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小朋友写井字(写作练习井字法)(1)

今天Jack将为各位介绍一种写作的每日练习,不单单适用于小说,只要持之以恒,可以藉此提升所有文体上的核心写作能力。且每日耗费时间极短、进步显著,请各位一定要尝试看看。

这个技巧,如同标题所见, 名称叫做「井字法」。其实Jack最早听说这个技巧时,它被称做「曼陀罗法」,只是一来井字法好记,二来形象,我们就用井字法来称呼它了。

这个练习也很简单省时,比三题故事快多了。

我们随便拿张纸,在上头画个井字,在井字中间的方格写个单词,好,准备完成。

接著呢,我们在周围的八个格子中,分别填上「种类不重复」的单词。

举例说明,中央的单词是「南京」,那么周围八个格子,我们可以如此填写——

省会:这是从政治角度出发。

古都:这是历史定位。

民国中心:这是从近代史角度。

夫子庙:这是知名景点。

秦淮八艳:画舫你们懂的。

鸭血粉丝:这是特色美食。

高等教育:大学多是南京的一大特点。

梧桐树:这是南京的市树。

-------------------------

看起来特别简单,又不用花多少时间,没错吧?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这个练习真的有效果吗?又是如何发挥作用呢?

这个练习的用途是「强化文字联系」以及「扩展思考疆域」。

我们动笔时,往往脑海内先产生想表达的「意念」,思考后我们才行诸文字,记录下来。从思考到文字的过程中,文字与文字;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越紧密,完成的速度就越快。

打个比方,高中语文课,作文题目若涵盖了我们喜爱的领域,比方说篮球,是不是写起来会特别带劲?一时间文思泉涌,甚至手指跟不上思考的速度,脑海里传奇球员的出手、支持球队的战绩、各种趣谈轶事、格言蜂拥而出,素材多得不知道怎么取舍。

相信大家多少都有这种体会,若把思考过程定格播放,就会发现在自己热爱的领域中,我们对概念的连接性特别强。比方说第一个念头想到自己崇拜的球员,眼里刚浮现他穿球衣的样子,就会跳转到他的球队与教练、曾经的队友、不可思议的逆转……等。

人的思考速度其实非常快,但念头的跳转需有路径,这种路径来自于曾经的输入,如果我们把领域从「篮球」转到「芭蕾舞」,同一个人,他的思考跨度也大异其趣。

海量阅读」是建立大量关连路径的一种方式,但这年头,大家都很忙,不是每个人都有条件,为了提高文笔,每天花好几个钟头博览群书。

取而代之,井字法就是一种有益简短的练习,利用核心词语作为标准,我们可以在词组间人工建立联系。当我们经过充分练习,当想法成形后,很快地聚集相关的词汇,形成充分表达的文字段落。

井字法看来容易,实际上「种类不重复」的限制提高难度,前三四格通常一般人都能不假思索地写出,后面就得变换一下思考方向了。

这条限制确有必要,否则出了个关键字「超市」,先想到一个「桃子」,后续葡萄、香蕉、李子、苹果、西瓜、哈密瓜、火龙果、弥猴桃……一一出笼,那就没锻炼什么事了。

「想」的过程形成了平常不会用到的思路以及思考模式,在正式写文章时,这种习惯会悄然融入思索的空间,扩展固有的限制,提供更多选择与方向。

井字法可以提高写作的速度与广度,且不限于任何文体,一般只要练习两个月,就能看到明显的效果。

正式练习时,也不见得真要画个井字,随便开个文档也行,只要记得是八个关键字就好。至于哪些词可以用,同种类有什么标准,都是您觉得行就行,当然最好对自己严格一点。

如果出个题目,结果把自己给难倒了,那表示更值得花时间思考,就像举哑铃一样,手臂酸痛到快举不起来,才有锻炼的效果,完全不费力的话,表示该加加重量了。

自从上次介绍了三题故事,就有些朋友在知乎与Weavi上,询问产生器的事(以后也会增加练习区),所以这次Jack先机智地准备好了——

井字法练习区

请容我介绍如何使用,首先先在Weavi开个帐号。

教小朋友写井字(写作练习井字法)(2)

登入后进入上面的链结,可以看到如下画面。

教小朋友写井字(写作练习井字法)(3)

点击尚未完成的题目,将展开第三层。

教小朋友写井字(写作练习井字法)(4)

点击最上方添加新内容后,保存,呈现如下画面,请注意,内容最下方会多出一行「添加申请中」,如此就完成每日的练习了。

教小朋友写井字(写作练习井字法)(5)

而您的申请,Jcak将不予通过233333

因为Weavi具备协作功能,在申请通过前,只有文章拥有者与申请发起者可见,通过后所有人都可见,如果全部通过,显示其他人的练习反而会造成干扰,反正自己随时可见就好。

倒是练习结束后,希望大家可以在八个关键字中,随便挑一个加入第二层,也就是加入新的题目,这样新题目将源源不绝,利人利己。如下:

教小朋友写井字(写作练习井字法)(6)

若认同今天的内容,希望大家可以每天固定时间练习,毕竟只觉得「唉唷不错喔。」而「玩」个一两次,不会有明显效果,就算并无写作的需要,当成一个促进思考的智力游戏也不错。

Jack

Weavi拥有此文章的版权

weavi.com 是属於作者的社区,也是内容协作平台,更是非线性的创作工具,欢迎各位多加莅临指导。也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公众号 iweavi,我们将会在这里推送包含写作技巧、投稿信息、作品推荐……等写作者们感兴趣的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