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的事搞定后,宇文泰算是解除了后顾之忧魏帝廓三年四月,他放心地离开长安视察北部边疆,四个月后等到了牵屯山,此时天气转凉,宇文泰突然病了,谁想这一病竟然不起,该来的名医圣手都来了,该吃的药也吃了,但病情不断没有改观反而露出恶化的迹象,宇文泰明白自己大限将至,不顾病体,下令立即返回长安,在撒手之前,他必须对身后的事做好安排,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北周皇帝宇文护有多厉害?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北周皇帝宇文护有多厉害(北周建立那些事)

北周皇帝宇文护有多厉害

世子的事搞定后,宇文泰算是解除了后顾之忧。魏帝廓三年四月,他放心地离开长安视察北部边疆,四个月后等到了牵屯山,此时天气转凉,宇文泰突然病了,谁想这一病竟然不起,该来的名医圣手都来了,该吃的药也吃了,但病情不断没有改观反而露出恶化的迹象,宇文泰明白自己大限将至,不顾病体,下令立即返回长安,在撒手之前,他必须对身后的事做好安排。

西巡队伍踏上了返程,一路车马劳顿,宇文泰奄奄一息,他开始担心自己坚持不到见到长安的那一天,于是命人快马传小司空宇文护火速赶来见面。

在宇文泰的子侄中,以宇文导、宇文护兄弟最受器重,大统十三年以防备柔然之名将独孤信从秦州调防河阳,以宇文导镇守陇右,巩固了关中的大后方,宇文导善于安抚百姓,军事水平也高,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可惜,他已经先宇文泰而去。

宇文护在大统十二年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封中山公,后大出镇河东晋升为大将军。于谨征江陵,宇文护率轻骑为先锋,取武宁,断江津,立功受赏之余也培养起军中的人脉。西魏建立六官制度后出任小司空。

宇文护听到叔父病重的消息,自然心急如焚,带着几个贴身护卫日夜兼程沿宇文泰回来的路迎头赶去。

两人相会于泾州,这时候宇文泰已经病入膏肓行将入木,大将军蔡佑、小司马贺兰祥在一旁侍奉。

病床前,宇文泰对宇文护道:我病成这般摸样,恐怕是不行了。孩子们年幼,寇贼未平,天下事就托付给你了,一定要勉力以成吾志。

叔父放心,孩儿定尽全力不负所托。

宇文泰的意思是世子宇文觉继承自己的位子,但是对于朝政来说,宇文觉太嫩,所以宇文护就是事实上的执政,以此确保宇文觉的位子稳定。

假如宇文泰是皇帝,宇文护称为托孤重臣,但是宇文泰只是一个权臣,虽然宇文泰只是把宇文家族的安危托付给他,但事实上宇文泰就是不挂名的皇帝,因此宇文护接受的实际上就是天下。

陡然受此重托,宇文护心中感激、悲伤交织在一起,禁不住涕泪交加。

宇文泰选中宇文护照顾自己的孩子们,还是有眼光的,宇文护小时候就因为方正有志度而为宇文肱所爱,普泰初自晋阳到平凉,年仅十七岁,宇文泰让他为自己管家,宇文护把家管得井井有条,宇文泰曾经叹道:这个孩子像我。从此,宇文泰常常说我得胡力,当时听到的人以为宇文泰说的是得到胡人武士们的支持。

但是,宇文泰不知道的是,自己曾经亲手做掉两位皇帝也算是屠龙高手,而宇文护将超过自己成为史上第一屠龙手,选择宇文护对宇文家族而言是个好事,但对宇文泰的儿子们来说却不见得是福。

后事托付完,宇文泰缓了缓便继续往回走,到了雍州北面的云阳宫,终于撑不下去了,一口气没上来就此撒手归天。

一代雄杰宇文泰走完了他五十二年的生命旅程,五十二年是一个传奇,他完成了从一个六镇小贵族子弟到帝国大佬身份的转变,如果没有六镇大动荡,他的命运也许同他的父祖们一样,成为一名大魏军官卫戍边疆,但碍于身份,他甚至不能走出武川镇,更不要说走上朝堂,那时候戍边的良家子上升的通道已经被堵死。

