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独立学院在我国高等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5月18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2020年12月31日前,各独立学院全部制定转设工作方案,同时推动一批独立学院实现转设。独立学院即将退出历史的舞台,安徽曾有11所独立学院,已有6所完成了转设,还有5所在推进中,今天我们来看看这11所独立学院的前世今生

1、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安徽工程科技学院机电学院、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安徽第一所完成转设的独立学院

安徽独立学院的前世今生(安徽独立学院的前世今生)(1)

2003年,安徽工程科技学院举办安徽工程科技学院机电学院;2010年,更名为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2012年,安徽工程大学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举办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并更名为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截至2019年12月,学校拥有文津、新芜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约1400亩,总建筑面积33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7000余万元,馆藏纸质图书80余万册,电子图书315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11.2万种,以及包括知网、万方等数据库系统,建有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系统。在校生10000余人;开设7个学院、23个在招本科专业;共有教职工600余人;拥有3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皖江工学院(河海大学皖江学院)

安徽独立学院的前世今生(安徽独立学院的前世今生)(2)

学院成立于2008年5月7日,前身为河海大学与江苏大业投资有限公司、无锡市大业房屋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合作举办的独立学院——河海大学文天学院,2008年5月7日经教育部批准设立,2012年顺利通过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被批准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8年学校经国家教育部评审,成功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学校,更名为皖江工学院。

截至2019年6月,学校占地面积1700亩,分霍里山和郑蒲港两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40.57万平方米;馆藏图书120万册;有专任教师733人、在校本科生近13000人;设有7个二级学院、2个教学部,开办32个本科专业。

3、马鞍山学院(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

安徽独立学院的前世今生(安徽独立学院的前世今生)(3)

学校的前身,是2003年6月成立的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是安徽工业大学申办,经教育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独立学院。2014年12月,安徽工业大学与深圳市赛为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举办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2019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马鞍山学院。

截至2019年3月,学校占地面积1000亩,校舍建筑面积24.2万平方米,图书馆藏纸质图书57万册;有在校学生近7000人。截至2019年12月,学校教师总数为468人,其中专任教师378人。截至2020年3月,学校开设6个二级学院,开办31个本科专业。

4、蚌埠工商学院(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

安徽独立学院的前世今生(安徽独立学院的前世今生)(4)

学校成立于2003年6月,2012年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5年9月遵照教育部要求由安徽财经大学与祥兴集团合作举办,2020年3月,教育部同意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转设为蚌埠工商学院。

截至目前,学院占地面积1000亩;学院共有专任教师304人,全日制在校生5408人;设有系级教学机构6个,基础教学部1个,开设本科专业15个。

5、合肥城市学院(安徽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安徽独立学院的前世今生(安徽独立学院的前世今生)(5)

安徽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是教育部2003年批准成立的本科层次全日制独立学院(批准文号:教发函{2003}541号)。学院新校区位于“大湖名城”——合肥市黄麓科教园区,环巢湖旅游景观大道旁,占地规划面积990亩。校园内典型的徽派建筑与小桥流水融为一体,校园外天高云淡与碧波荡漾交相呼应。2020年12月21日,教育部同意安徽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转设为合肥城市学院

学院设有土木工程系、建筑与艺术系、机械与电气工程系、管理工程系以及基础部等四系一部共22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管、艺三大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5000余人,教职工300余人。;

6、合肥经济学院(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

安徽独立学院的前世今生(安徽独立学院的前世今生)(6)

合肥经济学院是2003年6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2004年1月教育部审批通过,由安徽农业大学与社会优质办学资源合作举办的全日制本科普通高等院校,是安徽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学士学位授权单位。2020年12月18日,经教育部批准,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转设合肥经济学院。

截至2020年7月,学院占地709余亩;开设32个本科专业,分布在工学、文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农学、艺术学等七个学科门类中。

7、安徽大学江淮学院(可能转设为公办)

安徽独立学院的前世今生(安徽独立学院的前世今生)(7)

安徽大学江淮学院坐落于合肥市,是经教育部批准,由安徽大学主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院校;学院为团中央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试点单位。

据2021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设有理工部和三个系,31个专业,涵盖工学、文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

2020年10月,合肥市教育局项目办发布《安徽大学江淮学院新校区(暂定名)项目建议书编制询价公告》,其中提出,依据合肥市政府与安徽大学签订的《关于安徽大学江淮学院转设合作协议》,江淮学院拟转设为市政府举办的公立普通本科高等院校

8、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学院是2003年由安徽医科大学创建,是经国家教育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独立学院;

学院秉承安徽医科大学90余年的文化传统和办学理念,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办学宗旨,坚持“科学定位,特色办学、质量兴校”的发展思路。2017年11月遵照教育部26号令要求,由安徽医科大学与安徽新华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合作举办,是按新机制和新模式运行的本科高校。

9、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淮北理工学院)

学院创建于2004年,前身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信息学院,2010年3月更名为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

据2019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设14个系部、28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372人,其中教授40余人、副教授100余人、博士学位获得者60余人人,有在校生6000余人。

2019年9月23日上午,市政府与淮北师范大学合作发展暨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转设签约仪式举行。经协商,引进科培教育集团作为淮师大信息学院合作方,转办为应用技术型民办高校,拟更名为淮北理工学院。

10、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

学校始于1949年创立的芜湖市立师范学校。2005年6月并入安徽师范大学并更名为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

截至2020年,学院现有皖江校区、赭山校区、花津校区、文津校区(过渡校区)四个校区,新校区位于芜湖北站东北侧,一期项目总投资2亿元,将由国有企业投资,目前正在招标建设当中。

学校设有10个院系,54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生8882人,专兼任教师502人,其中特聘教授7人,教授44人,副教授68人,博士36人,硕士355人,外籍教师2人。

安徽省教育厅2020年6月24日公开答复:经与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联系,该校正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加快研制转设工作方案。目前,该校拟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过渡校区由芜湖市人民政府与安徽师范大学共同研究商定。学校命名及其他转设申报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11、阜阳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学院于2003年经安徽省政府批准试办,2004年经教育部确认为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

据2019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占地37万平方米,教学生活用房15.8h㎡,教学、科研设备总值4340.85万元,各类图书65.51余万册;专兼职教师456人,在校生近7000人;设有6个系,开设29个本科专业。

2020年8月29日,针对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块咨询,中共阜阳市委办公室回复,阜阳市和阜阳师大高度重视信工转设,积极加强统筹,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部署安排研究制定了“信工转设工作方案”和“重点任务推进清单”,并按计划有序推进相关工作。市、校双方已在充分调研论证和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科学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方案”和“新学校教学单位与专业设置方案”。目前,信工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平稳有序开展,没有因转设工作而暂停师资引进和招聘关于转设后新学校性质问题,拟将阜阳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学校。关于具体转设时间问题,经阜阳市和阜阳师范学院共同协商,初步拟定于2021年底或2022年初正式向教育部申请转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