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牛郎织女谁写的(涡阳县义门才女一首)(1)

野史载清朝康熙年间,亳东真源集(即现在的涡阳县义门镇)有一位陈姓女子,十分有才华,可嫁了个丈夫却是一个酸丁穷秀才,只知之乎者也,考不上功名也不懂得营生,陈氏女操持家务,苦心经营,心力劳累,却也只好勉力生活。

这一年临近端午节了,家中却一贫如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陈氏女心中自怨自艾,十分感伤;忽见门前那一架葫芦棚上结着的几个青青白白的葫芦。不由触景生情,信口吟诗云:

谁怜薄命嫁寒儒,时近端阳样样无。

佳节如何度过去?唯将白水煮葫芦。

民间故事牛郎织女谁写的(涡阳县义门才女一首)(2)

陈氏女喜出望外,这对她来正是“有何难哉”,当下吟道——

一弯涡水向东流,难洗今朝一面羞。

自愧妾身非织女,夫君何事学牵牛!

县官听了情不自禁,击节赞赏陈氏女说:真是一位不栉进士!又说你“若是裙钗应科举,女儿哪见逊公卿?”

民间故事牛郎织女谁写的(涡阳县义门才女一首)(3)

县太爷自己也是穷儒出身,痛惜斯文扫地,感念陈氏夫妻艰苦,于是法外施恩,偷牛既往不咎,又赠送白银百两,放他们双双回家过节……

陈氏女以诗救家之事不胫而走,乡里传送。她丈夫也因此振奋精神,第二年就考中了秀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