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安徽的招牌菜是臭鳜鱼(好山好水成就好食材)(1)

为什么安徽的招牌菜是臭鳜鱼(好山好水成就好食材)(2)

为什么安徽的招牌菜是臭鳜鱼(好山好水成就好食材)(3)

生活在异乡,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疯狂想念家乡的美食。家乡蚌埠属于皖北地区,这里以烹调牛羊猪肉见长,擅长烧、炸、熘等技法,爱以辣椒、芫荽调味配色,很少用糖,口味的特点是咸鲜微辣。皖北的早饭种类颇多,人们常常炫耀,在蚌埠,你可以连吃一个月的早餐不重样。

不过人们提起徽菜,第一时间大多会想到以臭鳜鱼、毛豆腐、火腿为代表的皖南徽州菜。

后来几乎吃遍了安徽各市,我才发现被“徽菜”这个概念迷惑了。徽州大地上不仅仅有徽菜,安徽各地的美食资源极其丰饶。皖北有多种米面制品,江淮两岸有丰富的鱼鲜,皖南和大别山区则是数不尽的山珍野味。

在安徽这片土地上,吃的远远比你想象中更丰富。

为什么安徽的招牌菜是臭鳜鱼(好山好水成就好食材)(4)

安徽美食=徽菜?

提起安徽美食,大家都认为这是源于皖南地区的风味,也把它称为“徽菜”。

徽菜起源于黄山脚下的歙县,这里是古徽州的发源地。后来由于新安江畔的小镇屯溪成为徽州土特产品的集散中心,这里大量交易徽墨、歙砚、祁门红茶、屯溪绿茶等,商业兴起,饮食业发达,徽菜的重心也随之转移到了屯溪,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为什么安徽的招牌菜是臭鳜鱼(好山好水成就好食材)(5)

安徽乡村婺源,徽菜起源于黄山脚下的歙县,但是安徽菜也不仅仅是徽菜。

到唐宋徽州行政区域建立之前,徽菜又称为歙州菜,再向前推算到汉晋,称为新安菜。人们用本地食材烹饪的菜肴,以当地名称为之模糊冠名,有利于区别各种风格口味和地方特色。

徽菜作为菜系之说,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最早见于正规出版物的,是一本薄薄的《安徽旅游》宣传册,文中写道:“徽菜是安徽菜系的简称。它由皖南、沿江和沿淮三种地方风味构成。”

为什么安徽的招牌菜是臭鳜鱼(好山好水成就好食材)(6)

网络上,你或许会觉得安徽省本身“存在感”不高,但这里实则地理环境特殊,物产丰盈。安徽地处华东腹地,暖温带过渡地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分界线淮河贯穿全境,南北差异明显,同时又适合万物生长;作为华东面积第三大省份,黄山和大别山包围,因此地形种类丰富,涵盖山区、平原、丘陵和平原。

为什么安徽的招牌菜是臭鳜鱼(好山好水成就好食材)(7)

为什么安徽的招牌菜是臭鳜鱼(好山好水成就好食材)(8)

上图: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黄山就位于安徽南部。

下图:黄山脚下的呈坎古镇,也是安徽著名的旅行目的地。图©Linda Yuan

多样化的地理形态造就了安徽全省丰饶的物产资源。皖南丘陵山地众多,气候潮湿,土壤、植被保存得较好,拥有很多珍贵的动植物。沿江和沿淮以平原为主,长江和淮河分别流经皖南和皖北地区,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农作物产量高且质量优。皖西丘陵山地是著名的大别山区,这里山高、谷深、坡陡,是安徽的主要森林分布之地。

与地理形态一样,安徽菜凝结了本地的物产精华,融汇着来自南北的烹饪和饮食冲突,人们凭着对火候、调味的理解,开发出适合自己的滋味。在安徽的饭桌上,粗糙和精细交替,乡野与精致并存,稻米和小麦互相成就,人们依靠丰富的食材完成对美味的升华。

为什么安徽的招牌菜是臭鳜鱼(好山好水成就好食材)(9)

丰富的安徽菜,取四面八方之材

绿树丛荫、沟壑纵横、气候宜人的徽州自然环境,为徽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料。截至2021年底,安徽省全省已登记地理标志农产品120个,已有2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列入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