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对王夫人非常冷淡(如果宝玉人到中年)(1)

喜欢《红楼梦》的读者,很少有人喜欢王夫人。不仅读者不喜欢,作者似乎也不怎么喜欢。无奈她是男主角的生母,作者对她好像也有感情,不好直接褒贬,却在情节安排与字里行间中,表现出或明或暗的疏离和不以为然。

不用看细节,我们就能数出王夫人的“劣迹”:强烈反对宝黛爱情,最终拆散了有情人;外表端庄平和,内心却无比狠毒,先后害死了金钏儿、晴雯这两个青春美丽的女孩…..

作者站在主人公宝黛的立场,以他们的好恶为标准,王夫人的这些行为确实让人难以接受,可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以母亲的视角看她,却发现她实在也充满了焦虑与无力,她的很多言行固然可恨可恶,却也可悯可谅。

贾宝玉对王夫人非常冷淡(如果宝玉人到中年)(2)

1、社会与家庭给予她的焦虑

虽然身在社会结构的顶层,但四大家族却都在走下坡路,这是谁都能看出来的事实。靠着祖荫和入宫成为贵妃的元春,贾府勉强还能维持豪门贵族的体面,内里却已经危机四伏了。长房贾赦一系自是不甘被边缘化总是蠢蠢欲动,深得丈夫宠爱的赵姨娘贾环母子也处心积虑想要争夺财产。与此同时,经济入不敷出,作为荣国府当家女主人,她有着强烈的生存焦虑。所以她平素吃斋念佛,怜老惜贫,大概也是为了行善积福,保住阶层。

2、对孩子教育的焦虑

王夫人原本有一个优秀懂事的儿子贾珠,无奈早早夭折,她只剩下这一个儿子宝玉,她已经没有了丈夫的爱情,宝玉是她全部的未来与希望,她怎么能不经心在意?然而儿子不仅是她一个人的,他承载了太多人的情感寄托。在老祖母百般宠爱下,她想管教也是有心无力。看着别人家的孩子都在读书习武,自己儿子就连正经的学堂都不怎么上,每天就在大观园里东游西逛,跟一群女孩子们嬉笑玩乐。有人说宝玉不错啊,填词作诗都是好手。可在那个时代,诗词根本就不是人生正道,读书做官才是。就像当年,我们的父母不许我们成天看课外书;就像现在,做了父母的我们,也坚决反对孩子玩他们喜欢的游戏……可怜天下父母心,王夫人怎能不焦虑?

贾宝玉对王夫人非常冷淡(如果宝玉人到中年)(3)

3、对孩子身心成长的焦虑

眼看着学业已经是耽误了,品行身体不能再差了,这是做父母的底线。王夫人深深了解自己的儿子,宝玉不仅是高富帅,偏偏性格又好,对哪个女孩都呵护备至。这样的少年,多少女孩都想扑上来,“宝二奶奶”、“宝二姨奶奶”的候选人能列出一个长长的名单。这样的情形,能让当妈的不紧张在意吗?所以那些漂亮风流的、怀了勾引宝玉的心思的,在她眼中完全不可原谅,因此她才会对金钏儿、晴雯,甚至芳官、四儿那么无情。反过来说,身为家族企业的负责人,王夫人看谁不爽,开除几个员工,难道不是在职权范围之内吗?王夫人固然是始作俑者,可金钏儿是自杀,晴雯也是病死,她们也有自身抗挫折能力弱的问题吧?

贾宝玉对王夫人非常冷淡(如果宝玉人到中年)(4)

在这些焦虑的压迫下,她打定主意,必须捍卫孩子的婚姻,这也是为的是孩子的未来。

她看中的是宝钗,除了她是妹妹的女儿之外,更重要的是,宝钗稳重明理,对人对事都周到体贴。能在需要她的时候出现,处处能为她解决问题。金钏儿自杀,她深感惶恐,这时候是宝钗安慰她,并主动拿出自己的衣服;凤姐生病需要人参,偌大贵族之家竟然遍寻不到,又是宝钗及时送来。这样的聪慧能干的儿媳妇,将来必定能匡正儿子的缺点,让他走上人生正路。

而老太太和宝玉喜欢的黛玉,体弱多病不说,还跟着儿子一起不走正路。难道结婚后,两个人每天就风花雪月,让整个家族喝西北风吗?

贾宝玉对王夫人非常冷淡(如果宝玉人到中年)(5)

老太太老了糊涂了,儿子太年轻,根本不懂生活,作为最爱他的母亲,怎么会害他呢?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他好啊!爱情是什么?那时候的婚姻根本不论爱情好不好?也许他会怨恨自己一时,但一定会感激自己一辈子的。

为了能实现自己的目标,王夫人展开了一系列行动。

首先,她和薛姨妈炮制出“金玉良缘”的说法,让人以为这是天意;接着,又通过元妃端午赐礼,将宝钗和宝玉并列,把黛玉归到了和贾府三春的行列中;随后,王夫人果断地内定袭人为宝玉姨娘,袭人是拥薛派;再后来,王熙凤生病,王夫人派了李纨和探春联合管家,又特意去邀请宝钗,让她参与管家,对她的嘱咐真是情词殷殷:“凡有想不到的事,你来告诉我,别等老太太问出来,我没话回。那些人不好了,你只管说。他们不听,你来回我。”这简直就是直接授权了;最后,接着抄检大观园的机会,王夫人亲自去整顿怡红院,将晴雯、芳官和四儿全部驱逐,并严厉警告宝玉,告诉他明年搬出大观园!

贾宝玉对王夫人非常冷淡(如果宝玉人到中年)(6)

做母亲的王夫人,当然有很多问题。她不仅对儿子有着强烈的控制欲,更粗暴干涉孩子的生活,丝毫不顾忌孩子的身心感受,她的所作所为给宝玉带来沉重的心灵伤害。这些她都知道,可她真的深爱自己的儿子,真的是“为他好”啊!

她耳闻目睹的生活实际和自己的人生经历都告诉他,怎么能任由孩子的年幼不懂事不去严格管教呢?她毫不怀疑地相信,等儿子成年后,等他经历了更多生活风雨,他就会理解母亲当初的冷酷坚持,懂得母亲的深爱。

然而,王夫人低估了儿子的至情至性,他虽然最终娶了宝钗,却终究忘不了那个心心相印的黛玉。红楼未完,情节怎样发展我们不知道。我们知道的是,他最终离开了宝钗,放弃了一切,离开家做和尚去了,以践行他的爱情承诺。王夫人一生的心血期望,她精心的谋划,她坚决的行动,她所收获的成功,全都失去了意义。

贾宝玉对王夫人非常冷淡(如果宝玉人到中年)(7)

她输的无比彻底。

早知道这样的结果,她一定会成全儿子的心愿吧?哪怕他不读书天天游逛,哪怕他天天给黛玉卿卿我我,只要他还在身边,过正常人的生活,就好。可如果一切从头来,如果不知道有这样的结局,做母亲的王夫人大概还是会这样的。不仅是王夫人,世间深爱孩子的家长们,依旧在前赴后继,这条不被孩子们理解的道路上。但愿我们的孩子别像宝玉那样极端,无论如何能够顺利长大,到那时,他们就能理解父母的种种苦心孤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