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剧景雪变专场(特立独行的变色凤)(1)

作家吴祖光在看过《关公和貂蝉》后曾这样评价道“她的表演和造型具有外形美和内在美,宛如一幅工笔仕女画。”

评论家郭汉城在看过《宇宙锋》后这样评论地:“那种强烈的艺术辐射力,至少在我所观赏过的赵艳蓉中,她是独立特行的一个。

戏剧大师曹禺看过她的戏后称誉道:“她是戏路很宽的全オ演员,她在戏剧表演艺术上的实践和见识值得研究。"

她,就是著名蒲剧表演艺术家景雪变。

景雪变,山西运城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表演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山西省第七、第九届党代会代表,省九届人大代表,运城市政协常委。任运城市文化艺术学校副校长,运城市蒲剧青年实验团团长。

其代表剧目有:《柜中缘》、《字宙锋》、《阴阳河》、《关公和貂蝉》、《杨门女将》、《火焰驹》、《窦娥冤)、《打金枝》等:现代戏有:《刘胡兰》、(巧凤》、《丑嫂》、(山村母亲》等。

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老师

景雪变出生于运城市东郭镇下段村的一个贫苦农家。她出生刚过百天,在盐化厂当工人的父亲因公致残,瘫痪在家。生活灾难的阴影,无情地降临在景雪变的人生起点上。在她孩提时的记忆里,勤劳善良、忍耐力惊人的母亲,一早一晚抱着她,往返几十里路,照顾在运城住院的父亲。为了给父亲治病,母亲变卖了四合院,家人相依为命,艰难度日。全家借宿过邻居家,也住过牛棚。父亲瘫痪住院,母亲白天去医院照顾父亲,晚上回来才能给姐妹三人做饭,三个孩子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正是因为贫穷,才迫使景雪变走上一条奋斗之路。嗓音清亮、动听是父母赐予的,童年的生活又炼就了景雪变蔑视困难的刚毅性格,这些苦难都为景雪变的成功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石。11岁那年,她考进了运城县蒲剧团。

启蒙老师裴双囤的严格要求,更加成就了今天的景雪变。刚进剧团,景雪变主工花旦,拿大顶功是基础。师傅用一根麻绳拴住她的两只脚脖子,倒挂在墙上。放下来以后,常常是眼睛充血,胳膊青肿,小雪变趴在练功场边上大口的呕吐,直到吐出一团团绿色的胃液。还有一次因动作不到位,被裴老师一棍打翻在地,爬起来满嘴是血。

正是凭借着扎实的基本功,团领导安排她主演《刘胡兰》。为了能够演好这难得的第一个角色,景雪变特地买了《刘胡兰小传》来熟悉人物,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表演中。这一次登台,让年轻的景雪变一炮而红。脱俗清新的艺术气质,给河东戏剧界带来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此后,她又主演了名剧《打金枝》,在陕西西安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使景雪变的艺术形象开始走向社会。在演《刘胡兰》期间,景雪变面部严重油彩中毒,苦难再一次折磨着这个倔强的姑娘,后经过多方问药求医,两年后才得以治愈。在这期间,景雪变强忍着病痛的折磨,依然坚守舞台,带病演出。

为了艺术事业,景雪变付出了太多的代价。1992年父亲病危,母亲也由于过度操劳患上老年痴呆,两位老人都住进了医院。这时正赶上景雪变有下乡演出任务,舞台和亲人,对于自己都很重要,难以抉择。最后,父亲一席话帮助女儿做出了选择。他说:“演戏,是众人的事,耽误不得。你还是去吧!”景雪变把二老托付给姐姐,毅然返回舞台,满足了观众们的热切期盼。当观众们在台下连声叫好的时候,景雪变的心里仍不时惦念着父母亲。

演出完毕,她连夜赶回家,一生艰辛的父亲却永远闭上了双眼。跪在父亲的灵堂前,景雪变痛哭失声。女儿的悲痛划过夜空,感动着上天,大雪纷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1986年,景雪变被选调到运城地区蒲剧团,这朵“梅花”在艺术灵境中一点点绽放,踏实地创造着自己戏剧艺术的辉煌历程。

景雪变从主工花旦、小旦到尝试刀马旦、青衣,古装戏、现代戏兼能,多面塑造角色,文武全才,因而在剧坛有“变色凤”之称。戏路宽了,景雪变在诠释角色的时候,就能够运用多姿多彩的技巧,赋予角色全新的艺术灵感。