对大魏朝而言,六镇大动荡是催命符,同样,动乱也粉碎了宇文泰平静的生活,一次次把他推向人生的十字路口,他挣扎,他选择,他经历了太多的不幸和痛苦,但最终他收获了天下。

在通往人生巅峰的路上布满了死亡的气息,先是大哥,他那个克尽孝道的大哥死在叛军之手,接着是父亲和二哥被官军所杀,然后轮到他那最有英雄气的三哥,因为表现太出色为尔朱荣所不容,那时候他还很不起眼,也正是这个原因他能活下来,同时也由于生命中的贵人——贺拔岳的照拂。

从追随贺拔岳开始,宇文泰的噩梦才算结束,他的人生从此完全不同,机遇不断垂青,他有了自己的军队,有了自己的底盘,贺拔岳遇害,留给他更多的机会,他牢牢地把握住了命运的转折。

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知人善用,善于驾驭群豪,在他的手下干,只要你有才能,终究不会被埋没,很多人曾经是他的敌人,但却最终成为他的死士。

他崇尚儒术,明达政事,了解自己的短板和优势,利用周礼团结了汉人精英,努力打造出一个廉洁政府,在南北朝最黑暗的时代,西魏成为一个特立独行的清明存在,所以,他领导下的西魏最终压过实力更加强大的东魏绝非运气。

他走了,走在西魏国力蒸蒸日上的时候。

但身后,世子年纪尚幼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人辅佐,他放弃了那些与自己地位相当虎视眈眈的帝国大佬们,把侄子宇文护推向前台,可是,以宇文护的资历能够站稳脚跟,保证宇文家族的利益不受侵犯吗?

一切尚未可知,但宇文泰已经顾不上了。

为了稳定局势,宇文护秘不发丧,先到同州接管了中外府,直到入据长安后才发布了宇文泰已故的消息。

宇文护知道,长安城里迎接自己的一定不是鲜花和礼炮,那些自命不凡跟宇文泰地位相当的帝国大佬们,别说李弼、独孤信、赵贵、侯莫陈崇、于谨,甚至李远、达奚武等人,随便提溜出一个就比自己分量重。

元氏皇族中的不安定分子一定不会心甘情愿的听命于己,他们一定认为宇文泰的去世是皇帝亲政的机会,难保他们不会借机闹事。

自己虽说身受顾命,但群公肯定不服,必须尽快确立自己的权威,让大家认同自己的新角色,这头一脚该如何踢?

众柱国中,宇文护同于谨的交情最好,当年随于谨南下,于谨对自己一直非常客气,曾刻意同自己结交。

宇文护秘密造访了大司徒于谨,于谨成名很早,属于跟贺拔岳同时代的英雄人物,但他的仕途一直不顺,后来经宇文泰的赏识提携才有了今天八柱国家的名位,所以于谨对宇文泰充满了感激。爱屋及乌,于谨一定不会辜负宇文泰的期望。

果然,于谨很痛快地表态:我同丞相情深骨肉,今日之事既然是丞相所定,我一定以死维护丞相遗命,只是到时请中山公一定不要辞让。

宇文泰虽然早已废掉了大丞相任大冢宰,但老人们仍然习惯上称他为丞相。

于谨担心宇文护一旦退让,不管是不是真心,难免有人会顺杆溜,局面就不好控制了。宇文护知道自己没有退路,硬着头皮也要上,也顾不得谦虚那一些俗套了,于是点头应承。

两人又密谋了一番,把能想到出现的情况都一一做了预案。

第二天,宇文护召集群公会议。

众人嘁嘁喳喳,满不在乎,没有人将宇文护这个后生晚辈放在眼里。是啊,大家都是前辈级的,你宇文萨宝不过一个子侄辈的,让我们大家听你的,可能吗?尤其是赵贵,俨然以六府总管自居,根本不拿萨宝当回事。

关键时刻,于谨挺身而出,他声色俱厉地吼道:过去帝室倾危,想要问鼎的人不少。丞相志在匡扶魏祚,投袂荷戈,才有今日大魏中兴之事。现在上天降祸,丞相故去,嗣子虽然年幼,而中山公既是丞相从子,又受丞相顾命,军国之事理当由中山公处理!大家齐心协力,共同辅佐安定世子才是人臣的本分!

