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剿匪故事大全(剿匪纪实故事第二十五集)(1)

【夕阳斜照】

(根据历史改编,欢迎指正!)

作者:舒青

作品简介

一九五零年初,解放军挺进大西南,湖南晃县兵力空虚。良知(今凉伞镇)汪昌仁趁机纠集一伙流氓,当起了土匪,逼反时任良知乡长杨德庄,投靠贵州杨标还是湖南姚大榜,汪昌仁和杨德庄出现分歧,杨德庄暗地投靠姚大榜,姚大榜和芷江匪首杨永清窜进良知,成立湘黔边区反共游击指挥部”。大西南剿匪结束,贵州湖南联合剿匪,全歼汪昌仁等匪首,良知第二次解放。

作者简介:

舒青,男,侗族,新晃县人,1987年贵州民族大学中文学毕业,文学学士,曾在《今古传奇》发表小说《雄鸡冲情事》、《中华文学》发表小说《酸楚的爱》。

第二十五集、巧过黎平关

(4)

第二天,杨标作煽动性讲话:黎平,为贵州省黔东南边缘,湘、黔、桂三省交界处,东接湖南靖州、通道县,南连从江县、广西三江县,西倚榕江县,北靠锦屏县、剑河县,系贵州东进两湖、南下两广的桥头堡。

国民党势力,在广西大量存在:桂北军政区司令周祖晃,副司令霍冠,五千多人,活动于桂北百寿地区;桂北纵队莫敌部,一千多人,活动于永福地区;桂西军政区莫树杰部,二千五百多人,活动于南丹地区;桂东军政区甘丽初部,一千多人,在平乐、大瑶山一带;桂中军政区王景宋部,七百多人,在武宣东乡一带;桂南军政区罗活部,一千多人,在大容山区;滇桂边区张光玮部,二千多人,在百色西北地区;‘龙州对讯督办’姚槐部,一千多人,在中越边固边、九特一带;桂绥游击第二支队林秀山,第八专区专员罗绍辉,靖西专员赖慧鹏等,一万多人,在黎平边沿地区。黎平,进可攻退可守。”

一九四九年一月,谷正伦和韩文焕到南京,蒋介石亲自面授机宜。谷、韩回到贵州后,即召集中统、军统等,按照蒋介石的意图,共同制定了“应变计划”,布置了“黔东南防线”,其策略精髓是:“共军入境时,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上山打游击”。

黔东南不仅是贵州,也是西南的东大门,解放军进军贵州、大西南的要冲,国共双方必争之地。

八十九军驻贵阳、晴隆、盘县一线,作纵深配备,黔东南和湘西一带,驻三个军,白崇禧部,一零零军和一零三军,守锦屏和湘西南通道;镇远设立指挥所,副军长王景渊坐阵指挥:四十九军驻黄平,三二七师九七九团驻玉屏,九八—团驻守天柱,九八零团驻湖南晃县;二四九师七四六团驻三穗,策应三二七师;七四五、七四七团驻施秉等地。

具体搞法:一、各县调整保甲制,城镇:“户长每日轮值巡查制”,乡村:“甲长五日轮值巡查制”。发现生人,妨害戡乱行动言行,要一一盘诘,“递级呈报”。

二、各县建立“民众自卫总队”、“防剿大队”等。“民众自卫队”总队长,由各县县长兼任;下设二至三个常备中队,每个中队编三个分队。“防剿大队”以乡划片,分别编为若干大队。如剑河县以与外县按壤地区为中心,分别编成“锦(屏)剑(河)南加防剿大队”、“三(穗)剑(河)岑松防剿大队”、“台(江)剑(河)昂英防剿大队”、“天(柱)剑(河)南明防剿大队”。

三、粮食等重要生活物资,全运到山上藏起来,以此作为“自卫堡垒’。人民解放军到时,得不到粮食,“困饿而自毙”。

四、各地开办“反共游击训练班”,培养“反共中坚”。实行“政务下乡,党务下乡”,建立农村政权,加强对农村的控制。

散会后,杨标召见汪昌仁,赠送连枪三支,大洋二佰元,手榴弹两箱(三十个),参会人员每人草鞋费二十毫钱(折银元壹元贰角),鼓励他反共到底。

晚上,汪昌仁和陈超正在收拾东西,翁丽和杨标领着两个人进来,汪昌仁说:“看来陈副官怕是不转凉伞去该?”

