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影视角度看热搜#

网络玩梗越来越离谱了。

最近,新出了一个叫做「他在CPU你」的梗。

乍一看,让人一脸懵。

而这出自老戏骨许娣的一段采访,她错把「PUA」说成了「CPU」。

别让这种感觉,毁了你的婚姻(别让这烂梗毁了她)(1)

本是无心的口误,结果被许多博主拿来调侃,便有了「CPU文学」。

评论区也是清一色的玩梗、整活。

还诞生了许多版本,加入许多毫无关联的词语。

「他在KFC你。」

「他在EXO(注意这里E不发声)你。」

PUA的内核被轻而易举地消解了。

取而代之的是又一场无厘头的狂欢。

别让这种感觉,毁了你的婚姻(别让这烂梗毁了她)(2)

而整个过程中,几乎没有人指出玩梗的不妥。

不仅如此,家暴、杀妻等等严肃事件也都难逃被玩梗的命运。

一部纪录片就潜入一线,带我们重新认识「PUA产业链」。

也直指社会议题被娱乐化背后的危险——

《搭讪游戏》

The Pickup Game

别让这种感觉,毁了你的婚姻(别让这烂梗毁了她)(3)

别让这种感觉,毁了你的婚姻(别让这烂梗毁了她)(4)

现在再谈PUA造成的痛苦,似乎有点老生常谈了。

但这轮玩梗狂欢却恰恰印证了「互联网没有记忆」的观点。

暴露出了最可悲的一幕——

许多网友忽视了PUA一词本身带有的痛苦色彩

有的受害者遭到强奸

纪录片中的一个女孩,在逛完酒吧等车的时候,被两个PUA导师搭讪。

她被他们身上儒雅友好的气质吸引。

没多怀疑就跟着他们去参加派对。

别让这种感觉,毁了你的婚姻(别让这烂梗毁了她)(5)

但没想到,一到公寓就被导师带进了卧室。

之后又因为喝了许多酒,她迷迷糊糊,只能任人鱼肉。

事后才从解救她的同伴的口中得知,当时她瘫在呕吐物中,成为了两个导师的泄欲工具,还被肆意取笑。

曾以为的风度翩翩的绅士变成了人面兽心的强奸犯,让人防不胜防。

别让这种感觉,毁了你的婚姻(别让这烂梗毁了她)(6)

还有的受害者被逼上绝路。

《警察荣誉》当中,女孩吴玉因为外貌长期自卑。

遇到装作关心她的男人,便一头扎进了这段关系中。

殊不知表面柔情也是一种PUA手段,掩盖骗取钱财的真实目的。

别让这种感觉,毁了你的婚姻(别让这烂梗毁了她)(7)

吴玉不仅被操纵着感情,还背上巨债。

一次自杀获救后,她依然没有办法走出创伤。

最终在警察面前坠楼身亡。

别让这种感觉,毁了你的婚姻(别让这烂梗毁了她)(8)

现实中的案件更加悲哀。

北大学生包丽曾经被男友用「非处女」的理由要挟。

而在长期以来的轰炸和贬低之下,她彻底被洗脑,接受男友灌输的所有扭曲、变态的观点,认为自己真的不忠,陷入难以自拔的愧疚感之中。

于是,在面对不合理的要求时,包丽从不反抗,尽全力达到男友的要求。

她给男友下跪,自扇耳光。

默认男友用各种贬低人格的字眼称呼她。

还答应去拍裸照,纹侮辱性的纹身,切除输卵管……

别让这种感觉,毁了你的婚姻(别让这烂梗毁了她)(9)

包丽的聊天记录,下同

直到最后,被折磨得心力交瘁,自杀「谢罪」。

「遇到熠熠闪光的你,而我却是一块垃圾。」

她一次次的让步换来的是变本加厉的报复,直至最后以死解脱。

别让这种感觉,毁了你的婚姻(别让这烂梗毁了她)(10)

