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 之 约翰·斯坦贝克 | 196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解读 | 上(周末好文)

约翰·斯坦贝克(1902年2月27日~1968年12月20日)是20世纪美国的著名作家,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

斯坦贝克的父亲在内战之后迁居于美国西部,在经营面粉厂的同时担任政府会计,斯坦贝克的母亲是一位小学教师,因此他童年时期读书甚多,与此同时面粉厂的生活环境多为农村和牧场,使得斯坦贝克十分熟悉乡间的风土人情。

1920年,斯坦贝克就读于斯坦福大学,但是常常中断学习而外出打工,期间在牧场当过雇工,也做过工人,也是这一时期开始学习写作。

1925年,斯坦贝克离开大学,并没有获得学位,之后在《纽约时报》担任记者,但是好景不长,他开始对这一职业感到厌恶。

次年,斯坦贝克回到家乡,任职一系列非技术工作,最终因失职被解雇,但是他一直没有放弃写作。

大卫科波菲尔写作素材(作文素材约翰)(1)

1929年,斯坦贝克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金杯》,讲述了一名海盗逐渐成为总督的故事。

1932年,他创作了长篇小说《天堂牧场》,这部作品以插曲的形式讲述了几个农民家庭的故事,同年迁居洛杉矶。

次年,斯坦贝克创作了讲述一个家庭前往加利福尼亚拓荒经历的长篇小说《献给一位未知的神》,并于这一年迁居蒙特里。

1934年,斯坦贝克出版的短篇小说《谋害》获得了欧·亨利奖。

次年,他出版了中篇小说《煎饼坪》,这部作品使得斯坦贝克开始得到文学界与文学评论界的关注。

第二年,他出版中篇小说《胜负未决》,并获得了加利福尼亚州1936年最佳小说奖。

1937年,斯坦贝克出版了中篇小说《人鼠之间》,这部讲述流浪工人从逐梦到梦想破灭的小说被“每月读书会俱乐部”选中并在大范围畅销,而后,这部作品被改编为剧本在纽约上演,获得“纽约戏剧评论社”季度奖。

大卫科波菲尔写作素材(作文素材约翰)(2)

次年,他发表了收录了十三篇作品的短篇小说集《长谷》。

1939年,斯坦贝克出版了《愤怒的葡萄》,这部小说以美国经济大恐慌时期为背景,描写了中西部农民破产、逃荒和斗争的经历,一经问世便引起强烈关注,促使政府调查佃农和流浪工人的实际生活状况。

同年,他被选为全国艺术与文学院会员,次年,《愤怒的葡萄》获得普立策奖、“美国畅销书协会奖”以及“今日社会服务工作奖”。

1941年,斯坦贝克出版了与里克兹合作的著作《柯特兹海》。

次年,他与妻子离婚,并出版了《投弹》和中篇小说《月亮下去了》,后者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1945年,斯坦贝克出版了喜剧风格的中篇小说《罐头厂街》,其续篇《甜蜜的星期四》于1954年问世。

大卫科波菲尔写作素材(作文素材约翰)(3)

1947年至1952年,他分别创作了中篇小说《珍珠》(1947年)、《旅俄日记》(1948年)、中篇小说《烈焰》(1950年)、长篇小说《伊甸之东》(又译为《伊甸园以东》,1952年)等作品,其中《伊甸之东》被斯坦贝克认为是自己最优秀的一部书。

1953年,他为《柯里尔》等杂志撰写各种题材的散文,并出版了《约翰·斯坦贝克中篇小说》,其中他自选收录了《煎饼坪》、《小红马》、《人鼠之间》、《月亮下去了》、《罐头厂街》、《珍珠》等作品。

之后,斯坦贝克依然坚持写作,创作了长篇小说《丕平四世的短命王朝》(1957年)、战地通讯集《过去有一场战争》(1958年)、长篇小说《烦恼的冬天》(最后一部长篇小说,1961年)等作品。

可以说斯坦贝克是一个对很多事情都三分钟热度的人,一生唯一坚持下来的一件事便是写作了。

大卫科波菲尔写作素材(作文素材约翰)(4)

斯坦贝克作品中的语言风格如同交响乐一般,以优美的曲调来展现宏大的主题,,进而启迪与教育读者。

另外他通过标题的隐喻性、人物的形象与口语风格、以及叙述部分的诗意化语言来表达作品的主题,使得作品更加的吸引读者和耐人寻味。

斯坦贝克善于在作品中描写贫苦大众的生活状态,以此来为穷苦底层申辩。

尽管他笔下的人物多受到贫困的折磨,但是依然保留着人性的本善,也许他们是愚昧的,但他们之间总是拥有着人间温情和人情味,这使得作品本身更加真实、公平、具有说服力。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斯坦贝克笔下的女性角色往往是正面的,他对她们充满了同情,同时也对她们寄予深厚的希望,在斯坦贝克眼中,女性的力量是强大的,女性是不可缺少的核心。

大卫科波菲尔写作素材(作文素材约翰)(5)

本文由如意王工作室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