老于谨一席话掷地有声,众人不禁色变。

宇文护道:这是家事,我虽然愚昧,不敢推脱。

过去,于谨等柱国大将军们同宇文泰平起平坐,身为晚辈的宇文护在大家面前常执子侄礼,今天既然宇文泰将大事托付给他,今日的萨宝便是大家的领袖。

于是,于谨立起身上前几步,拜倒在宇文护面前,朗声道:公若统理军国大事,瑾等从此便有依靠了。

于谨带头这一拜,在座群公不管情不情愿,只好随后一起上前拜倒,这一拜算是正式确立了宇文护的地位。很快,朝廷传出旨意,加封宇文护为柱国大将军。

在宇文护的安排下,宇文觉就任太师、大冢宰。当年十二月,魏恭帝下诏将岐阳之地封为宇文觉的采邑,上号周公,周朝开始萌芽了。

事实上,宇文护必须这么做,否则,宇文护这个执政对谁负责?毕竟,同皇帝之间还隔了一层。

宇文泰丧礼完毕后,宇文护派人传话给魏帝元廓:到了该让位的时候了。

于是,古老的禅让制再次新瓶装旧酒,继大魏朝在东边退出十二年后,西边的大魏也终于走到了尽头。

大宗伯赵贵持节奉上禅位册书,民部中大夫、济北公元迪将皇帝玺绶献给新主。

按照既定程序,准天王宇文觉还不能接印,禅让的规矩规矩不能少,宇文觉以德薄才浅难当大任为由推辞,百官公卿一起劝进,最后宇文觉勉为其难地勉勉强强地接受了元廓的辞职。

就这样,国家由魏朝变为周朝,周公升级为周天王。

下台皇帝元廓不情愿地走出皇宫,暂时寄住在大司马独孤信府上,从过往经验看,落地凤凰通常不得善终,等待元廓的命运将会如何?

新年后,正月初五(元年春正月辛丑)又举行登基大典,按照鲜卑风俗,集百官于路门,柴燎告天,大赦天下,原皇帝元廓降为宋公,追封宇文泰为周文王。

百官商定,按五行相生相克,魏为水德,周当为木德,因为文王出生的时候有玄气祥瑞,所以服色尚黑。

然后就是大封文武。

原八大柱国中宇文泰、元欣、李虎已经去世,周国内阁成员权力开始重新分配,大司寇常山郡公于谨、大司空彭城郡公侯莫陈崇位置不变,升大司徒、赵郡公李弼为太师兼任大司徒,大宗伯、南阳公赵贵为太傅、大冢宰,大司马、河内公独孤信为太保、大宗伯,柱国、中山公宇文护为大司马。

表面上看,李弼、赵贵、独孤信高升了,赵贵好像接替了宇文泰的位子,实际上,宇文泰之所以说了算关键在于他一直保留了都督中外诸军事的职位,因此,赵贵的天官比起宇文泰可差远了,宇文泰是真正的首席执政大臣,赵贵却要听宇文护的。

独孤信虽然升为太保,荣誉提高了,实际职位却由大司马转为大宗伯,大司马掌兵,大宗伯主管科教文化事业,从此独孤信彻底失去了兵权。

两人心中多少都有点不痛快,独孤信稳重内敛,心中虽然愤怒面上却不动声色,赵贵却是直性子,心里装不下事,心里不痛快,脸色就不好看。

三师中只有李弼心平气和地接受了新职位,李景和已经六十四岁了,身体也不好,已经没有了争强好胜之心。

随即,宇文护提拔了一批人,晋升大将军宁都公毓、高阳公达奚武、武阳公豆卢宁、小司寇阳平公李远、小司马博陵公贺兰祥、小宗伯魏安公尉迟迥等为柱国大将军。

这样一来,柱国大将军就显得不是那么耀眼夺目了,几日后,为了安抚勋臣权贵,新朝对老柱国们再行封赠,行封建,立诸侯,作为周的藩屏,以太师李弼为赵国公,太傅赵贵为楚国公,太保独孤信为卫国公,大司寇于谨为燕国公,大司空侯莫陈崇为梁国公,大司马、中山公护为晋国公,采邑各万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