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

PUA不止对受害者造成了伤害,对许多学习它的人也带来了痛苦。

这些人本身抱着寻找爱情的想法去学习PUA。

但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却变得爱无能

PUA导师保罗就深刻体会到了PUA的弊端,把自己称为「处刑者」「战犯」。

别让这种感觉,毁了你的婚姻(别让这烂梗毁了她)(11)

在搭讪过程中,他只靠一道道已经输入好的搭讪程序交往。

而自己完全感受不到爱情的火花,也没有之前对于爱情的激情和兴奋。

只是机械地满足兽欲,玩弄感情。

因此,尽管他熟悉各种搭讪技巧,猎艳无数,性伴侣数量夸张到需要汇总在电子表格上,但只会越来越空虚。

为了寻找爱情才学习的PUA,最终成为了爱情之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真是莫大的讽刺。

最终,在彻底脱离PUA之后,他才找到自己丢失的那部分爱情。

而最让人细思极恐的是,PUA对人的异化

《和陌生人说话》第二季中,就采访了一名PUA课程学员。

和女友吵架时,他抱着一种隐秘的恶意,故意说重话激怒女友。

还专门放悲伤的音乐,渲染气氛。

彻底把这当成了一场秀,丝毫不顾虑女友的情感。

自己则始终站在上帝视角来看待整件事。

「我完全是感觉自己在天上,然后看我现在这个样子。」

别让这种感觉,毁了你的婚姻(别让这烂梗毁了她)(12)

就算脱离PUA的世界后,他还是会陷入自我怀疑。

一边知道自己不该这么做,另一边又卸不下伪装。

「面具戴久了,真成了你的脸。」

别让这种感觉,毁了你的婚姻(别让这烂梗毁了她)(13)

别让这种感觉,毁了你的婚姻(别让这烂梗毁了她)(14)

当然,总有网友认为PUA被大家误解了。

觉得PUA是一种中性的搭讪技巧,帮助男性学习如何与女性相处,如今却被泛指情感操纵。

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呢?

这部纪录片就追溯了PUA的源头

从诞生之初,PUA就是一种极端厌女思想的产物。

将其包装成一门课程的始作俑者罗斯就曾亲口承认,他的出发点就是要教其他男人如何哄女人上床。

还非常傲慢地称,所做的一切只是想要女性上钩,不在乎她们内心想要什么。

别让这种感觉,毁了你的婚姻(别让这烂梗毁了她)(15)

之后诞生的其他PUA教学机构的观点也都是如此,具有非常明显的功利性

把泡妞、上床当成卖点,制成广告。

甚至会撰写上床报告,在论坛上炫耀。

别让这种感觉,毁了你的婚姻(别让这烂梗毁了她)(16)

有的PUA导师还看不起那些只满足于和女性正常交往的学员。

不断引导学员们去跟女性发生更亲密的接触。

完全把女性当成工具。

同时,还宣传一些物化女性的言论。

他们从以往的霸总小说里获得灵感,认为强势有力的阿尔法男性是女性的理想型。

于是,倡导学员们把自己也塑造成那样。

别让这种感觉,毁了你的婚姻(别让这烂梗毁了她)(17)

于是,在课程中,会把女性比作小狗,觉得女性就应该顺从,而男性可以任由施加惩罚。

「她晚上不回家,你还等她。和她说你去接她,她不再给你电话了。这就像一只小狗在你的厨房四处撒尿、拉屎、咬你的毯子,然后你走进去说,小狗,随便弄。」

别让这种感觉,毁了你的婚姻(别让这烂梗毁了她)(18)

而这种言论虽然出现在国外,但却离我们并不遥远。

在包丽自杀事件中,男友就是这样对包丽说的,要「像条狗一样认错」。

别让这种感觉,毁了你的婚姻(别让这烂梗毁了她)(19)

包丽男友的短信

而另一有力的证据是,现在广泛流传的PUA手段都应用了煤气灯效应

学员们必须通过贬低受害者,抬高自己的身份。

类似「如果你再高一点我绝对会和你亲热的」。

然后利用那种想要获得认可的心理,逐渐拿捏女性。

《和陌生人说话》第二季中,PUA课程学员的「五步陷阱法」也是类似的逻辑。

利用女性的爱,满足自己变态的施虐感和占有欲。

整个过程没有丝毫对女性的尊重,更谈不上正常的交往。

别让这种感觉,毁了你的婚姻(别让这烂梗毁了她)(20)

