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ware maware merry-go-round~” 这开场的一句日文歌词今天30来岁以上的香港人想必不会陌生。1996年日本人气偶像剧《悠长假期》席卷东亚,主题曲久保田利伸的〈LA·LA·LA LOVE SONG〉亦脍炙人口。此剧于当年引为轰动,剧中演员木村拓哉、山口智子、竹野内丰、松隆子一炮而红,更奠定了木村日剧天王的地位。最近有电视台购入木村12套经典日剧重新放映,令《悠长假期》重新成为公众话题,为不少人所回味一番,亦让后人再一睹上世纪90年代港人流行文化的轨迹。

香港巡礼播放时间(香港01悠长假期重播)(1)

日本流行文化在香港扎根多年,早在60年代日本经济率先起飞,大丸百货越洋而来,成为一代港人的共同记忆。70年代的《柔道龙虎榜》、《前程锦绣》,并有儿童剧集《小露宝》、《幪面超人》等皆深入民心。80年代日本流行音乐更席卷香港,中森明菜、近藤真彦、松田圣子等亦家喻户晓,1984年长篇剧《阿信的故事》登陆香港,也赢得极佳口碑。不过从1991年《东京爱情故事》、1993年《爱情白皮书》而冒起,并在《悠长假期》爆红的则是另一波的都市爱情剧浪潮。

《东京爱情故事》、《爱情白皮书》、《悠长假期》以及后来的《恋爱世纪》等的爱情偶像剧,围绕的尽是住在东京的年轻人都市生活,为世纪末中产消费主义的生活模式提供了想像和对象。此亦跟当时世界流行文化的气候相似,其时美国最当时得令的,首推讲述六名年轻人在纽约市同一屋檐下生活的长篇处境喜剧《老友记》,至今依然经常被提及,成为一代人的集体回忆。当中的年轻人与家庭关系疏离,只身在大城市生活,寻找爱和友谊,无拘无束的90年代典型都市生活。

90年代的社会景象

此亦与当时由寇蒂斯(Richard Curtis)执导、晓格兰(Hugh Grant)担纲的《四个婚礼一个葬礼》、《摘星奇缘》、《真的恋爱了》等英国爱情喜剧电影相似,都是以浪漫都市爱情故事,投射出那个年代年轻人对中产都市生活的想像和憧憬。而与英美喜剧有所不同,由人气偶像木村、松隆子演绎出东亚年轻一代破除旧有传统、摆脱家庭束缚的都市爱情观,更加能引起受日本流行文化豢养的港人共鸣。此后港人到日本旅游,几乎必要到台场、彩虹桥朝圣,买水晶苹果、日本名牌手表当手信。

其时苏联倒台,资本主义看似取得最终胜利后,全球化之势势不可挡,大西洋两岸在克林顿及贝理雅治下,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更像是无坚不摧,通胀长期稳定缓长及失业率持续低下,富足的都市中产生活为全球刮起一片良好感觉。日本虽经历经济泡沫爆破,然而其在东亚文化霸权的地位仍然固若金汤。就在《悠长假期》首播同年,人气动画《宠物小精灵》亦差不多于同时诞生,其及后在全球引起的风潮更是无可限量,更有反客为主,打入美国流行文化市场之势。

科技革新亦为《悠长假期》等都市爱情日剧浪潮带来优势,90年代中期流行的VCD及有线电视频道,令观众毋须再等大台购入外国剧集的转播权然后在每周晚上一集一集的苦等,而是可以购入VCD或在有线电视先睹为快,甚至可以一套接一套的一口气煲剧,拓阔了观众的消费自由及能力,也令快人一步抢看日剧成为香港中产的身份象征。木村、松隆子、藤原纪香成为中环OL茶余饭后的热话,而到日本旅游朝圣也自然成为了中产阶级消费能力的表现。

贫富悬殊、社会动荡

90年代正值港人面对主权移交人心浮动,本地文化界除了极力发掘香港的本土性外,也极力强调国际性,因此日剧在内的外国流行文化,自然成为追求国际化的港人极力拥抱的对象,此也为香港人身份的塑造过程,也是要与中国大陆的一套民族文化身份相对的自我意识。而由《悠长假期》带起的新一波日剧浪潮,亦在香港观众持续十数年之久,成为香港流行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份。知日哈日潮也由90年代的年轻人一代传一代,仍然为今天香港新一代流行文化的参照对象。

香港巡礼播放时间(香港01悠长假期重播)(2)

不过四分之一个世纪过去,今天《悠长假期》在香港重播,世界潮流以及香港面貌却竟已沧海桑田,物是人非。日本90年代的流行文化霸权不复存在,龙头地位早为韩国所取代。网上串流平台Netflix等出现,亦彻底颠覆电视工业的消费模式。而2008年金融海啸暴露了西方已发展经济体贫富悬殊,中产阶级不断萎缩的问题,各地民粹运动因而此起彼落,90年代感觉良好的黄金时代一去不返。资本主义曾经带来的中产生活想像,对大多数人而言根本无法兑现,甚至成为各地社会动荡的深层原因。《悠长假期》中木村把弹弹波往窗外抛再接住,把烦恼放下的喻意,以及其所代表那个年代的都市中产生活想像,还能引起2020年的香港年轻一代共鸣吗?

,