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7口给邻居投毒三年(北京小伙与父母同睡18载后)(1)

前言

“爷爷只喝啤酒,奶奶只喝露露,我在露露里下毒,肯定不会伤到爷爷。”

2013年国庆节,18岁北京男孩小潘送给奶奶一箱露露饮料,这箱杏仁露里每一盒都被注入了有毒物质——亚硝酸钠

奶奶喝了一瓶后,又呕吐又腹泻,怀疑是杏仁露变质了,便将剩余的饮料全部还给了小潘。

投毒、故意杀人,最高可判死刑,下毒前小潘已查过相关罪名和刑期,内心一直惶恐不安,看到奶奶安然无恙,有毒的饮料又退回来,他反而松了一口气。

之后,小潘开始一点点销毁那箱有毒的露露。可计划赶不上变化,他怎么也没想到,最后剩下的9瓶饮料,被他处理之后竟转手多次,最终惹出祸端,害死一个无辜的男孩。

2014年1月6日凌晨,一个叫浩浩的5岁小男孩,喝了其中一盒有毒的杏仁露,因亚硝酸钠中毒,不幸身亡。

出于什么原因,19岁的小潘要狠心毒害自己的奶奶?已经当作垃圾扔掉的有毒饮料,又是如何阴差阳错地到了浩浩手里,害得他毒发身亡?这一切还得从小潘所住的8平米小房间说起。

一家7口给邻居投毒三年(北京小伙与父母同睡18载后)(2)

蜗居18载 郁闷难当

说起土生土长的北京男孩,人们往往会用“幸运儿”的眼光去看待,认为生在北京,无论是住房还是上学,都有外地人羡慕不来的优势。

然而,小潘却没这么幸运。他的父亲是患有侏儒症的残疾人,身高仅1.2米,母亲虽不是天生残疾,却也因摔伤腰椎而驼背

因为身患残疾,小潘的父母没有自己的住处,只能和小潘的爷爷奶奶挤在一个房子里,这个房子还小得可怜,仅39.8平方米大

爷爷奶奶是屋主,住在较大的主卧,作为“寄宿者”,小潘的父母睡在8平方米大的次卧

8平方米,一台电视机、一张书桌、一个衣柜,再加一张双人床,塞得满满当当。

因为无法多容纳一张床,自出生起,小潘就只能父母同睡一张床,一睡就是18年

一家7口给邻居投毒三年(北京小伙与父母同睡18载后)(3)

“从16岁开始,每晚都很难入睡,总是在想旁边没有爸妈多好。”

几岁的孩子无论身材还是心理,对独立空间的需求都不那么大,但18岁大、身高1.8米的大男孩,再明事理也会对这样的居住环境有想法。

“从来不敢邀请同学来家里玩,怕被人笑话……在我眼里,他们都很富裕。”

残疾的父母、贫穷的家、逼仄的居住环境,让处于青春期的小潘自卑不已,大高个儿的他甚少挺起胸膛直起腰。

住房危机 矛盾升级

2008年,小潘念初二,他家所在的地区房价不停飞涨,有一天放学回家,他听见奶奶对父亲下“逐客令”,奶奶说:“政府有残疾人保障房,你们去申请一套,搬出去。”

这天以后,小潘的父母开始为申请保障房奔走,可申请之路却没那么顺利。

一开始,他们家的家庭年收入是符合申请标准的。但轮到政府复核时,在汽修厂当喷漆工的父亲涨了一点工资,家庭年收入超标了,申请就这么黄了。

保障房没有资格,赚钱能力又有限,买商品房根本是奢望,因此,小潘一家三口,只好继续寄居在那间8平方米大的房间里。

尽管表面上一切恢复如初,一家5口的关系却暗流涌动。小潘的父亲开始频繁与两位老人争吵。

小潘的父亲认为家里的储藏室可以给小潘当房间,但爷爷奶奶却坚称里面有很多东西,腾不出来。

一家7口给邻居投毒三年(北京小伙与父母同睡18载后)(4)

“有什么腾不出来的,之前又不是没住过人。”

原来,储藏室虽小,却也住过人,小潘的小姑嫁人以前就住在里面。至于里面的东西,他的大姑则说:“没有值钱的东西,都是一些捡来的破烂。”

“妹妹嫁人以后,他就堆了那些东西,成心的!”

既然储藏室能住人,又没有值钱的东西,为什么爷爷执意不肯腾出来给孙子住呢?都说隔代亲,怎么潘家就不是呢?

几次争吵后,爷爷奶奶说了心里话:“不能一直养着你们,不然会太依赖,一直啃老。”

一家7口给邻居投毒三年(北京小伙与父母同睡18载后)(5)

在老人家看来,只要自己一买东西一花钱,儿子就满脸写着不高兴,二老认为儿子这是在传达一种啃老的思想,即“你们不应该花,应该给我留着”。

那么,小潘的父母是否真的这样想呢?是两位老人因为儿子啃老而寒了心,还是自己多心?

