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现代社会的我们,对于“明堂”二字,已经十分陌生了。能想起的,大概也只是这句残存在《木兰辞》中的古代歌词。

但在浩瀚的古代历史中,明堂曾经长久地被作为一门关系到皇权正统、王朝治乱、家族兴衰的学问,紧扣着人们的心弦。

明堂,曾经是一种制度,一种文化。

明堂是什么?名堂又与皇权、王朝、家族有何关系?就让我们从头说起。

何谓明堂

风水中什么叫做明堂(俗语明堂如播米)(1)

日月为明,照临四方曰明。

尚土为堂,室之基曰堂。

“明”字,既代表了日、月二神,也表示了先民对日、月光明的崇拜。

“堂”字的本意,是土筑的坛台,是由远古时期先民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墠”演变而来的,就是我们后来祭祀用的“祭坛”。

所以,“明堂”二字的结合,最原始的意思就是祭祀日、月之神的祭坛。

追本溯源,明堂在古史传说时代就已作为祭神的地点出现,后来渐渐演化为广义的祭天的场所,历史不可谓不悠久。

风水中什么叫做明堂(俗语明堂如播米)(2)

故而,祭天,也就是明堂第一个重要职能。

明堂,在西周以前的名字并不统一。

尧舜禹三代时期被称为“总章”,商代被称为“阳馆”,到了周朝初期,才被正式定名为“明堂”。

最早记录“明堂”这个术语的古代文献是《逸周书·明堂》

“大维商纣蜡暴虐,脯鬼侯以享诸侯,天下患之......是以周公相武王以伐纣,夷定天下。……乃会方国诸侯于宗周,大朝诸侯明堂之位。”

这段记述背后是一段周王建国的历史故事。

风水中什么叫做明堂(俗语明堂如播米)(3)

昔日,商纣王以暴虐之行统治天下,残杀诸侯国进献的美人,把她们的肉作为美食来“款待”诸公。

武王不满于纣王无道,起兵伐纣,并任命周公为丞相,辅佐自己,平定天下。

武王去世后,成王继位。

成王年幼,周公为稳定朝纲,权宜履行天子职责,治理天下。

于成王六年,在明堂朝见诸侯。

周公制定典章制度和礼乐规范,颁布度量衡,使得海晏河清、天下归心。

于成王七年,还政于成王。

风水中什么叫做明堂(俗语明堂如播米)(4)

从这段这段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出,明堂制度,在周朝已经开始成熟,并且,明堂在此时已经有了朝见诸侯的政治职能。

宗法体系之下,明堂与皇权政治进一步结合。

周代明堂,也成了后世人们心中,西周盛世的象征。

中国古代帝王为了在法统上确立自己至高无上、无可撼动的地位,往往利用臣民对天神的崇拜,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在祭天的明堂朝见诸侯,是一种政治手段。

在祭天的明堂祭祀先祖,也是一种政治手段。

风水中什么叫做明堂(俗语明堂如播米)(5)

帝王宣称君权神授,言必称自己的先祖乃感应昊天大帝和五方天帝而生。

帝王将祖先神化,配祭于明堂之中。

这样,祭祀先祖就和祭天一起,成为王朝最为重要的仪式。

明堂,也就有了祭祀祖先的职能。

中国古代历代帝王都须通过祭天、祭祖来彰显自己皇权的合法性和神圣性。

通过接受朝见来彰显诸侯、君臣的尊卑次序。

所以从一开始,明堂就是一个超然的存在。是神权和皇权的象征。

帝王理想

风水中什么叫做明堂(俗语明堂如播米)(6)

那么,这样地位超然的明堂,该是什么样子呢?

事实上,明堂的形制,在历史上有过几次大讨论。

所有的帝王都希望可以通过明堂,张扬自己的伟业。

但由于长久的战乱和一系列的天灾人祸,周朝典籍在下一个统一王朝建成时已然所存无己。

明堂的具体样貌,一直扑朔迷离,引得历代学者争论不休。

但古制明堂大体的轮廓,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一些幸存的先秦典籍窥探的。

风水中什么叫做明堂(俗语明堂如播米)(7)

《大戴礼》载:“明堂者......以茅盖屋,上圆下方。”

从珍贵的先秦典籍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与明堂神圣的地位不相符的是,先秦明堂的形制,是十分简朴的。

古制的明堂只是一间小茅屋的规模,以示帝王的节俭朴素,并且应建在距宫城三里之外、七里之内、山之偏僻处。

古制明堂的主体形制是上圆下方,暗合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学观念。

可以想象的是,这样朴素的明堂,是不符合后世天子想要通过明堂彰显帝王伟业的期待的。

风水中什么叫做明堂(俗语明堂如播米)(8)

