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半球已经进入盛夏,纸媒圈漫长的寒冬却依然看不到头。伦敦苏荷区大名鼎鼎的杂志铺Wardour News的倒闭让时尚爱好者们唏嘘不已。前两周,即将迎来创刊50周年的老牌时尚杂志《Interview》也突然破产停刊,并被爆出因长期拖欠编辑工资被告上法庭的丑闻,读者们纷纷为《Interview》点蜡送上R.I.P。值得欣慰的是,在杂志元老的抢救下,《Interview》最终逃过一劫,并宣布将于今年9月以全新面貌重新示人。虽然以乌龙结局告终,但这次停刊事件让纸媒行业再次站在了风口浪尖——热衷于杂志的时尚媒体人到底在坚持什么?或许看过下面这些杂志你就明白了。

杂志消亡史(独立杂志且看且珍惜)(1)

《Interview》——流行文化的记录者

别看《Interview》杂志封面都是明星,它与《Cosmopolitan》和《Grazia》这种专注于明星的刊物有着天壤之别。它的创始人可是大名鼎鼎的波普艺术之父Andy Warhol,流行文化就是这本杂志的养分来源。

从1969年创刊的第一天起,《Interview》就明确了自己的定位——The crystal ball of pop(流行文化的水晶球)。什么意思呢?通过它,你能回顾流行文化的过去,也能预见流行文化的未来。别人都觉得流行文化是稍纵即逝的,是快餐,是垃圾,但《Interview》就是要颠覆你的偏见:当今流行文化就是未来的经典。

杂志消亡史(独立杂志且看且珍惜)(2)

半个世纪以来,《Interview》见证了所有流行符号的诞生,成长甚至黯灭。从早年的画报风格,到拼贴,到如今的时尚大片,它一直与时俱进,排版上也不断追求创新,可以说是当今时尚杂志的标杆了。

杂志消亡史(独立杂志且看且珍惜)(3)

从前卫的Grace Jones,到大胆的麦当娜,再到青涩的小李子,《Interview》就像流行文化的记录者。登上《Interview》的封面,标志着一位偶像向流行文化符号的转变,《Interview》的封面人物从来不会昙花一现。

杂志消亡史(独立杂志且看且珍惜)(4)

杂志消亡史(独立杂志且看且珍惜)(5)

从《Like A Virgin》到《Girl Gone Wild》,哪本杂志能记录麦当娜几十年间的时尚蜕变?《Interview》做到了。

杂志消亡史(独立杂志且看且珍惜)(6)

杂志消亡史(独立杂志且看且珍惜)(7)

杂志消亡史(独立杂志且看且珍惜)(8)

直至今日,荷兰弟Tom Holland,甜茶Timothée Chalamet,暮光女Kristen Stewart这些新生代偶像也都以登上《Interview》为荣。被《Interview》记录下自己的时尚瞬间是业界对他们的莫大认可。

《System》——设计师们在思考什么?

创立于伦敦的《System》杂志永远不会告诉你今夏最流行的五条短裙,但它会告诉你设计师们在创造这五条短裙的时候在思考什么。《System》是一本睿智的时尚杂志。

杂志消亡史(独立杂志且看且珍惜)(9)

《System》不关心趋势,不关心明星,设计是它永恒的焦点,带领读者从设计师的视角去了解时尚的另一面是它的创办目的。

杂志消亡史(独立杂志且看且珍惜)(10)

《System》的编辑们对于封面人物的选择非常挑剔,再傲人的销售业绩也不能帮助一位没有设计灵魂的copycat登上《System》的封面。回顾《System》采访过的设计师,如Muccia Prada,Raf Simons,Virgil Abloh,无一不是行业的意见领袖,她们敢于面对评论界的质疑,敢于我行我素。

杂志消亡史(独立杂志且看且珍惜)(11)

赋予设计师们畅所欲言的自由和空间是《System》杂志最大的特色。第八期中,《System》与Muccia Prada和Raf Simons的三方对话让我印象最为深刻。在采访中,Miuccia和Raf这两位大设计师直言不讳地抒发了自己对时装界的看法与不满。

杂志消亡史(独立杂志且看且珍惜)(12)

“行业内所谓的‘大公司’都生病了。”Muccia向Raf抱怨道。她认为时装品牌在走向大众的同时也逐渐失去了自己的声音:当你的品牌日渐壮大后,政治正确的需要迫使你不断进行自我审查(self-censorship),这往往让设计师们与自己的设计初衷渐行渐远。她甚至表示自己后悔没有控制好Prada这间公司的规模,但今后依然不会为市场动摇。如果没有《System》,我们又怎么能看到Muccia Prada这固执但又可爱的一面?