在这种情况之下,教授PUA课程的机构也并不单纯,甚至有的如邪教一般疯狂。

导师们把自己塑造成无所不能的搭讪大师,洗脑男性。

让一些男性沉醉于内部同舟共济的兄弟情谊,误把导师们当成救世主或偶像一样崇拜。

别让这种感觉,毁了你的婚姻(别让这烂梗毁了她)(21)

还会给女性洗脑,强迫她们接受一男N女的模式。

一位导师就把成功搭讪过的女性全都聚在一起,以她们的「爸爸」自居。

享受其中女性为了争夺他而进行的争吵。

还让她们统一纹有他名字的纹身......

这样的PUA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畸形。

正像《警察荣誉》当中,警官在办案时一语中的:

他们把受害者物化的同时,也抛弃了自身的道德感。

仿佛对方只是一个任凭玩弄的物件,而非一个活生生的人。

PUA一词包含着许多痛苦、沉重的内容。

它的范畴也早已不局限于针对女性的围猎,更包括了亲密关系中不易察觉的情感操控。

从包丽自杀事件,再到李靓蕾的小作文,PUA话题几度得到全网热议。

可现在,PUA也沦为又一个「互联网烂梗」,冲淡了它本有的公共议题价值。

曾经那些或愤怒,或悲哀的情绪,不再激涌。

玩梗带来短暂快感之后,剩下的是浸淫在奶头乐当中逐渐失去思考能力的麻木

别让这种感觉,毁了你的婚姻(别让这烂梗毁了她)(22)

同样值得警惕的是,现在的许多严肃的公众话语都面临相似的困境。

比如对家暴的玩梗。

刘洲成曾经多次家暴怀孕的前妻,致其流产。

丑闻过去几年后,新女友直接官宣「我是新沙袋」,刘洲成则回以拳头表情包。

丝毫不以为耻,让人大跌眼镜。

别让这种感觉,毁了你的婚姻(别让这烂梗毁了她)(23)

评论区的网友也是配合。

纷纷用暴力抖机灵,彰显自己「幽默感」。

还有更刷新下限的「化粪池警告」

杭州杀妻案告破后,许多网友把凶手分尸、抛尸进化粪池的作案手段当成玩笑段子,制作成各种表情包。

一件残忍命案就这么被当成博眼球的工具。

让人不寒而栗。

同时,一些电影也遭到了类似的对待。

老片《贩母案考》中,女性被人按12元一斤的价钱卖给7个劳改犯。

原本是讽刺旧时代女性被物化的悲惨命运。

结果评论区却把它比成《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

还有揪住女人的「卖价」作对比的。

当涉及到具体的当事人时,玩梗也造成了二次伤害

在德普和安珀·赫德的离婚风波中,对赫德的恶搞就是如此。

大众把自己当作一个审判者,先入为主地断定她在作秀。

然后开启一场网络霸凌的狂欢。

模仿赫德的各种表情,嘲笑她哭得太假,咬定她在床上排泄……

仿佛关注的不是一场严肃的庭审,而是一场娱乐性质的真人秀。

同时,对赫德的恶搞也模糊了案件中关于家暴、诽谤等争议点的讨论。

别让这种感觉,毁了你的婚姻(别让这烂梗毁了她)(24)

人们迫不及待地用玩梗解构每一个热点事件。

比拼谁的包袱抖得更响。

与其说我们是在玩梗造梗,不如说我们在被梗奴役。

在每一场玩梗中,许多人也会被这种氛围驱使,会心一笑。

变得不再敏感,不会思考,迷失在这种集体的狂欢之中。

而到最后恐怕会正如《娱乐至死》所说的那样。

「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

玩梗可以是一种文化。

但如果只剩下玩梗,那文化便成了笑话。

别让这种感觉,毁了你的婚姻(别让这烂梗毁了她)(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