天子们都想建造一座配得上自己文治武功的宏伟明堂,但古制明堂朴素,具体形制又不明确,所以重建明堂的功业,一再被后世帝王提起,又一再被搁置。

汉代,汉武帝巡狩泰山,曾想要在泰山之巅新建一座明堂,以示皇威。

满朝文武争论纷纷,确定不了明堂的样子,最终只得作罢。

唐代,太宗、高宗都曾组织过群臣讨论建造明堂,但都因诸儒对明堂规制争论不定而搁浅。

重修明堂,是多少帝王的心愿,但竟然在几个朝代都未建成,引得数位皇帝扼腕叹息。

风水中什么叫做明堂(俗语明堂如播米)(9)

直到武则天时期,在一代女皇迫切的政治需求和雷厉风行下,明堂终于建成。

武则天将明堂视为自己的天命和王朝国运的象征。

为了修建明堂,她力排群儒争议,亲自与学士议定明堂规制。

为了给宏伟的明堂腾地方,她下令拆除了东都洛阳宫的正殿乾元殿,在原址兴建明堂。

女皇派遣亲信,广招工匠,动用几万人力,历时仅一年,唐代明堂赫然竣工。

武则天修建的明堂,是一座大不同于古制明堂的宏伟宫殿。

风水中什么叫做明堂(俗语明堂如播米)(10)

据《旧唐书·武后本纪》载:“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方三百尺。有三层,下层象四时,各随方色,中层法十二辰......号曰万象神宫。”

明堂高度冠绝天下,高二百四十九尺,相当于今天的88米高,是中国古代有记载的最高大的木质结构建筑。

它的设计象征天地,基础高台是方形,象征大地,屋顶是圆形,象征天圆。

唐代明堂共有三层,第一层为正方形,象征一年春、夏、秋、冬四时,并分别辅以青、红、白、黑四色。

中层为正十二边形,寓意一天十二个时辰。

上层为二十四棱柱体,象征一年二十四节气。

风水中什么叫做明堂(俗语明堂如播米)(11)

唐代明堂的独特结构,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人讲求天人相通、天圆地方的宇宙时空思想。

而唐代明堂的种种超越,也体现了一代女皇和盛唐工匠,超人的想象力。

唐代明堂最不同于古代其他建筑的,是它“以龙朝凤”的纹饰设计。

“上为圆盖,九龙捧之......上施铁凤,高一丈,饰以黄金”

龙在古代,一直是皇权和男权的象征,武则天设计明堂,以凤为中心,显然寄托了她本人希望超越群龙,代唐建周的政治理想。

风水中什么叫做明堂(俗语明堂如播米)(12)

女皇兴建明堂,最主要的政治目的,是希望通过明堂这一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代表君权神授的建筑,为自己取代李唐皇室的政治行为背书。

在严酷的宗法制度在,作为异姓女性,想要称帝需要突破层层阻碍。

而最顽固的阻碍,往往不是强兵利刃,而是根植在人们心底的天理伦常。

兴建明堂,正是武则天直面儒家礼教的一手攻心棋。

与她变官称、易都邑、加尊号、屡改元等等行为一样,都是假托古制,表明正统以服众。

风水中什么叫做明堂(俗语明堂如播米)(13)

明堂建成两年后,武则天在这里完成了自己的登基大典,并且每年都会在这里举行祭天仪式、迎接各地使节。

但,则天女皇的这座万象神宫并不如她所期待的那样千年万年的耸立下去,也没能保佑她获得万民归附,保佑武周千秋万代。

明堂建成7年后的一场大火,将女皇的心血燃烧殆尽。

同年三月,武则天诏令以原尺寸重建明堂,越明年,新明堂建造完成,号曰“通天宫”。

公元709年,神龙政变,武则天退位,太子李显登基。

公元712年,唐玄宗即位,新明堂被下令修改,易名乾元殿,为玄宗所用。

公元712年,安史之乱爆发,唐代明堂被叛军焚毁。

伴随着江河日下的唐王朝,唐代明堂,也彻底消逝在了历史的荒烟里。

百姓心事

风水中什么叫做明堂(俗语明堂如播米)(14)

明堂本是帝王祭祀天地祖宗、朝见群臣的重要政治场所。

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它的语义和内涵也更加丰富。

上有所好,下必效之。

本着对祖先和已逝之人同样的崇敬,渐渐地古人将墓前“地气聚合的地方”也称为明堂,这也就是风水学意义上的明堂。

风水学上的明堂系指墓穴前方,平坦开阔,水聚交流,群山环抱,生气聚合的地方。

与明堂在政治上超然的地位相匹配,风水学上也赋予了明堂十分崇高的地位。

儒家礼教有“三纲五常”,与之相对应的,风水学也有“气脉”“明堂”“水口”三纲。

“气脉”为富贵之纲,“明堂”为山水美恶之纲,“水口”为生旺死绝之纲。

“明堂”位居风水三纲之二。

风水中什么叫做明堂(俗语明堂如播米)(15)

