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分为四部分(诗经四卷)(1)

框高21.3cm,广14.8cm。半页8行,行18字,白口,左右双边。

钟惺(1574-1625年),字伯敬,号退谷,竟陵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官至福建提学佥事,和谭元春同为明代后期文学流派“竟陵派”的领袖。评点《诗经》是钟惺最为重要的《诗经》研究著作。钟惺《诗经》评点书成之后,凌蒙初给予高度评价:“领会要旨,表章性情,摘发字句,标示指月,为言虽无多,而说《诗》诸法种种具备,予读而快心。”(《钟伯敬批点诗经序》)。凌蒙初不但赞扬钟评,还在自己撰写的《孔门两弟子言诗翼》中杂采钟惺等六家诗评,“经文圈点俱从钟伯敬本,诸评语圈点则不按,窃有取焉。”此外,钟惺的《诗经》评点在当时还被其他评点家摘录引用,例如徐奋鹏的《采辑名家批评诗经删补》、魏浣初的《批点毛诗振雅》等都辑入钟惺的评点,从中可窥钟惺的《诗经》评点影响之大。钟惺对《诗经》研究较多,《四库全书》收录题名钟惺所著的有《诗经备考》二十四卷、《诗经图史合考》二十卷、《古名儒毛诗解十六种》二十四卷、《五经纂注》五卷,以及《诗经评点》四卷。除《诗经》评点外,其他几种,谬误较多,疑为托名之作,且《四库提要》评价亦不高:如评《诗经备考》二十四卷是钟惺未成之本,后又被增损成书,此书“拾钟之余绪”,没有什么价值;《诗经图史合考》二十卷“杂考《诗》之名物、典故,亦间绘图,故称《图史合考》”,但有“不知何所取也”之弊;《古名儒毛诗解十六种》二十四卷“编取古人说《诗》之书”,但也“谬陋殆难言”,没有什么妙解新义;《五经纂注》五卷亦谬陋太多。

钟惺评点本《诗经》有初、再评之分。初评,即有吴兴刻本问世,此后钟惺又再次评点,相继出现多种刻本。其版本至少有四个,吴兴初刻本、增刻新评本、凌氏朱墨五卷本、稍后之四卷本。闵氏三色套印本刻于泰昌元年(1620年)。凌氏朱墨刻本卷首有凌蒙初《钟伯敬批点诗经序》,其中说到:“吾友钟伯敬,以《诗》起家。在长安邸中,示予以所评本。予读而快心。”凌氏朱墨刻本中收录钟惺《诗论》,且用两色分别标明钟评二次评点,这说明凌氏朱墨刻本以钟惺二次评点为底本,刻于万历末年之后。

甘图珍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