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孩儿做了观音菩萨身边的善财童子,可以说与天同寿,其父母牛魔王和铁扇公主是否真的不愿意呢?

西游记红孩儿善财童子(红孩儿作为观音身边的善财童子)(1)


红孩儿,是出自明代神妖小说《西游记》中的妖王,为牛魔王和铁扇公主之子,外号圣婴大王,住在号山枯松涧火云洞。红孩儿是他的乳名。婴儿大小,妖童外型,他使用一杆丈八火尖枪,武功非凡,又在火焰山修行三百年,炼成三昧真火,以五行车作法,口里吐火,他的鼻子会喷烟,十分了得,经常与人赤脚打斗。

西游记红孩儿善财童子(红孩儿作为观音身边的善财童子)(2)


红孩儿出生于魔道,打从自幼起就上山学道,在火焰山修炼后得道,得到了三昧真火的法力,具有三百年的道行和功力,同时也有三百多岁的岁数,但他的外形依旧是个婴孩般的模样,心性亦如孩童一般,喜欢赤身赤脚。小说原文中提到红孩儿是婴儿大小,他妖术高超,口鼻火气冲天,会从嘴里放出三昧神火,还精通各种变化术,火尖枪枪法等神通,之后占山为王,独自当王称霸火云洞,手下有一大群小妖,方圆百里以内的山神土地都归服于他。

西游记红孩儿善财童子(红孩儿作为观音身边的善财童子)(3)


红孩儿妖性缠身,本性凶恶,曾伤害过很多生灵,还吃过不少人肉,喝过人血,他听说吃了唐僧的肉就能长生不老,便变作一个赤条条的男孩儿吊在树上引唐僧师徒搭救,趁机兴风抓走的唐僧,和孙悟空大战都不曾败过,但始终不是观音的对手,他被观音的净瓶之水克了三昧真火而降服,结果中了观音的诡计后困在莲花宝座上被许多刀子定住,身上还被戴上了好几个名叫金箍咒的锁命金环,最终被观音收服还做了门下弟子,被封为善财童子,从此跟随观音而去,最终修得正果。

西游记红孩儿善财童子(红孩儿作为观音身边的善财童子)(4)


红孩儿做了善财童子可以说与天同寿,而且前途无量,有了一个很好的归宿,比自己摸爬滚打好多了。但唯一的不足之处就是失去了做妖王时的自由自在。

在落胎泉边,孙悟空遇见了红孩儿的叔叔如意真仙。一番介绍后,如意真仙提起如意钩要杀人,口中还愤愤然说:“我舍侄还是自在为王好,还是与人为奴好?不得无礼!吃我这一钩!”在如意真仙看来,给观音做奴才远不如在山中做妖王来的自在。作为一方霸主的他,最看重的是自由。

西游记红孩儿善财童子(红孩儿作为观音身边的善财童子)(5)


芭蕉洞前,铁扇公主说:“我那儿虽不伤命,再怎生得到我的跟前,几时能见一面?”铁扇公主是红孩儿的母亲,在母亲的心中,什么寿与天齐,什么修成正果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想见儿子就能看见,重要的是母慈子孝的天伦之乐。

牛魔王对孙悟空的态度,那是一个“逃避”。毕竟孙悟空是牛魔王的结拜兄弟,而且自己的儿子有了不错的发展前景,自然是应该感谢的,但是自己的老婆铁扇公主要教训孙悟空,用这件事情来当作一个由头,顺带发泄一下“自己儿子被观音菩萨带走,孙悟空居然不打个招呼的”这样一股气。

西游记红孩儿善财童子(红孩儿作为观音身边的善财童子)(6)


但是铁扇公主就不一样了,她则是一直都在刁难孙悟空,也并没有躲着孙悟空不见,这又是为何,其实道理很简单,那就是铁扇公主接到了“考验唐僧师徒”的任务,用弥勒佛的话来说就是百灵下界,铁扇公主就是其中之一,但是牛魔王不是啊,这和他没有关系,自然也就不来阻挠孙悟空了。

另外,作为母亲,对子女的要求往往比较简单。她们大都不奢求子女有多大的官位,多高得成就,多少银行存款,是不是出有豪车,住有别墅。在她们看来,子女能够找到一个心爱的人相伴到老,能够衣食无忧身体健康,这就是最大的幸福。如果子女还能够常回家看看,那一切就完美了。

西游记红孩儿善财童子(红孩儿作为观音身边的善财童子)(7)


父亲则不然,他们更多的希望子女能够出人头地,或为官做宰,或成龙成凤,总之,应当在事业上做出一番非凡的成就。父亲对儿子的要求尤其高。

是以对红孩儿投身观音门下,牛魔王的看法与弟弟、老婆不尽相同。虽然说以后见面不大方便,毕竟红孩儿也是有工作的人了。所谓“一入公门深似海,从此自由是路人”。要想在事业上闯出一番成就,当然要舍弃一些东西,比如自由,比如亲情。

西游记红孩儿善财童子(红孩儿作为观音身边的善财童子)(8)


但是,万事有舍才有得。牛魔王非常清楚,红孩儿加入观音门下,利大于弊。甚至,他可能早就得到了高层的暗示,自己的孩子将会投入观音门下。

对于铁扇公主把自己儿子红孩儿被观音菩萨带走,这一件事的责任怪到孙悟空身上,其实铁扇公主自己也知道,观音菩萨带走红孩儿,不是孙悟空能够阻挡的,也不是他可以决定的,这一切她只能去找观音菩萨。

西游记红孩儿善财童子(红孩儿作为观音身边的善财童子)(9)


但是铁扇公主和牛魔王都从来没有去找过观音菩萨,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其实他们两夫妻是很开心的,对于自己的孩子能够被观音菩萨看重,带过去培养,只是他们夫妻俩为什么要对孙悟空的态度这么不好呢?

应该说,如意真仙和铁扇公主其实都知道,观音菩萨收走红孩儿并非是绝对的坏事,至少也是有利有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