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吃五做两不做(一吃五做两不做)(1)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为什么叫破五节呢?中国民俗认为从除夕到正月初四,过年的禁忌太多,到了初五,这些过年的禁忌都不用顾忌了,所以正月初五又叫“破五”。

关于破五的风俗可真不少,也很有趣,咱们来了解一下吧。

正月初五做5事

一、正月初五扫房子

在民间,每年从大年三十开始一直到正月初五之前,都是不能搞卫生的,扫地只能在屋里扫,垃圾只能先放在屋里的拐角处。特别是大年初一,那是一扫帚也不能动的,说是动了就将好运气弄掉了。

到了破五这一天,必须彻底地搞一回大扫除了。等到垃圾扫出大门,扫到一个角落,拿来一个大爆竹,放在扫出的垃圾堆上,点燃了,轰隆一声,意味着把所有的污秽,贫穷和霉运,都炸飞了。

一吃五做两不做(一吃五做两不做)(2)

二、正月初五“送五穷”

正月初五“送五穷”,是中国古时民间的岁时风俗,“五穷”分别指“学穷、命穷、文穷、智穷、交穷”五种穷鬼,民间认为初一至初四可以聚财,所以家中的垃圾不能倒,否则“福气”便被倒了,但是垃圾堆积,影响卫生,初五开始,新年禁忌破除,百姓开始清理垃圾,借此时机把“穷鬼”扫地出门。

这一天各家用纸造妇人,称为"扫晴娘","五穷娘",身背纸袋,将屋内秽土扫到纸袋内,送门外点燃鞭炮把纸袋炸掉。这一习俗又称为"送穷土","送穷媳妇出门"。

一吃五做两不做(一吃五做两不做)(3)

三、正月初五送年

正月初五也称“破五”,也就是送年的意思,过了这一天,一切都要恢复到节前的状态了。在安徽,浙江一带,送年也很隆重,大秧歌,跑旱船,舞龙狮等民间活动特别热闹。

一吃五做两不做(一吃五做两不做)(4)

四、正月初五迎财神

迎财神是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民俗活动,家家户户都希望破除旧年的穷困窘况,迎接新年的幸福生活。财神作为最受百姓欢迎的神明之一,“破五”当日很多家庭都会准备丰盛宴席,供奉羊头、鲤鱼之类吉祥之物,恭迎财神爷。

财神又名五路神,所谓五路是东南西北中,意为条条大路、出门五路,皆可得财,正月初五零时,家家户户便会打开门窗,点上蜡烛,燃放鞭炮,摆上羊头或者鲤鱼,恭恭敬敬迎接财神。有些地区还会舞龙狮,扭秧歌,敲锣打鼓地迎接财神,十分隆重。人们渴望财神带来财运,保佑新年财运兴旺、大富大贵。

一吃五做两不做(一吃五做两不做)(5)

五、正月初五开市

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在正月初五开市。过去的民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生日,人们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生意兴隆。开市大吉,人们放鞭炮,舞龙狮,敲锣打鼓庆祝。

一吃五做两不做(一吃五做两不做)(6)

正月初五吃水饺

从初一到初五几天之内,过年的禁忌较多,人们不可“轻举妄动”,一过初五,就基本上过了年禧,不再禁讳了,所以要吃饺子祝贺。在天津,河北一带,还有"包饺子,捏住小人嘴"的习俗,说是让小人来年闭上嘴,少说坏话。

破五的饺子也有讲究,老辈人都要包肉馅的饺子,猪肉和羊肉馅儿的最好,吃肉饺子表示来年日子好过,有肉吃,吃羊肉饺子就是发“洋财”了。包饺子的肉最好在案板上剁碎,菜刀剁得震天响,吓得穷鬼不敢出来,剁得响亮,还能“剁小人”,把不好的运气都赶跑消灭。

有的人家会在饺子里包上一个大枣或者糖块什么的,甚至还有硬币,吃到这些的都是有福气的人,这一年的日子都会甜甜蜜蜜,运气好,钱多多,预示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吃五做两不做(一吃五做两不做)(7)

白菜谐音百财,吃羊肉,发洋财,所以这羊肉白菜饺子,真是招财进宝的神器啊。

羊肉白菜饺子,鲜香爆汁儿,特别香,大年初五,赶紧安排上吧!我给大家分享一下羊肉白菜馅水饺的做法。

1.羊肉750克剁成茸,大白菜约500克剁碎,水发黑木耳少许洗净剁碎,葱姜各少许剁碎。干花椒少许,用清水浸泡30分钟后,去掉花椒粒,留下花椒水。

2.羊肉,葱姜末,木耳,放到盆中,放入食盐,生抽,味精,分次加入少许花椒水,把羊肉搅拌至粘稠,花椒水有去腥去膻的作用。

3.放入大白菜,食用油,搅拌均匀,最后加少许芝麻油拌匀,就可以包饺子了。

一吃五做两不做(一吃五做两不做)(8)

正月初五两不做:

1.初五当天,不宜串门

“破五”早晨是劳苦大众祈求吉利、幸福的日子。这天忌串亲访友,也不准串门,说是走亲会把穷气和晦气带到别人家。

2.不宜动土

民间流传,大年初五这天不能劳累,否则在这年中将会有破财的危险。另外“五忙日”,禁止动土,不然可能会有灾害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