在景雪变发表的艺术理论文章中不难看出,不断地在艺术之路上寻求创新,是景雪变为之奋斗的目标。艺术实践是充满生命力的创造精神的根本,创新是戏剧发展的动力,是戏剧繁荣的重要标志。对一个艺术家来说,创新是对自身价值确证的过程。

她先向观众耳熟能详的《柜中缘》发起挑战,飞针走线、突兀新奇,使旧剧焕然一新。继而又向濒临失传的鬼戏《阴阳河》拓进,她以精妙卓绝的担子功,化腐朽为神奇,变鬼情为世相。她还向梅兰芳先生演红了的《宇宙锋》勇敢问津,寄情放歌,水袖翻飞,塑造了个智慧、潇洒、美丽而艺术生命力的灵魂。

为了使自己的舞台功力“百炼钢化作绕指柔”,景雪变继续刻苦练功,酷暑严寒,从未间断,逐渐练就了成套的表演特技,如水袖功、手帕功、扇子功、担子功、靠架功、斗篷功、搓麻捻线功以及甩辫、吊毛、飞跪、卧鱼等技巧。为了深究技法,她遍访当代戏剧名家,虚心求教。她先后向京剧水袖大师李德福、川剧扇子功大师余琛学习,并得到王秀兰、陈伯华、胡芝凤等名家的言传身教。

她的表演细腻精致,层次分明。天生一副好嗓子的她,在演唱上,很注意铺垫与对比,依据角色与剧情的要求处理强弱、节奏,慷慨激越、饱满舒展、爆发力强,声情并茂、吐字清晰、出声俏丽。特别是她能借鉴京剧念白,接近普通话发音,形成念白准确,喷吐有力,清脆悦耳的新型蒲剧念白,这也是她对蒲剧艺术的重要贡献。

“梅花”吐艳“文华”出彩

1994年1月30日,江泽民视察运城时,对运城这块中华民族发祥地的历史文化十分重视。在欣赏完景雪变《柜中缘》的精彩演唱后,连声夸奖:“演得好,唱得好!"随后还与景雪变等参演人员合影。这次接见,对景雪变攀登艺术高峰是一次极大的鼓舞。

同年,在艺术道路上千锤百炼的景雪变终于踏上了向往已久的艺术圣殿。应文化部邀请,景雪华代表我省戏剧界进京演出,在首都人民剧院演出《关公与貂蝉》,此次进京演出,景雪变一举获得第四届全国戏剧文华奖和第十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两项大奖。成为山西四大梆子获中国戏剧最高奖的“双奖”第一人。演出获得空前成功,景雪变受到中央领导戏剧专家和首都观众的热情赞誉。

《关公与貂蝉》是根据“关公月下斩貂蝉”的故事编写的。剧作者大胆打破窠臼,赋予新的思想内蕴。该剧是以曹操下邳之战为序幕,杀吕布、俘貂蝉,很快把矛盾“折射”到关公、貂蝉二人的身上。矛盾看起来错综复杂,但却十分单纯,以曹操阴谋为契机,将貂蝉先许关公,后配刘备,以作为悲剧的基础。由于正面冲突很少,情节单纯,只能依靠抒情来刻画人物,这就给演员表演造成一定难度。

要演好貂蝉,既要有丰富的表演,又要有动人的唱腔。景雪变把大量的唱、做集中在“花园相会”“书房夜探”“河畔斩貂”三场。景雪变在表演上,既注意人物抬手投足皆在情理中,又注意舞台画面的灵活性与平衡。而且巧于掌握"戏眼”,做到处处有戏,事事入情。

梅苑奇葩绽放时

蒲剧是黄河流域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剧种,源远流长,底蕴深厚,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名蒲剧表演艺术家和戏剧工作者,景雪变深知在文化大发展时期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民族艺术的主导地位,为蒲剧可持续发展提供原动力。在社会重大转型过程中,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不仅要完成时代要求的审美转换,更要在价值追求上体现精神担当的品格。

荣誉不能占有,只有不断地超越才能无愧于荣誉。在耀眼的荣誉光环下,景雪变仍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她说过:“作为演员,不管声誉有多高,我要永远站在舞台上回报党和人民的培养。要用心为群众演出一辈子。走下奖台的景雪变,仍然坚持常年随团下乡为群众演出。

