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宗教中,有一最神秘,最独特的教派,它就是禅宗。神秀和慧能分别作了两首诗,使禅与诗融合为一体,在中国的诗作和诗学上产生重大的影响,如元好问所说:“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

禅人以诗来寓寄禅理,诗人以禅理趣纳入诗中,进而以禅理来建立诗的创作理论,禅与诗融成一体,不明白诗,也不足以明禅,不懂禅,也几乎不能确知禅人寓道的诗篇,也几乎不能深知以禅论诗的奥妙秘,所以明禅论诗,是谈诗论诗的重要课题了。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感悟(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1)

《无相偈》

神秀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无相偈》是唐代高僧神秀所作的诗偈。原偈共四句二十字。前两句以菩提树与明镜台,比喻身心之本性明净纯洁;后两句表示要时时注意修身的功夫,摒除各种尘俗贪欲杂念,使心性永远保持洁亮光明。此偈形象生动,富含哲理。

《六祖示法诗》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慧能用渐修的功夫,去污除秽,是求道的境界,不是悟道的境界,所以慧能认为神秀未能“发明大事”,于是另作偈诗,否定了神秀的见解。慧能是倾向于万法皆空的,法体本不是菩提,此是明净,彼则污染,是不能成就大事的,所以六祖认为菩提、心性均是假名,法界是“真空”。悟道成道以后,即心即佛,到了这一“绝对境界”的时候,不要修持造作,来去垢去秽,因为“自性”本来清净,本来就无垢无染。

弘忍发现了惠能的见地,便在夜间唤他进房,为他说法,付法传衣,继承了祖位。弘忍为惠能说法,《坛经》炖煌本说:“说金刚经”;惠昕本等说:说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惠能言下大悟;《神会语录》等说:“弘忍大师就碓上密说直了见性。于夜间潜唤入房,三日三夜共语。”《别传》说:问答有关佛性的问题。印顺法师认为,付法是密授的,所以没有人会知道。惠能也许有提到过,但诸本的传说大都是禅师们所推测而表达的。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感悟(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2)

编辑整理:清风剑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