杨标说:“翁特使对陈超一见钟情,陈超要回白将军身边了。”

翁丽说:“两个司令真幽默,陈副官是能人干将,是白将军派往凉伞的人,我哪有这个权利。”

一个中等身材,颧骨高耸的中年男人上前说:“汪司令、陈副官好。”

杨标急忙介绍说:“这是镇穗玉岑反共游击司令部中将司令左德权,后面这位是中将高参兼三穗县长王槐熙。”

汪昌仁说:“半个老乡啊!”

杨标说:“三穗县雪洞为三穗县东部前哨,雪洞和凉伞合为第二前进指挥所,大家要齐心合力,把西南前沿阵地雪凉地区工搞好。”

王槐熙说:“我和左司令邀汪司令、陈副官和杨特派员到三穗做客,共商反共复兴大事好不?”

翁丽说:“这样好,我看要得。”汪昌仁和陈超爽快接受邀请。

左德权带着汪昌仁和陈超经锦屏、石洞、高浪,第四天到三穗匪司令部,左德全介绍了三穗县城防务情况,王槐熙安排了一个丰盛的晚餐。

王槐熙端杯起身说:“欢迎汪司令、杨特派员、陈副官……”

汪昌仁说:“感谢,感谢!”

晚上,杨汉章来到杨昭先和汪昌仁宿舍,两人要求到雪洞为匪,杨昭先说你们在左司令手下做得蛮好的,何必舍近求远到雪洞去。

杨汉章说凉伞是周围县的总指挥部,人多势众,左德权部在三穗受控于王槐熙,他虽说是司令,但是外地人。

王槐熙是三穗人,很多都是他的旧部,只要他一挥手,他们就云集而来,左司令就会被架空,我们也随之被冷落。汪昌仁说:“要得雪洞要成立第十二纵队,急需你们这样的人。”

杨昭先也说:“要得要得,热烈欢迎。”

其实,这是左德权和王槐熙特意安排的,凉伞在周围的地位日益重要,又要成立两个纵队,可见台湾、白崇禧对它的重视。

杨昭先和陈超很能干,一个是国防部任命的特派员,一个是白崇禧将军的爱将。这个在周围是绝无仅有的,杨昭先还有权利指挥三穗、天柱、锦屏等地的土匪武装。

雪洞是进入三穗及大西南的桥头堡,控制好它无论解放军还是凉伞土匪都难进入三穗及大西南。一下子要想控制凉伞是不可能的,先控制雪洞有利于掌握凉伞。他又不想将自己的队伍置于凉伞,听从杨昭先和杨德庄的指挥,就安排杨汉章进入雪洞。

杨昭先带着杨汉章来到凉伞指挥部,杨德庄很是高兴,他又在幻想两人成为他们的左膀右臂。

邹治权听说来了两个三穗人,特意来指挥部看看是否认识。来时,左德权和王槐熙说起了邹治权的情况,魏德茂和邹治权同在盘山为匪多年,被解放军打散后他和左德权逃往三穗,邹治权来凉伞。

三人相见,谈起彼此逃散后的经历,杨汉章十分悲伤,说两人在左德权手下,备受排挤,称赞邹治权的明智,来到凉伞,跟随杨昭先和杨德庄,得以安身。

邹治权以为是真,说杨特派员和杨指挥长爱兵如子,礼贤下士,凉伞事业红红火火,如日中天,要他俩留在这里,共同辅佐杨特派员和杨指挥长成就大业。又说他刚到不了解情况,请求杨特派员和杨指挥长安排他俩在邹治权手下效劳,杨昭先和杨德庄异口同声答应下来。

指挥部缮写汪维钧带着十几个人来到会议室,其中两个是龙湘池和罗荣华及家属。

下期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