对于啃老一说,小潘的大姑表示不认同,她为弟弟一家打抱不平:“啃他们什么了呀?不就是住在那儿吗?是他们不去工作了在家就坐着吃,等他们养着了?”

“生活上肯定有磕磕绊绊的时候,亲情太少了。”

在这个家庭里,关于房子的争吵是一个导火索。在小潘看来,长辈们的关系不睦是另有原因的,也因为这个原因,小潘选择了奶奶作为发泄怨气的对象。

原来,在父亲与爷爷的一次争吵中,小潘无意中偷听到一个秘密:现在的奶奶并不是父亲的亲生母亲。

一家7口给邻居投毒三年(北京小伙与父母同睡18载后)(6)

知道这个秘密之前,小潘从未对爷爷奶奶的爱产生过质疑,也没觉得爷爷奶奶和他们一家三口分开做饭、分开吃饭有什么问题。

但得知此事后,他不得不按照自己的理解,将所有事情串联起来,并得出一个结论:“奶奶与父亲之间没有血缘关系,并不会真心对我们一家好。后老伴儿都是会争房产的。”

从此,小潘对奶奶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他不再同奶奶打招呼,甚至在路上遇到也视而不见。

“奶奶也感觉到了我的变化。”小潘说,奶奶曾经找他谈话,说“小的时候还知道说两句好话,长大了却对老人理都不理”。

一家7口给邻居投毒三年(北京小伙与父母同睡18载后)(7)

因为担心失去这间住了18年的房间,害怕一家三口流离失所、露宿街头,小潘便对奶奶动了杀机。

“或许奶奶不在了,爷爷就不会赶我们了。”

致命饮料 多次转手

“我是技校的学生,学校里做实验的亚硝酸钠被我弄洒了,我买它赔给实验室。”

2013年7月12日,小潘坐公交车来到北京某化工技术有限公司,谎称自己失手打翻亚硝酸钠,需要买一点赔给实验室。

因为样子老实,又有学生证,小潘顺利买到了500克含剧毒的亚硝酸钠。毕竟卖家作为一个正常人,压根想不到一个中学生会下毒谋害自己的亲人。

2013年9月10日,小潘收到了网购的一箱杏仁露,找了个没人的地方,捻了一撮亚硝酸钠,用注射器逐个逐个地注入。

“上过化学课,凭直觉,应该有20克”

2013年国庆节,小潘将这箱掺了剧毒的露露送给奶奶。奶奶喝了一瓶后,又呕吐又腹泻,怀疑是杏仁露变质了,便将剩余的饮料全部还给了小潘。

投毒、故意杀人,最高可判死刑,下毒前小潘已查过相关罪名和刑期,内心一直惶恐不安,看到奶奶安然无恙,有毒的饮料又退回来,他反而松了一口气。

一家7口给邻居投毒三年(北京小伙与父母同睡18载后)(8)

“我当时已经没有要毒死奶奶的想法了。”

之后,小潘开始一点点地销毁那箱有毒的露露。为了防止奶奶起疑心,小潘隔几天扔两瓶,或者趁家里没人,将饮料倒进马桶,假装是自己喝掉的。

因为住处实在狭小,小潘经常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处理这些露露,所以前后拖了3个多月,也没完全处理干净。

2014年1月5日,不知情的小潘母亲无意中发现剩下的9盒杏仁露,因为曾听小潘奶奶说过好像变质了,她便将这些杏仁露连同外包装纸箱一同扔到小区的垃圾桶里。

一家7口给邻居投毒三年(北京小伙与父母同睡18载后)(9)

11时50分,小潘母亲才离开两分钟,拾荒的李大娘发现了这些杏仁露。过惯苦日子的她,见到这样的好东西,像捡了宝一样高兴,赶忙放在三轮车上。

过了一会儿,李大娘拉着一车废品赶到废品收购站,因为与收购站的老板关系较好,李大娘便好心送了3盒给老板娘。因为不好意思说是捡来的,李大娘撒谎说是别人送的。

经营废品收购站的是一对安徽夫妻,男的叫老郑,44岁,14岁时跟随收废品的父母来北漂,后来与同乡相识、成家,先后生下一女一子。

老郑年近40岁才有了儿子浩浩,自然将其当成宝贝疙瘩。为了能让浩浩吃饱穿暖、接受好的教育,老郑夫妇俩省吃俭用,什么都以儿子为先。

一家7口给邻居投毒三年(北京小伙与父母同睡18载后)(10)

因此,这3盒杏仁露,夫妇俩谁也没舍得喝,都想着留给5岁的儿子浩浩。

当晚七点,浩浩喝了一盒有毒的杏仁露,玩了一天的他嚷着先睡觉再吃饭,说着便躺上床睡觉。

谁知,睡了不到十分钟,突然疼得在床上打滚,一会儿功夫,嘴唇发紫,脸色乌黑发青,上下牙紧紧咬在一起。

即便送医及时,由于毒性强、孩子抵抗力弱,可怜的浩浩最终还是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一家7口给邻居投毒三年(北京小伙与父母同睡18载后)(11)

