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家庭教育#

在毛主席《沁园春》中,对中国历朝历代文化底蕴作了一番经典的评论:“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在伟人心中,大宋朝的文采是与盛世大唐并驾齐驱的。

大宋宫词苏大人怎么死的(原创大宋词坛苏)(1)

宋词的体量之沧海巨大,词作者之灿若繁星。在宋代词坛众多词人中,分为两大门派:“豪放派”和“婉约派”。苏轼和辛弃疾则是“豪放派”的门面担当,并称“苏辛”。

大宋宫词苏大人怎么死的(原创大宋词坛苏)(2)

开篇先看两位大家的一首境界作品,来进行一次人生体会的对比:

《浣溪沙》

苏轼

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

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大宋宫词苏大人怎么死的(原创大宋词坛苏)(3)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

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大宋宫词苏大人怎么死的(原创大宋词坛苏)(4)

什么感觉?是不是有返朴归真,一览众山小的惊艳之感?当你走遍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后,蓦然回首时才有这般的意境。

谁人不是经过忙忙碌碌的时光,等到老迈了才发现,静处闲看,平平淡淡才是真谛,最美的味道是清欢。

大宋宫词苏大人怎么死的(原创大宋词坛苏)(5)

第二回合再来一次词牌名《西江月》的对比吧: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大宋宫词苏大人怎么死的(原创大宋词坛苏)(6)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现。

大宋宫词苏大人怎么死的(原创大宋词坛苏)(7)

这两首词牌名同为《西江月》,也同为传世之佳作。两位词人文学造诣之高,早已达到了信手拈来,举重若轻的境界。

细细看来,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放在平常都普普通通,但搭配一起放在词句中,却达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意境跃于纸上。

尤其是辛弃疾这首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秋风半夜鸣蝉”,与天下第一元曲《秋思》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有异曲同工之妙。

大宋宫词苏大人怎么死的(原创大宋词坛苏)(8)

第三回合就进行传统节日上的传世作品比较吧。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大宋宫词苏大人怎么死的(原创大宋词坛苏)(9)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大宋宫词苏大人怎么死的(原创大宋词坛苏)(10)

这两首词可以说是苏辛的巅峰对决,任何一首都在中国文坛有着超然的地位。

苏轼这首《水调歌头》,全词清丽雄阔。在《人民日报》40首最受喜爱的诗词评选活动中,力拔头筹,绝非浪得虚名。获奖点评如下:此词上阙望月,既怀逸兴壮思,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下阙怀人,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别离,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

辛弃疾这首《青玉案·元夕》词中的千古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相信无人不知。全词构思精妙,用词华丽精致。先用大量笔墨渲染了元宵节的热闹景象,而后笔锋一转,以冷清作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升华了全词的意境。

大宋宫词苏大人怎么死的(原创大宋词坛苏)(11)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十年生死两茫茫,尘满面,鬓如霜”,“莫听穿林打叶声”,“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少年不识愁滋味”,“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太多太多的传世佳句,苏轼和辛弃疾,他们文学造诣的光芒早已万丈高扬,早已不需要我们今天的人去评论。究竟是谁更胜一筹,也许已经不再重要。

对此事,大家怎么看?欢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