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到头终有报真实故事(故事世态炎凉善恶到头终有报)(1)

故事:世态炎凉,善恶到头终有报

欺人必定仗势,打劫势必趁火。人如果遭算计了,一些孤魂野鬼也会趁机欺负你一下,世态炎凉,不足为奇啊!

人如果在马上,正当风光时,一些繁杂的小事都是浮云。即使到了大事情上,也有人愿意出面帮忙解决,一句这事包在我身上!即显了本事,又拉进了感情。所以人在风光时,事都不是个事。

可万一落魄了,即便不去招惹别人,也会踩了东家的苗,惊了西家的鸡。就算是拖着棍子讨饭的乞丐,也会唱着太平歌词讽刺不可怜穷人。一天天被一些蝇营狗苟的琐事烦扰,赶之不净,挥之不去。

故事追述到上世纪六十年代,那时张老汉只有十一二岁,父母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张老汉上面有个姐姐叫彩莲。彩莲十七八岁时,人模样长大水灵、俊美。

农村嘛!姑娘家到了十七八岁时,正是说媒拉签的媒婆踏破门槛的时候,张老汉家也不例外,何况彩莲长的是那样的美。

这天,一个姓赵的媒婆登门了,手里提着几包点心。要说的点心,在那个年代可是个稀罕物,没几家能舍得买。赵媒婆进屋后,将点心放在桌上,然后对彩莲的娘说:本来我不想来,可是村长到我家求了好几次,不得已才来的。我也知道村长的儿子配不上你家闺女,可村长说了,如果你家里原因,他愿多给彩礼……

媒婆还没说完,彩莲娘的脸色就变了,只是碍于同是一个村的,不好发作。等赵媒婆说完后,彩莲娘将话题岔开说:我闺女现在还小,不是谈婚论嫁的时候。

这赵媒婆还想说下去,彩莲娘此时找了件衣服做起了针线活,不搭理她了。赵媒婆提起点心,又张了两次嘴,没说出话,摇摇头走了。

要说这村长的儿子,真是个二流子,还瘸了一条腿,仗着他爹是村长,平时没少欺负人。由于家里有势,村里有十几个和他差不多大的小伙子,天天跟在他屁股后面打溜须。

原本想着这事就这么过去了,不!从此后张老汉一家的恶运就开始了。那天,另外一个媒婆给彩莲说了一家亲,说的那家人品好,小伙子长大也帅气。彩莲同意,父母也同意,婚事就算定了。

可是,有一天中午吃饭时,彩莲见下地干活的爹还没回来,就跑去庄稼地里准备喊爹吃饭。走到半路的时候,村子的儿子和几个小跟班正在花生地里刨花生,准备煮着吃。村长儿子早就对彩莲垂涎三尺,他们见四下无人,就……

善恶到头终有报真实故事(故事世态炎凉善恶到头终有报)(2)

彩莲回到家,扑倒在娘的怀里,哭着述说了经过。彩莲娘听完后拔腿就去了村长家,可是一看大门紧锁,村长家没人,于是就又回了家。可是等回到家一看,彩莲已经上吊了,彩莲娘赶紧将她放下来,用手一摸鼻子,已经没气了。彩莲娘当时就晕了过去……

等彩莲娘醒来的时候,彩莲她爹已经回来。原来,他在地里干活时,邻村的一个朋友请去看庄稼的病情,中午时在朋友家吃的饭。

听完了闺女去世的事后,彩莲爹立马去了乡里。乡里下来人后,将村长的儿子,和那几个小跟班带走了。

可是没过多久,村长的儿子和那几个小跟班,又大摇大摆的出现在村子里。这是咋回事呢?彩莲爹就到乡里讨说法。原来,村长的儿子和那几个小跟班一口咬定彩莲爹诬告,由于没有证据,就放了出来。

彩莲爹又往县里、省里告,这样说吧!从此彩莲爹就踏上了漫漫上告路。彩莲娘疼闺女、想闺女,天天哭,没多久眼睛哭瞎了,有一天趁彩莲爹没注意,也上了吊。

闺女、老伴先后自杀,从此就剩下了爷俩,可是上告依然不见曙光。由于此事牵扯村里人多,爷俩虽然冤屈,但遭的都是村里人的白眼,有些不明事理的还偷着说他们爷俩诬告。

就这样,在村子里分地的时候,他家分的是最差的地,就这还分不够数。唉!谁让那个时候的村长一手遮天呢!即使这样,爷俩依然不忘上告。

到了八十年代时,那时张老汉都快三十了还没娶上媳妇。那天村里来了个讨饭的妇女,年纪不大,还领着个两岁的娃娃。爷俩看她们母子可怜,就将家里的闲屋子腾出来让母子俩住下,并且给了米面粮食,那母子千恩万谢!

善恶到头终有报真实故事(故事世态炎凉善恶到头终有报)(3)

日子过得久了,讨饭的妇女和三十来岁的张老汉产生了感情,后来由张老汉他爹做主,两人办了婚事,那个娃娃改名君宝。

又过了两年,张老汉他爹去世了,临死前老人拉着儿子的手说:算了,咱不告了,这都是命啊!

后来,张老汉的媳妇给他生了个闺女,两口子含辛茹苦的拉扯着兄妹俩慢慢长大,直至君宝、女儿上高中、上大学,里面的辛酸可想而知。君宝是个懂事的孩子,什么事情都让着妹妹,学习非常刻苦,各项成绩都是向最好看齐。一直做到大公司的高管,年薪上百万。

君宝在外干出了成绩,本打算接父母、妹妹到南方住,可张老汉说:叶落总要归根,自己现在老了,这身老骨头还想留在故土。君宝没办法,只好带上妹妹去了南方,由于妹妹工作能力强,听说也谋了个好职位。

每年,儿子、闺女往家里寄的钱无数。家里有钱了,张老汉翻盖房子,添置家具,日子过的美滋滋的。可就是农民的本色不改,抽旱烟,穿破袄,没事蹲墙根。

善恶到头终有报真实故事(故事世态炎凉善恶到头终有报)(4)

村里干部知道他家有钱,没短了找他拉攒助,村里修路张老汉出钱最多,大队室里的桌椅板凳都是张老汉出钱,并且还为大队室添置了电视机。往小了说,街道上安装个路灯也是张老汉出钱,可他从来没埋怨过。

友友们问了,那村长的儿子还有那几个小跟班呢?此事不会就此拉倒了吧!

不!听我给大家解释:原来的那个村长早就下台了,九十年代的时候,原来的冤案重新审过,村长的儿子和那几个小跟班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故事讲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