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兵不至冤死梁(征兵不至冤死梁)(1)

【译文】

彭越是昌邑县人,字仲。曾在钜野泽中捕鱼,结群行盗。

……

汉王二年春天,汉王与魏王豹等诸侯兵东向攻楚,彭越率军三万在外黄(今河南民权县)归属了汉王。……汉王于是任命彭越做了魏王的相国,让他不受魏豹节度,独立率军开拓、攻略梁地。

……

汉王三年,彭越经常作为汉王的游击部队往来,攻打楚军,在大梁一带断绝楚军后方对前线的粮草供应。

……

汉王战败,派人召彭越出兵来与他合力攻楚。……于是汉王马上派使者到彭越那里去,一如张良的计策(割地封王)。使者一到,彭越就率领全部人马前往垓下与汉王会合,终于大败楚军。项羽战死。这年春天,彭越被封为梁王,建都定陶。

……

汉十年秋天,陈豨在代地(故治在今河北蔚县西南)造反,高祖亲自率军前往讨伐,到了邯郸,向梁王征兵。梁王谎称自己有病,不能前往,派手下的将领到了邯郸。高祖很生气,派人去责备梁王。……于是高祖派人去袭捕梁王,梁王毫无防备,就被捕了,囚禁在洛阳。审讯机关经审查说他已经构成了造反的罪行,请依法治罪。高祖赦免了他,把梁王贬为平民,用驿车将他押往蜀地的青衣县安置。彭越向西走到郑县时,正好吕后从长安来,准备去洛阳,半路碰上彭越。彭越向吕后哭诉,声称自己无罪,请求回到自己的故乡昌邑居住。吕后允许了,一起向东到了洛阳。吕后对高祖说:“彭王是位勇士,如今你把他发配到蜀地去,是给自己留下后患,不如干脆杀掉。我已经把他带回来了。”于是吕后指使彭越的家臣诬告彭越还要谋反。廷尉王恬开奏请将彭越灭族。高祖准许了,就这样彭越的宗族被诛,封国也废除了。

小识

彭越与韩信、英布,是汉初三大名将。论军事才能,他不如韩信,论战功他不如二人。但彭越是世界战争史上游击战的鼻祖。这大概与他年轻时做过盗,整天与官军周旋有关。在楚汉争霸中,他采用敌进我退、敌退我追的游击战术,弄得项羽顾头不顾尾,疲于应付,为刘邦独霸天下立下赫赫战功。

有人认为,彭越的死简直是个笑话。他在自己的封地,竟然被一队特种兵活捉,可见警卫力量之弱。作者由此断言,彭越根本没有反心。司马迁倒不这样认为,他说:“彼无异故,智略绝人,独患无身耳。得摄尺寸之柄,其云蒸龙变,欲有所会其度,以故幽囚而不辞云。”意思是他们就怕不能保全性命。一旦掌握了极小的权力,他们就能变幻风云、大有作为,为了等待机会施展谋略,哪怕做囚徒也在所不辞。最值得佩服的是栾布,面对五鼎烹的酷刑,质问刘邦:“为了一点不能落实的罪名,您就杀了彭王。我怕这样下去,会寒了功臣们的心。”

刘邦也许并不想杀彭越,只是把他贬为庶民,流放到蜀地而已。但吕后怎么说呢,“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让刘邦改变了主意,彭越就这样被灭族了。

吕后的担心是否有道理,另当别论,不过彭越真不属于那种“智略绝人”类。看看王翦,重兵在握之时,想到秦王“怚而不信人”,把自己装成个贪财的老头,显然比彭越高出几分。盛名在身、大权在手之际,如何消除主上的戒心,是一门难学的功课。(玄承东)

征兵不至冤死梁(征兵不至冤死梁)(2)

厚朴

厚朴:干皮,呈卷筒状或双卷筒状,长30~35cm,厚2~7mm,习称“筒朴”,气香,味辛辣,微苦。根皮 (根朴) ,为主根及支根的皮,厚3~5mm,形状不一,习称“鸡肠朴”。枝皮 (枝朴) ,呈单筒状,长10~20cm,厚1~2mm。质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降逆平喘。主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湿阻中焦,脘痞吐泻;痰壅气逆;胸满喘咳。主产于四川、浙江、湖北、湖南等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