死亡原因——亚硝酸钠中毒。第二天,得知孩子死于中毒后,浩浩的父母强忍悲痛,报了警。

警方顺着那3盒有毒的露露,找到了捡废品的李大娘。却发现李大娘也住进了医院,原来,她在送饮料给浩浩妈之前,自己也喝了一盒,卖完废品回到家便不省人事。

“不知道饮料里有毒,要是知道的话,就是拿刀杀了我,我也不会送给别人的。”

“我自己虽然捡回一条命,但也被毒的伤残了。”

为了洗脱嫌疑,李大娘说出了饮料的来源,让线索回到了那个垃圾桶。警方通过监控,找到了小潘的母亲。

面对突然而至的警察,小潘的母亲一脸纳闷:“扔过期饮料有什么问题?”

等警察说明来意后,她彻底慌了神。随后,正在技校上课的小潘被带回警局,向警方交代了实情。

“饮料我买的,里面有亚硝酸钠,原本想让我奶奶一天一盒,毒死她的。”

一家7口给邻居投毒三年(北京小伙与父母同睡18载后)(12)

判刑入狱 悔恨终生

2015年4月2日,10点半,刚过完20岁生日的小潘被带上法庭,身高1米8的他,低着头驮着背,宽松的T恤罩在他瘦削的身上,稍显肥大。

坐下后,小潘环顾四周,却没看见家人的身影。庭审那天,他的家人一个也没露面。

“我对于指控事实和罪名没有意见。”听完公诉人的指控,小潘用一口纯正的北京腔回道。

一家7口给邻居投毒三年(北京小伙与父母同睡18载后)(13)

因为小潘实施犯罪行为时,刚成年不久,又是在校学生,因此委托了社会调查员对他进行调查。

“这个孩子特别乖,从来不和那些不好的孩子玩。”

“绝对是个老实孩子,他这么做肯定是一时糊涂,还年轻,一下子想歪了,才做错事。”

走访过程中,调查员听到的几乎都是正面评价,街坊邻居对这个大男孩深表同情,他们觉得小潘之所以会走错路,一半是不懂事,一半是被逼无奈。

有的邻居同情他的遭遇,说:“他和他爸妈,18年都睡在一张床上,房间又小,孩子肯定有想法。”

有的则委婉谴责爷爷奶奶,认为是他们的不通情理将孩子逼上了这条路,“作为长辈,亲情太淡了,对晚辈太不考虑了。”

也有人小声说祸都是小潘奶奶引起的,“不是亲奶奶,从小他奶奶抱都没抱过。”

最令小潘感动的是,犯了罪的他,不仅得到这些街坊邻居心理上的同情,还得到了行动上的支援:邻居们自发的签字摁手印,请求法院对他进行轻判。

一家7口给邻居投毒三年(北京小伙与父母同睡18载后)(14)

经过这些调查,结合小潘的成长经历、心理评估结果等因素,调查员认为小潘犯罪的根源不在家庭矛盾,而在他的心理问题。

“他太消极了,将压力、担忧,过度解读了。认为自己总有一天会被逐出家门,即使这个事情还没发生。”

同时,调查员还发现,小潘的爷爷奶奶跟父母这两代人之间,缺乏沟通和信任,积压了很多矛盾,而这些矛盾,加重了小潘的生存危机。

“他们没有教会孩子正确的家庭观念。”

法庭上,小潘得知这套房子是爷爷奶奶共同出钱购买的,他很意外,他说:“我不知道这件事,我下毒就是不想奶奶继承房子,赶我们走。”

当被问如果早点知道这件事,会不会对奶奶下毒,小潘毫不犹豫地回道:“不会!”

可惜世上没有“如果”,一切已成定局。小潘奶奶侥幸逃过一劫,有毒的露露却在多次转手中,阴差阳错地毒死了5岁的浩浩。

一家7口给邻居投毒三年(北京小伙与父母同睡18载后)(15)

4月9日,办案检察官给小潘母子俩安排了亲情会见。那天,小潘从头到尾都没哭诉自己有多不幸,只是反复叮嘱母亲:“你们要和他们搞好关系,我最怕他们轰你们出去。”

对小潘来说,坐牢是自己应得的惩罚,但他最怕父母因为他犯下的错,被爷爷奶奶轰出去。

2015年6月26日,北京海淀区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处小潘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1年。

“这不是一般的事儿,他是要我们的命,我能原谅他吗?!”这起投毒案过后好长一段时间,小潘的爷爷仍然无法原谅他。

或许有一天,小潘会获得爷爷奶奶的原谅。但他永远无法获得浩浩父母的原谅,永远无法获得自己的原谅。

进看守所时,距离小潘从技校毕业,仅有半年时间。原本半年后,他就可以出来求职工作,未来拥有无限可能,如今却只能在高墙电网中懊悔不已。

一失足成千古恨。纵有天大的矛盾,也不要跌破法律的红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