杂志消亡史(独立杂志且看且珍惜)(13)

作为一本业内刊物,《System》一点都没有学院派的架子,反倒幽默的很。有一期的封面明明是是巴西超模Raquel Zimmerman,结果下面却写着“Waiting for Rihanna”。原来是Rihanna临时放了《System》鸽子,摄影师Juergen Teller临时更换了封面人物,并用“等待蕾哈娜”给作品命名,本来尴尬的换角被《System》用黑色幽默化解,还顺便成为了读者们津津乐道的小梗。

杂志消亡史(独立杂志且看且珍惜)(14)

杂志消亡史(独立杂志且看且珍惜)(15)

《Fantastic Man》 & 《The Gentlewoman》——不做购物指南

说起男士时尚杂志,你可能只能想到《GQ》和《男人装》。如果不想打扮成千篇一律成功男士,而是想做一个简单有品位的成熟男人,《Fantastic Man》或许是不错的选择。

杂志消亡史(独立杂志且看且珍惜)(16)

杂志消亡史(独立杂志且看且珍惜)(17)

Gert Jonkers 和 Jop van Bennekom在2005年创办《Fantastic Man》,这本杂志不是一本教你满足物欲的购物指南,而是让你通过阅读沉淀自己,品位文化,做一个真正的fantastic man。

杂志消亡史(独立杂志且看且珍惜)(18)

杂志消亡史(独立杂志且看且珍惜)(19)

《Fantastic Man》与其它杂志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不追逐时尚,甚至有反时尚的趋势。在它的封面和内页中,你能看到的不是千篇一律的精壮模特儿,颜值担当明星,而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男人。

杂志消亡史(独立杂志且看且珍惜)(20)

《Fantastic Man》编辑们的选题总是非常有意思。2015年他们请来了当年横扫英国时尚大奖的年轻设计师Jonathan Anderson,但《Fantastic Man》并没有让Jonathan拍一些故作深沉的照片,而是让他化身model演绎自己设计的衣服。

杂志消亡史(独立杂志且看且珍惜)(21)

杂志消亡史(独立杂志且看且珍惜)(22)

杂志消亡史(独立杂志且看且珍惜)(23)

杂志消亡史(独立杂志且看且珍惜)(24)

平时整日以白T牛仔裤示人的Jonathan穿上自己的设计简直骚气毕露,瞬间俘获一众伪装成时装粉的少男少女(主要是少男),也让这一期的《Fantastic Man》成为了男装杂志中的经典。

随后创办的姐妹刊物《The Gentlewoman》延续了《Fantastic Man》的整体风格,两本杂志的极简风设计和排版被其它独立杂志纷纷效仿,十分有收藏价值。

杂志消亡史(独立杂志且看且珍惜)(25)

《10 Men》——无处安放的荷尔蒙

《10》和《10 Men》是来自伦敦的半年刊独立时尚杂志,时尚、当代艺术和美容都是这本杂志关心的话题,不过它最大的看点还是整本杂志扑面而来的青春荷尔蒙气息。

杂志消亡史(独立杂志且看且珍惜)(26)

杂志消亡史(独立杂志且看且珍惜)(27)

就拿《10 Men》来说吧,他们的封面常年被美貌的少年占据,而且他们丝毫不掩饰自己对美少年的热爱,封面上就写着挑逗意味十足的几个大字——你好哇小鲜肉。

杂志消亡史(独立杂志且看且珍惜)(28)

杂志消亡史(独立杂志且看且珍惜)(29)

《10 Man》杂志堪称男模界的风向标,上杂志的都是当季炙手可热,最受设计师欢迎,最有记忆点的男孩儿。

杂志消亡史(独立杂志且看且珍惜)(30)

杂志消亡史(独立杂志且看且珍惜)(31)

杂志消亡史(独立杂志且看且珍惜)(32)

效力于《10 Men》的造型师和摄影师特别不羁,他们从不迷信大牌设计师,不顺从于主流文化,打造出来的大片总是鲜明的伦敦风格。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有的杂志力图转型,想跟上新媒体的传播速度,但纸质杂志的传播方式决定了它永远无法在传播速度、效率和受众范围这几个方面占据主动。聒噪的社会中,杂志与其盲目娱乐化、数字化,倒不如保持自己的态度,拍有质感的大片,做有深度的采访,这样我们才有理由继续为之倾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