩戴它的毛皮在身上,就会儿孙满堂。

《山海经·南山经》:“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阳之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金。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

但是关于这位超级歌星的真实身份,一直都是个谜。

(二)

很多现代人认为,鹿蜀就是生活在现在热带草原上的斑马,理由有三。首先,斑马是马的近亲,说它像马当然不会有人反对;其次,鹿蜀身上有“虎斑”,斑马也是一个纹身爱好者,它满身都是圈状的花纹;再次,斑马头上的毛,也是白色的。

乍看起来,似乎证据确凿,有理有据。但是细想起来,好像并不是这么回事。首先,《山海经》中的南山,应该是在中国境内,什么热带草原,您想多了吧?其次,斑马身上是有斑纹,但那是完全规则一致的圈圈,而人家原文说的很明白,是虎斑,老虎那样的斑点;再次,斑马的声音像唱歌?你是欺负我聋了,还是你自己听力有们忒呀?

山海经异兽录战狮的五个异兽(解密山海经丛林歌神)(3)

再说了,鹿蜀的尾巴是红色的,斑马呢?斑马呢?红尾巴在哪里?

所以说,说鹿蜀就是斑马的人,其实是一根筋,典型的直男。其实鹿蜀另有其人,不对,另有其兽。

(三)

我们如果多查查古代文化就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古代人会把熊狸叫另外一个名字——天马。熊狸又叫熊灵猫,是一种灵猫科动物,样子跟小熊猫大小差不多。

所以说鹿蜀像马,并不是说它一定像古代人骑的那种马那么大,而是说它像天马,也就是熊灵猫。如果有人不认同这种观点,问题是你也找不出完全符合条件的马属动物啊。

山海经异兽录战狮的五个异兽(解密山海经丛林歌神)(4)

萌物熊狸

按照这个思路,同样的,“其文如虎”也不一定就是大型猫科动物老虎,而也有可能是壁虎这类的小型爬行动物呢?

而动物界还真有一种符合以上所有条件的生物,它就是红白鼯鼠。首先,它是白色的脑袋,红色的尾巴,与鹿蜀的描述完全匹配;其次,它身上的斑纹有如壁虎的斑点,也应验了“其文如虎”;再次,“鼯鼠”也称飞鼠或飞虎,说它“如虎”也有更加可信的文化基础。

山海经异兽录战狮的五个异兽(解密山海经丛林歌神)(5)

最后,红白鼯鼠的叫声很有节奏,就像蛐蛐一样很动听,在深夜里还真有点儿“歌谣”的意思。

那么好好的一个鼯鼠为什么要找事作死叫“鹿蜀”呢?其实都是古今文字含义不同引发的误解。因为在古代,吴语对中原文化的影响也很大,在吴语中,“鹿”就是“方”的意思,《吴语》:“大荒荐饥,市无赤米,而囷鹿空虚。”注解中说,先儒以圆曰囷,方曰鹿;而“蜀”指的是所有具有眼睛鼓鼓、纵目长身形动物的总称。

《说文解字》中说,“蜀,葵中蚕也。从虫,眼睛像蜀头形,其身娟娟”。“蜀”指的就是产于最早产于蜀地的蚕。《诗经》有“蜎蜎者蠋,蒸在桑野。似作桑为长。”的句子,毛传曰:蜎蜎,蠋皃。蠋,桑虫也。传言虫,许言蚕者,蜀似蚕也。这里是为了形容它的身子是蚕宝宝那样长长的样子。

山海经异兽录战狮的五个异兽(解密山海经丛林歌神)(6)

“鹿蜀”就是“方蜀”,因为红白鼯鼠又叫飞鼠,它跳起来的时候,飘在空中,就是一个方形的。

最重要的一点来了,《山海经》说鹿蜀“佩之宜子孙”,那么红白鼯鼠能不能达到这种要求呢?还真能。《续博物志》中记载:“江浙一带有鸟,名字叫做飞生,狐首肉翅,四足如兽,飞而生子即随母后,人有难产以其爪按胸腹间立验,亦有得其皮者。”

山海经异兽录战狮的五个异兽(解密山海经丛林歌神)(7)

谁说我呢?

这里所说的“鸟”其实就是飞鼠鼯鼠,我们也可以从这段描述中体会古人描述事物的模糊性;据说鼯鼠在飞行中就可以产子,可以说是相当容易了。所以啊,如果有那个产妇难产,只要捉到一只鼯鼠,把它的爪子按在产妇的胸腹之上,立刻就能顺利生产。

也有人佩戴鼯鼠的皮毛以防难产。

当然这都是传说,不可以迷信。但却正好却应验了《山海经》中说鹿蜀“佩之宜子孙”的论断。所以啊,鹿蜀就是红白鼯鼠本尊无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