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书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初一上学期地理第三节)(1)

中国地图出版社初中一年级上册地理第三节专项讲解: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一共有4个知识点(红色),与大家分享。

本次内容应用性比较强,也是很多孩子头疼的内容,请大家务必让孩子多做习题练习。

由于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及应用是很多孩子学习地理的第二个障碍,将用单独篇幅介绍。(第一个障碍是地球四季的产生,上节地理课单独一章篇幅讲解,可查询)第一课。

七年级地理书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初一上学期地理第三节)(2)

图A:山地和盆地示意图

七年级地理书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初一上学期地理第三节)(3)

图B:山谷、鞍部、陡崖示意图

七年级地理书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初一上学期地理第三节)(4)

图C: 山顶(1)、山脊(2)、山谷(3)示意图

1,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中间数值高、四周低。(如图A左所示)

盆地: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中心低,四周高。(如图A右所示)

2,山谷:等高线弯曲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如图C中3所示)

山脊:等高线弯曲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如图C中2所示)

3,陡崖:数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如图B中右图所示)

鞍部: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分。(如图B中中间图所示,图C中3所示)

4,地形图的应用

(1)水库修建:库址建在有利于集水的盆地;水坝建在坝长最短(工程量小)和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中(山谷)

(2)道路建设(公路、铁路):

铁路建在坡度较缓慢的地方(等高线密度较稀疏)的地方,避开陡崖、陡坡。

公路往往需要盘山建设,坡度较缓慢的地方(等高线密度较稀疏)。

(3)引水渠:由高地势向低地势引流(避开鞍部)。

(4)山区旅游营地:不能选择山谷(大雨会引发洪水)。

(5)土地利用:平原做耕地,山坡发展畜牧业,山地发展林业,建设用地多选择平原、河流和交通路线附近。

七年级地理书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初一上学期地理第三节)(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