对风水有所了解的人应该都知道,整个风水学,说到底讲得就是山水的美恶与否。

山水的美恶,决定着风水的凶吉。

明堂,作为山水美恶与否的关键,已经说明了它在风水学中的崇高地位。

明堂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普通百姓在墓前祭祀先祖的时候,就更应该谨慎恭敬。

中国有句俗话:“明堂如播米,子孙穷到底。”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后人在祭祀先祖的时候不尽心,随便在明堂前撒一把米就当做供奉,那这一家的子子孙孙,都会贫穷下去。

风水中什么叫做明堂(俗语明堂如播米)(16)

中国古人,从天子到平民,都非常重视祭祀。

他们真诚地认为,祖先可以保佑王朝和家族的昌盛、富有。

而在另一个世界的先祖们,也需要子孙的供奉才能过上好日子。

这背后是一个民族美好、纯真的想象。

古人相信,人死后不会魂飞魄散,而是在另一个世界,过上了类似凡世的生活。

死去的先祖也会在他们的世界里需要衣食住行,而这些,都需要下界的子孙,通过祭祀,供奉给他们。

风水中什么叫做明堂(俗语明堂如播米)(17)

如果下界的子孙不孝顺,忘记了祭祀,或者在祭祀的时候草草了事,在另一个的先祖就会饿肚子、过不上好日子。

还有什么比让先祖在死后世界不得安宁更不孝的呢?

不孝,在中华文化里,本就是极大的罪孽,而对先祖不孝,则会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古人相信,长辈们死后,也会如同在世时一样观照、保佑下届的子孙。

但如果子孙供奉不周到,先祖们在另一个世界活不下去了,也就无法保佑子孙平安富足了,甚至愤怒的先祖会降下惩罚。

风水中什么叫做明堂(俗语明堂如播米)(18)

祭祀先祖,是中华孝悌文化的延伸。

父母爱子,子孝父母,不该以时空的限制为限制。这种血脉相承的爱,是可以超越生死的。

但是,平民百姓人家,没有那么多伦理纲常的大道理可以教导子孙。

为了让孩子们重视祖宗祭拜,聪明、质朴的老百姓们,就想出了这样一句俗语来“恐吓”孩子们。

“如果你们祭祀的时候不认真,就会世世代代穷下去。”

而这种穷的本质原因,是因为不孝。

所以,虽然这句俗语本身或多或少带着迷信色彩,但它存在的初衷,是热忱而美好的。

风水中什么叫做明堂(俗语明堂如播米)(19)

在古人看来,明堂祭祖,可以昌盛国家,兴旺家族。

从现实意义上讲,即使无关鬼神,这也并不是全无道理的。

人们在祭祀先祖的时候,内心都会油然而生一种归属感和责任感。

在那一刻,你不仅仅是你,而是一个庞大家族的一环,前人未尽的功业,可以由你来完成。前人未实现的理想,可以由你来成就。

宏大的理想,往往需要几代人共同的努力。

始皇帝奋六世之余烈终于统一六国,王朝如是,家族也如是。

风水中什么叫做明堂(俗语明堂如播米)(20)

古人强调祭祀先祖,本身就带着不忘先辈辛苦耕耘,努力振兴家园的意图。

中华民族相比于其他民族的优势之处,就在于他们善于、也愿意将自己放在一个长链条之中。

如今的我们,即便已经不再相信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也不再执着于鬼神之说。

但,明堂背后所蕴藏着的美政理想与天伦孝道,不该被遗忘。

明堂祭祀想要激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仍然是现代国人,应该保有的精神。

风水中什么叫做明堂(俗语明堂如播米)(21)

所以,我们现在仍然会在清明节祭祖,在建军节、国庆节和烈士纪念日为那些逝去的英灵献上一束鲜花。

告诉他们我们会铭记过去,告诉他们我们的现在和努力将要奔赴的未来。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点点繁星之下,数代中国人都在朝着民族复兴的理想而不断奋斗。

只要我们不忘记天下大同、海晏河清的美政理想,不忘记感念先辈、孝顺父母的文化品德,明堂文化,就将长存于中华民族的骨血之中。

参考文献

[1]赵复才,邵玉华. 明堂与明堂风水[J]. 中华建设,2017,(10):50-54.

[2]薛梦潇. “周人明堂”的本义、重建与经学想象[J]. 历史究,2015.

[3]邵治国. 武则天明堂政治和明堂大火考[J]. 唐都学刊,2005,(02):14-20.

[4]张一兵. 明堂制度研究——明堂制度的源流[D].吉林大学,2004.

[5]詹石窗. 明堂思想考论[J]. 中国哲学史,2000,(04):110-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