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扔生活垃圾(宁波人竟然把垃圾放进冷库保鲜)(1)

宁波海曙区的东鼓道位于鼓楼地铁站旁,是一个地下商业区。开张一个多月以来,吸引了周围观光的游客和附近工作的白领前来用餐。饭点时分,人流密集,翻桌很快。对于一个主打美食的地下空间来说,垃圾处理是挑战。东鼓道的运营者采用冷藏厨余垃圾的方法,隔绝了异味对顾客的影响。

宁波扔生活垃圾(宁波人竟然把垃圾放进冷库保鲜)(2)

垃圾的冷气生活

在东鼓道地下二层的垃圾库房内,记者看到一个面积达200平方米,占了库房一半大小的“大冰箱”。银白色的铝合金直达天花板。外壳制冷机发出嗡嗡的轰鸣。这是东鼓道放置厨余垃圾的冷库。

此时冷库外壳上的温度计显示为6摄氏度。“这个温度是根据实际需要,自动调节的。垃圾量越多,温度越低。最低可以达到零下2度。”东鼓道运营方总经理温伯华解释道。

吴师傅是东鼓道美食广场的清洁人员,“我的工作就是把顾客吃剩的厨余垃圾需要用两层垃圾袋密封好,放入垃圾房的分类区。分类区的垃圾桶一满,就放入冷库。”据介绍,地下一楼的商家则是自行封装厨余垃圾并送至垃圾库房,再由清洁人员送入冷库。

说话间,吴师傅把冷库门打开。记者看到,冷库内已经放置了4排垃圾箱,将近有50个。站在库外,一股一股的冷气冒出,却闻不到丝毫异味。直到记者走进冷库,靠近垃圾箱时,才有一点点怪味。

晚上10点半闭店之后,厨余垃圾车到达东鼓道。一天内产生的厨余垃圾通过库房外的6号货梯运到地面,“最后经过垃圾厂处理,厨余成为猪饲料。”温伯华介绍说。

离垃圾冷库最近的捞面店老板说,平时闻不到味道,只有在晚上运送垃圾的时候,才会闻到一点。“那时候已经打烊了,不会影响到店里的生意。”

宁波扔生活垃圾(宁波人竟然把垃圾放进冷库保鲜)(3)

“保鲜”垃圾的背后

东鼓道是一个主打美食的综合体,餐饮类店面占总店面数的57%。”温伯华说,“地下一层是品牌餐饮店,地下二层是美食广场。”开业一个多月以来,吸引了大量游客,“开业第一周人流量日均六七万。目前,节假日的日客流仍维持在5万人次以上,工作日一般则在平均每天3万余人。”

人多、主打美食小吃,同时考虑到这是个地下封闭空间且厨余垃圾车市区限行等因素,“叠加起来就会产生一个巨大的难题:大量厨余垃圾无法得到立即处理。”如何避免暂存厨余垃圾产生的异味问题影响到前来东鼓道的游人顾客,这是运营方设计规划前就在思考的问题。

东鼓道的垃圾库房是运营方投资500万元建成,用于统一收纳100多家商户产生的生活和厨余垃圾。而这个冷藏库更是建设的重点,为的就是用来“保鲜”厨余垃圾,隔绝异味。“听起来就很奢侈,垃圾可以天天吹冷气。”温伯华说笑道,“但非常必要,因此不计代价。”

据了解,这种垃圾冷库的原理是将垃圾置于温度在0℃左右冷库内封存,延缓其腐烂速度。减少垃圾腐烂产生的二氧化硫,有害细菌、微生物等在空气、水流等生态环节的恶性循环,从而达到环保回收。

为了“好生伺候这些垃圾们”,运营方还聘请了50名清洁人员,按照回收、分类、清运等细分程序来做好垃圾处理工作。在美食广场,记者看到清洁大妈迅速地将牙签、餐巾纸从剩菜剩饭中分离,分别放入清洁小车上不同的垃圾袋,运到垃圾房,交由分类人员进行下一步处理。

宁波扔生活垃圾(宁波人竟然把垃圾放进冷库保鲜)(4)

“冷藏垃圾”能推广吗

再过几天就是“十一”黄金周。温伯华说,这是东鼓道垃圾处理能力面临的一次考验。据了解,前期估算游客量最高峰期间,每天东鼓道将产生60桶左右的厨余垃圾,而大冰箱的设计容量为100桶,“余量可观。”不过,毕竟是东鼓道未曾面临过的游客量,运营方还是未雨绸缪,早早做起了准备。

为避免冷库过载,库房无处放置厨余垃圾,东鼓道在垃圾减量、减空间上下起了功夫。商户送来的垃圾,工作人员把塑料可乐瓶、易拉罐、奶茶杯等专门拣出来压扁,还将加快生活垃圾转运的频率。

在温伯华看来,由于像东鼓道这样大型的地下商业综合体在国内尚属少数,“像杭州也有地下商业空间,但是厨余垃圾产生量并不会特别多”,因此冷藏垃圾的做法并不多见。未来,随着各大城市地铁建成,城市空间向地下拓展,东鼓道解决厨余垃圾的方法,或许值得推广。

宁波扔生活垃圾(宁波人竟然把垃圾放进冷库保鲜)(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