2002年,为了使蒲剧这一历史悠久的地方戏的创新和发展能够与时俱进,她以过人的胆识毅然回绝了诱人条件的种种邀请,挑起了运城市蒲剧青年团团长的重担。在一无团址,二无正式排练场的极为困难的情况下,景雪变带领全团同志从零开始,迅速打开局面,并且提出了“推新人、走正路、出精品、兴蒲剧”的办团理念。

2004年,景雪变积极推出大型现代剧《山村母亲》。这部戏在第十届中国戏剧节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蒲剧《山村母亲》讲述的是守寡多年与独生子相依为命的山村母亲豆花,在儿子大学毕业之后,为了使儿子在省城谋求发展,能娶上个理想的妻子,甘愿承认儿子是无父又无母的孤儿,将自己化身为尚活在世上的"幽灵”。为了慰藉对孙孙的渴望,冒称保姆,甘受驱使,朝タ相处,日夜辛劳,不以为苦,反以为乐。酸甜苦辣,悲欢离合,这样的曲折尴尬的故事,确实算得上是现实生活中的新传奇。

景雪变在《山村母亲》的唱腔有口皆碑,既慷慨激越,又婉转俏丽,能适应多种情绪,富于形式美。为了塑造豆花的音乐形象,她总体上往苍老方面转化,以适应人物的年龄身份。在具体的唱段设计上,又根据剧情的发展,各有侧重。当山村母亲不顾儿子的反对,甘当一个“死去的娘”时,悲调不让淌,强作平心静气,字字顿挫,斩钉截铁,说明她是成竹在胸,很有主见的人。

在儿子成婚,“幽灵”母亲只能遥看、只能远听欢乐场面时,她悲中含喜,苦里有乐,与儿子的远距离对唱,更带有心理呼应的成分。“妈看见了,看见啦!"“妈看得真真切切,妈瞧得亮亮堂堂。"让观众也听得耳热心酸。至于到儿子家当保姆后,不管是夜深人静后与亡夫对话的心理倾诉,还是母子、婆媳相认后互吐衷曲,在大段咏叹中坦诚表白精神追求,都直抒胸臆、别呈异彩。

她在唱腔设计与发挥中,把旋律、节奏、音色当作体现人物性格、感情的工具,以声传情,打动人心。这是唱腔艺术的更高境界。还有,她的念白,不是一般的口语陈述,特意压低了调门,让重要对白承受更大负荷,她的吐语掷地有声,有时还运用气声,适当停顿,感人肺腑,揪人肝肠。

景雪变是个唱做兼长的通才,表演蒲剧绝活担子功更为拿手。在豆花由山村连夜进城看儿子婚礼的那场戏,她从走山路,坐小四轮拖拉机,坐长途汽车,到穿小巷,找大酒家,结合急切高兴的心情,通过虛拟而有表现力的成套舞蹈动作,展示得极有动感,让古老的程式具有了生命力。更值得喝彩的是她活用椅子功绝技,来表现豆花到儿子家,不由自主以主人翁心情来审视周围,看到玻璃窗上有土,便主动跳上椅子擦起来。借用了《挂画)中的创意又有所变化,双脚跳起稳稳地落在圈椅的扶手上,盘腿旋身,上下左右擦拭,还做塑型定位,给观众以足够的艺术享受。

景雪变适应人物情感需要调动戏曲艺术,特别是蒲剧艺术的各种技富旧有程式。在现代戏虚实相生的实践中,闯出一条表演艺术的新路来。

2006年,山西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将《山村母亲》确定为推进农村建设的文化精品剧目,予以重点扶持。景雪变不失时机,先后在运城、太原等地组织专家对剧本论证,演出中不断修改。《山村母亲》经过三年的巡演打磨,受到黄河金三角一带群众热烈欢迎。同年,景雪变创立了“山西省景雪变蒲剧艺术研究院”,这是山西省第一个以艺术家名字命名的艺术研究机构。

现在的景雪变将大量的心血倾注在对戏剧接班人的培养上,孩子们亲切地唤她为“校长妈妈”。景雪变时刻不忘身为一名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每当从媒体上看到一些传统剧种不断消失和后继乏人的消息,尤其是看到蒲剧小演员求知若渴的眼神,更加让景雪变义不容辞地挑起了培养新人的重担。

这,就是蒲剧表演艺术家景雪变的戏剧人生。

(文 武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