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法点(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重点)(1)

一.关于“略读”

为了更好地贯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的精神, 按照全套教材关于语文知识能力训练点的总体安排,七年级下册重点训练精读和略读。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略读。

略读是与精读相对而言的。古人很重视略读,诸葛亮读书“独观其大略”,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70多年前, 在抗战大后方的四川成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与朱自清先生曾合著《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指导举隅》。 这两部著作至今仍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经典性文献。

作者在《略读指导举隅》前言中,曾谈到略读的重要性: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单篇短什,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这就是“略读”。

就教学而言 ,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学生在校的时候,为了需要与兴趣, 须在课本或选文以外阅读旁的书籍文章;他日出校之后,为了需要与兴趣,一辈子须阅读各种书籍文章;这种阅读都是所谓应用,使学生在这方面打定根基, 养成习惯,全在国文课的略读。

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其弊害是想象得到的,学生遇到需要阅读的书籍文章, 也许会因没有教师在旁作精读那样的详细指导,而致无所措手。现在一般学校,忽略了略读的似乎不少,这是必须改正的。①

如果说精读是指深入细致地研读,略读就是快速阅读书籍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通过精读了解某一本书籍或某一类文章的特点后,就可以推而广之, 去略读其他许多同类书籍文章。

二.略读的要求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略读是一种非常实用的阅读能力。

略读的要求主要有两点:一是要加快阅读速度,不必咬文嚼字,字斟句酌, 二是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不致遗漏重要信息。

这就要求略读时必须有所选择,可以先把文章粗略地浏览一下,看看文章中是否有自己需要或感兴趣的信息, 然后了解这篇文章的题材和体裁,以便运用相应的阅读方法,进行浏览或跳读,也就是说,可以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要点。

指导学生略读,重在观其大略,粗知文意。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不要在只言片语上纠缠,也不追求对所有细节都理解。

如《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有2100多字,“预习”中就要求“略读课文,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尽量在5分钟内读完”课文。《 驿路梨花》要求“略读课文,注意这个故事写了哪些人物,看看他们分别做了什么事”。至于短文两篇所选的《陋室铭》和《爱莲说》, 必须认真阅读课文,就不能只停留在略读的层面上了。

三.单元教学建议

本单元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本单元的课文,从内容上来说,都关乎立德修身,对学生来说是十分切近的主题,应该实实在在引导学生感受其中人物的思想品格和价值追求;从表达上来说,各有特色,如《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写话”风格,《驿路梨花》悬念和误会的设置,《最苦与最乐》 的严谨思路和平实而略带书卷气的语言等。无论对于内容还是表达,都应该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第二,叶圣陶先生指出:略读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并不等于说不需要教师的指导,不过略读指导与精读指导不同;略读指导需提纲挈领, 期其自得。所谓“需提纲挈领”,是说一些阅读的基本方法在精读课文时已经训练过了,现在让学生在略读时候应用,正是练习的好机会。(《略读的指导 ———〈略读指导举隅〉前言》)

因此,略读的练习,教师需要放手让学生去读,不要像讲教读课文一样去精细分析。 可以指导学生运用一些方法去略读,例如从题目猜想文章内容、从题目产生问题、注意每一段的段首句、注意结尾与开头的呼应等。

第三,略读和精读可以有机结合,二者各自承担不同的功能。就像《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课的“预习”提示的那样,第一遍略读, 大致了解主要内容;第二遍细读,边读边思考,画出疑难之处。

本单元的三篇现代文都可以先通过略读理解大意,再细读重要的语句、段落。 这种方式在考试中,特别是在阅读量日渐增加的考试中,也有着非常实际的应用。

第四,要指导学生课外扩展阅读。课外扩展阅读是略读方法的更广阔的训练场,特别是在需要阅读的文字量较大的情况下,不可能全部精细化阅读, 就应该首先使用略读的方法,对阅读对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以此确定阅读重点。这样可以提高阅读的效率。

①叶圣陶《略读的指导———〈略读指导举隅〉前言》,见《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 254页~255页。

THE END

文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官网

图片/语文教与学

收集/谢冉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